学术投稿

学习《伤寒论》结合临床小悟

张晓忠;董胜寿

关键词:学习, 伤寒论, 临床体会, 中医理论, 中医四大经典, 中医发展史, 临床病证, 病机分析, 辨证治疗, 应用, 太阳, 少阴, 少阳, 厥阴, 方药, 病因
摘要:《伤寒论》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出现可以说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飞跃。《伤寒论》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为辨证指导,对一些临床病证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辨证治疗,它将中医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有些方药现在应用起来还是立竿见影,每每收到奇效。通过进一步学习《伤寒论》,结合自己20余年中医临床体会,对中医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小有收获,总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价值评估

    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评估其预后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共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12年10月17日至2013年8月8日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3例,以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根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APACHEⅡ评分<10分),中危组(APACHEⅡ评分10~19分),高危组(APACHEⅡ评分≥20分)。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过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至观察终点时是否得到纠正将患者分为无凝血功能障碍组、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组、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组。入组后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乳酸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等临床资料,并进行APACHEⅡ评分。24 h内采集血液标本,运用Bio-Plex悬液芯片技术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采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相关的预后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乳酸、PCT、IL-6和IL-8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的53例患者中:脓毒症组17例,8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7例得以纠正,死亡5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7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2例得以纠正,死亡7例;脓毒性休克组21例,18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其中4例得以纠正,死亡18例。脓毒症组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分级、APACHEⅡ评分、IL-6、IL-8、血乳酸、PCT及凝血功能障碍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β=0.891,χ2=5.872,P=0.015,优势比(OR)=2.438,95%可信区间(95%CI)为1.186~5.013〕及凝血功能状态(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β=3.563,χ2=9.980,P=0.002,OR=35.286,95%CI为3.868~3.563)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乳酸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7,佳阈值为2.15 mmol/L,约登指数为0.386;PCT的AUC为0.698,佳阈值为9.39μg/L,约登指数为0.406;IL-8的AUC为0.686,佳阈值为20.06 ng/L,约登指数为0.312;IL-6的AUC为0.681,佳阈值为45.44 ng/L,约登指数为0.40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IL-6及IL-8水平是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凝血功能障碍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组(ng/L:29.26比67.98,P<0.05)及凝血功能障碍纠未正组(ng/L:29.26比128.00,P<0.05),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组与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组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凝血功能障碍组IL-8水平明显低于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组(ng/L:24.67比27.23,P<0.05)及凝血功能障碍纠未正组(ng/L:24.67比60.14,P<0.05),凝血功能障碍纠正组与凝血功能障碍未纠正组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分级、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期间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是否得到纠正,以及患者ICU住院首日血乳酸、PCT、IL-6、IL-8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是否得到纠正及血乳酸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IL-6、IL-8浓度是脓毒症患者是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是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曾文美;毛璞;黄勇波;庞晓清;吴苏龙;刘晓青;黎毅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学习《伤寒论》结合临床小悟

    《伤寒论》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出现可以说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飞跃。《伤寒论》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为辨证指导,对一些临床病证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辨证治疗,它将中医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有些方药现在应用起来还是立竿见影,每每收到奇效。通过进一步学习《伤寒论》,结合自己20余年中医临床体会,对中医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小有收获,总结如下。

    作者:张晓忠;董胜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加味凉膈散对脂多糖刺激小鼠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凉膈散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112只雄性昆明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加味凉膈散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加味凉膈散组分别以低、中、高剂量0.94、1.89、2.84 g/mL加味凉膈散0.02 mL/g灌胃3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 d。不同剂量加味凉膈散组及模型组于制模后24 h、72 h各处死8只小鼠取血,对照组于制模型后24 h处死8只小鼠取血进行检测;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浆血小板计数(PLT);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各组于制模后72 h另取8只小鼠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制模后24 h模型组PLT(×109/L:347.70±115.10比1013.10±136.60)水平即降低,IL-10(μg/L:356.86±34.72比39.50±23.45)、HMGB1(mg/L:16.24±4.49比10.75±1.91)、PF4(μg/L:5.43±0.61比1.33±0.40)、Ca2+(nmoL/L:8.60±0.52比1.05±0.33)水平即升高,持续到制模后72 h。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凉膈散低、中、高剂量组PLT水平均明显升高,以中剂量组制模后72 h升高更显著(×109/L:952.13±104.02比771.50±129.30,P<0.05);加味凉膈散低、中、高剂量组IL-10、HMGB1、PF4、Ca2+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以高剂量组制模后72 h(μg/L:110.17±29.12比441.50±30.72)、HMGB1以高剂量组制模后24 h(mg/L:10.33±3.52比16.24±4.49)、PF4以中剂量组制模后24 h(μg/L:2.08±0.92比5.43±0.61)、Ca2+以高剂量组(nmoL/L:2.97±0.96比8.60±0.52)降低更显著(均P<0.05)。结论加味凉膈散可能通过下调LPS诱发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血小板Ca2+的激活、阻止血小板活化,改善LPS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作者:张静姝;王勇强;王兵;刘学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将40例重症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炎、祛痰、解痉平喘、机械通气等常规基础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静滴),每日2次,疗程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免疫功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及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差异。再将患者按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15分组(18例)和<15分组(22例),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结果①重症AECOPD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15分组患者CD45+、CD3+、CD4+、CD4+/CD8+、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较<15分组更低〔CD45+(×106/L):663.92±100.61比1289.92±169.38,CD3+(×106/L):342.05±108.93比882.37±172.56,CD4+(×106/L):205.96±63.97比486.24±108.64,CD4+/CD8+比值:0.76±0.49比1.32±0.57, B淋巴细胞(×106/L):124.77±32.72比166.06±48.02,NK细胞(×106/L):186.47±39.57比243.51±44.72,均P<0.05〕,≥15分组和<15分组间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pH值、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计数(WBC)、CRP、PC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血必净组WBC、CRP、PCT下降更明显〔WBC(×109/L):10.29±3.83比12.69±3.42,CRP(mg/L):9.06±4.19比15.26±4.22, PCT(ng/L):0.18±0.21比0.42±0.24,均P<0.05〕,两组pH值、氧合指数、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必净组治疗后CD45+、CD3+、CD4+、CD8+、CD4+/CD8+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CD45+(×106/L):1079.38±153.86 比 1015.63±157.11,CD3+(×106/L):652.05±100.05比596.81±106.85,CD4+(×106/L):358.92±67.53比329.99±72.61,CD8+(×106/L):205.73±35.19比230.41±39.74,CD4+/CD8+:2.16±0.63比1.52±0.54,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B淋巴细胞、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必净组机械通气时间(h:56.25±22.87比69.45±26.59)及住院时间(d:11.00±0.74比14.00±2.06)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8.21±2.97比12.08±3.12,P<0.05),器官衰竭数和死亡患者数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减轻重症AE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风险。

    作者:罗玲;潘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运动性猝死的研究进展

    运动性猝死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1],其主要特点是:①自发过程;②意外发生;③进展迅速。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将运动性猝死的时间定义在发病1h内,现就运动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综述如下。

    作者:王晓伟;曹雪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复方甲硝唑栓联合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混合感染,其主要原因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1],如果发生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则可致异位妊娠和不孕。妊娠期患细菌性阴道病甚至可造成胎儿宫内感染等不良后果[2]。临床上常采用抗厌氧菌药物治疗,但复发率极高。本院采用复方甲硝唑栓联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定君生)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并提供临床试验注册机构的名称和注册号。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关键词的有关要求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5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收集1990年至2014年5月正式发表的中西医结合(试验组)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急性心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章,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2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文献、1374例患者。质量评价等级均为高偏移度。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提高〔优势比(OR)=5.04,95%可信区间(95%CI)为3.31~7.69,P<0.00001〕,B型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降低〔标准均数差(SMD)=-1.31,95%CI为-1.78~-0.83,P<0.0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SMD=0.79,95%CI为0.52~1.07,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提高〔分类变量:相对危险度(RR)=1.30,95%CI为1.06~1.59,P=0.01;定量变量:均数差(MD)=-1.67,95%CI为-2.48~-0.86, P<0.0001〕;舒张功能明显改善(SMD=0.64,95%CI为0.05~1.2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衰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然而研究文献的低质量限制了结论的可信度。

    作者:张松;张雪梅;高培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老年人中常见病、多发病,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发达国家,成人患病率大约1%~2%,大于70岁人群发病率超过10%[1];慢性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不及50%,且需要频繁住院[2-3],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也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对4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从心理角度研究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姚丽;胡晨萍;吕旺;鞠海燕;胡亚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4年1月在青海省中医院治疗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两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30 mL,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容(HC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NIHSS评分均降低,且以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显著〔血浆黏度(mPa·s):1.54±0.62比3.10±0.58,Fib(g/L):3.87±0.91比4.81±1.31,HCT:0.46±0.04比0.54±0.05, TC(mmol/L):4.97±1.73比6.65±1.62,TG(mmol/L):5.01±1.25比7.53±1.23,NIHSS评分(分):2.31±1.15比10.23±2.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黏度(mPa·s):1.54±0.62比3.01±0.72,Fib(g/L):3.87±0.91比4.68±1.37,HCT:0.46±0.04比0.52±0.04,TC(mmol/L):4.97±1.73比6.34±1.71,TG(mmol/L):5.01±1.25比7.51±1.30,NIHSS评分(分):2.31±1.15比3.75±1.73, P<0.05或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14%(102/105)比74.29%(78/105),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更为显著。

    作者:李积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名,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文中应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CT、MRI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肺脏超声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的应用进展

    通常临床上危重患者肺脏是否发生病理变化,需将患者搬运至放射科行CT等影像学检查,即使进行床旁X线检查也过程繁琐,这对早期判断患者病情、减少转运风险提出了挑战。近年来超声技术在急诊室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床旁超声因其直观、快捷、准确等特点,被医生形象地比喻为“看得见的听诊器”,已被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CU、麻醉科和急诊科等科室作为重症患者监测和评估的常规工具[1-6]。

    作者:马欢;魏丹丹;何健卓;张敏州;郭力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有关要求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品种、品系描述清楚;②强调来源;③遗传背景;④微生物学质量;⑤明确体质量;⑥明确等级;⑦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⑧明确性别;⑨有无质量合格证明;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15尤其是要注明本实验的动物处置过程是否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基本参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为联机文献必须著录的项目。书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者)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者)。出版项中的期刊名称,中文期刊用全称;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本刊对中、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论著类文稿需附中、英文摘要,其他类别稿件(如研究报告、经验交流、治则·方剂·针灸、病例报告、综述等)不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应按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其中结果部分应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雷帕霉素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辅助性T细胞亚群平衡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肺纤维化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平衡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帕霉素组,每组5只。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5 mg/kg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25 mL/kg;雷帕霉素组于制模后3 d灌胃雷帕霉素1 mg·kg-1·d-1,连续10 d。制模后28 d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用Ashcroft评分评估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和CD8+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结果雷帕霉素组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Ashcroft评分明显降低(分:2.92±0.64比5.76±1.76,F=16.276,P=0.080)。肺组织IL-4及IL-17表达量(A值)在模型组高(4789.0±1014.6、19139.0±2433.3),其次是雷帕霉素组(3547.0±953.8、10380.0±2352.4),对照组表达量低(1627.0±914.8、4419.0±923.6);IFN-γ表达量(A值)在对照组高(9956.0±1172.6),雷帕霉素组其次(7487.0±998.4),模型组低(6054.0±1045.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CD4+CD25+Foxp3+细胞占CD4+CD25+、CD4+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分别为(57.36±8.84)%比(41.28±5.91)%、(34.52±4.56)%;(4.77±0.48)%比(3.15±0.37)%、(3.14±0.28)%;(1.97±0.22)%比(1.24±0.17)%、(1.44±0.29)%,均P<0.05〕;CD8+CD25+Foxp3+细胞占CD8+CD25+、CD8+和淋巴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73.92±7.69)%比(33.44±4.46)%、(49.14±11.38)%;(1.73±1.05)%比(0.46±0.15)%、(0.71±0.42)%;(0.31±0.20)%比(0.09±0.04)%、(0.14±0.09)%,均P<0.05〕。模型组仅CD8+CD25+Foxp3+细胞占CD8+CD25+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9.14±11.38)%比(33.44±4.46)%, P<0.05〕。结论肺纤维化中存在Th1/Th2、Th17/Treg失衡及向Th2、Th17偏移;雷帕霉素具有抑制肺纤维化的作用,可能通过促进Treg细胞及纠正Th1/Th2失衡实现。

    作者:徐芳;黄莺;万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7例探讨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需要临时起搏治疗[1-4],常规起搏部位为右室心尖部。本院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效果可靠,并可减少心肌穿孔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振涛;胡亚力;潘淑红;赵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通窍活血汤联合依达拉奉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依达拉奉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46例DEACMP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在高压氧、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赤芍15 g,川芎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生姜3片,大枣2个,麝香0.5 g,老葱1棵;每日1剂,水煎服或鼻饲),疗程1个月;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每次3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静滴),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高压氧等常规治疗,疗程30 d。治疗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长谷川智能量表(HDS)检测患者智能水平的改变,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治疗前后时间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21/23)比65.2%(15/23), P<0.01〕。观察组出现肌酐升高1例,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1例,治疗结束后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后30 d 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分):13.4±2.8比6.8±2.3;观察组(分):20.8±3.4比6.6±2.5,均P<0.05〕,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ms):355.7±25.7比385.5±27.8;观察组(ms):337.3±24.6比386.8±25.4,均P<0.05〕,且以观察组的变化更显著〔HDS评分(分):20.8±3.4比13.4±2.8,P300潜伏期(ms):337.3±24.6比355.7±25.7,均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依达拉奉、高压氧治疗DEACMP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锡波;陈传磊;潘海英;赵成花;李真;刘明德;牛建一;李炳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溶栓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溶栓治疗者为溶栓组,患者于发病4.5 h内给予0.9 mg/kg rt-PA治疗,总剂量高不超过90 mg,其中10%静脉推注,剩余的90%在60 min内缓慢静脉滴注(静滴);30例未溶栓治疗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1 h、24 h和14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溶栓前及溶栓后0.5、1.0、1.5 h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观察溶栓组不同年龄、合并症及NIHSS评分患者的出血转化、症状性出血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分:15.2±3.6比15.5±3.3)、BI评分(分:45.0±8.8比44.1±7.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随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溶栓后14 d为低,BI逐渐升高,溶栓后1.5 h为高,且以溶栓组的变化更显著〔NIHSS评分(分):9.7±2.6比12.8±4.2,BI评分(分):82.6±7.8比69.6±9.8,均P<0.05〕。溶栓组脑出血转化2例,牙龈出血3例,皮肤出血1例,血尿1例,黑便1例;对照组脑出血转化1例;两组均无明显的全身性出血。30例溶栓组患者中,年龄>80岁者基线NIHSS评分高于年龄≤80岁者(15分比12分);合并房颤者的年龄(岁:71.0±4.1比61.5±2.6)、基线NIHSS评分(14分比11分)、出血转化率〔37.50%(3/8)比18.18%(4/22)〕均高于未合并房颤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者基线NIHSS评分较未升高者低(11分比14分);NIHSS评分≤4分者出血转化率低于NIHSS评分>4分者〔16.67%(1/6)比29.17%(7/24)〕;NIHSS评分≥20分者3个月mRS评分高于NIHSS评分<20分者(4分比2分)、3个月mRS评分≤2分的比例低于NIHSS评分<20分者〔11.11%(1/9)比52.38%(11/21),均P<0.05〕。两组病死率均为3.33%。结论 rt-PA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早期恢复,改善其预后,且安全性较好,对年龄>80岁、合并房颤、INR升高及轻型或重型患者同样有效。

    作者:王瑞明;冯为民;欧阳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