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壮志;张玉桃;黄翠珍
目的探讨O型孕产妇体内IgG抗A(B)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关系.方法 对我院547对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出生后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362例新生儿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结果 547例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中血清IgG抗体效价<1:64有316例,1:64有75例,1:128有83例,1:256有51例,1:512有14例,效价>1:512有8例.母婴ABO血型不合362例,发生ABO-HDN有73例(20.2%).IgG抗体效价的升高与HDN的发病率相关(r=0.9169,P<0.05).结论 产前检测夫妻ABO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对预测HDN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保才;黎海澜;周雪勤;陈仕平;王柏莲;杨建旻;李丽君;谭小琴;李月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孕妇痉挛性腹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孕妇痉挛性腹痛病例共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观察组以静滴间苯三酚120mg.对照组静滴山莨菪碱10mg.观察止痛效果、复发率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治疗孕妇痉挛性腹痛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力川;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B组39例:采用西乐葆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踝关节损伤有较好的效果,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翁士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其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象为2010-2012年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7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统计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干预.结果 入院时焦虑、恐慌、不信任、纵容患儿情况的得分高于经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的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状态普遍较为紧张,经过心理干预后大多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作者:崔纳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温冲洗液在膀胱冲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2例留置导尿管并需要膀胱冲洗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将室温温度的呋喃西林溶液500ml,通过一次性输液器连接导尿管,速度由输液泵控制,一天两次各冲洗一小时.实验组:冲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冲洗过程中使用输液加温器控制冲洗液的温度在33~36℃.观察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路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输液恒温器能有效保证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减少了对膀胱的刺激,保证了膀胱冲洗的有效执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殷琼花;杨小辉;王玉宇;陈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清除溃疡病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溃疡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三联治疗,观察组给予序贯疗法,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序贯疗法清除溃疡病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陈宝三;曾庆文;伍堪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不良事件的分析,确认根本原因,制定预防和改进方案.方法 主要通过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中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应用RCA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由4.3%降至1.9%.结论 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非仅局限于对个人的责任进行追究,应从系统中寻找失误的因素,从而有利于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海燕;郭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中药针灸方法治疗癔病性眼病在临床中的疗效.方法 选本院临床收治的10例癔病性眼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结合中药针灸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癔病性眼病通过心理干预结合中医中药针灸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视力恢复正常.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癔病是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同时结合中药疏肝理气、解郁通络、针灸暗示治疗癔病性眼病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刘鑫;赵笛;庄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心胸外科ICU管道标识的临床应用疗效.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胸外科中危重患者90例,随机选取其中的44例患者不采用管道标识护理视为对照组,剩余的46例患者采用管道标识护理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管道安全问题以及交护士的交接班时间和护士管道辨别时间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管道标识护理后的安全问题较使用前减少(P<0.05);观察组的管道临床辨别时间和交接班时间较使用前有所减少(P<0.05).结论 管道标识护理在心胸外科ICU的应用,可以降低管道护理的安全隐患,提高ICU的医护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作者:邝丽霞;钟爱娟;韩凤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研究经阴道及腹部采用超声对比分析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诊断准确率.方法 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接收患有子宫肌瘤患者164例,随机分为阴道超声组(A组)和腹部超声组(B组),每组82例.A组采用阴道超声观察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B组给予腹部超声研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其准确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敏感率.结果 通过A组观察到的超声特征与B组相比,A组的观察效果更佳显著.A组的准确率和敏感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与腹部超声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率,不但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而且也为子宫肌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者:宁玉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血糖致癫痫性发作的临床发作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30例低血糖致癫痫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见;其次是胰岛细胞瘤;癫痫性发作形式多样,脑电图典型癫痫波比例小;静脉快速注射高糖可迅速缓解症状,终止癫痫性发作,意识通常多能恢复;非癫痫性持续状态不用抗癫痫治疗.结论 低血糖可诱发癫痫性发作,纠正低血糖是终止癫痫性发作的关键;病因治疗预防低血糖癫痫性发作从而防止脑功能的损伤.
作者:张权孝;马蕾;闫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采用电冰毯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效果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将42例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降温法降温和护理;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电冰毯进行降温和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用电冰毯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枢性高热患者,采用电冰毯降温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叶屏;黄静敏;曾斐;文彩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也逐渐成熟,目前唯一被发现并解释其结构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兼有神经元营养与促突起生长双重效应的两种功效,对中枢神经元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及再生和功能特性有显著效果.本文就这几年来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侯焕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时对心肺复苏的成功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肺复苏机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运用标准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普通徒手心肺复苏.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相同.监测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心电、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心肺复苏机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心肺复苏机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结论 心肺复苏机在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循环率,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作者:李秀娟;徐月娥;李自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入院24小时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白蛋白正常组、低白蛋白水平组及极低白蛋白水平组,比较三组患者APACHEⅡ分值、CRP水平及病死率;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总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极低白蛋白水平组APACHE 11分值、CRP水平及病死率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血清白蛋白及CRP水平与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密切相关,低蛋白血症及高CRP水平常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向正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解决急诊老年患者术前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使其在术前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100例急诊老年患者的术前心理健康状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急诊老年患者术前焦虑的主要原因再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从100例急诊老年患者中有92例急诊老年患者因不同原因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结论 分析急诊老年手术患者产生术前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实行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聪贤;陈翠珍;符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探究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非手术组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出院时咬合关系基本正常,能进软食.非手术组开口度为(31.5±3.4)mm,手术组的(33.7±3.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的开口偏斜、咀嚼良好、正常咬合关系、面型偏斜和颞下颌关节症状指标稍微优于非手术组,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复查X线片,见骨折线消失,骨痂呈均匀影,骨小梁接近正常.手术组患者复位的髁突位置较好无移位,髁突表面无骨吸收现象,无钛板钛钉松脱现象.而非手术组患者多数不能实现解剖复位,部分髁突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对于髁状突骨折采用哪种方法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复位的难易程度、患者年龄、全身情况以及患者的意愿等方面来决定,应以较少的损伤,安全、简便的方法恢复颞颌关节的解剖与功能是外科医师遵循的原则.
作者:沈时岳;杨辉俊;杨宏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imaging,PDI)检测血流信号及CD34检测微血管密度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30名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PDI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研究乳腺癌肿瘤内血流信号及微血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30名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即LN+组13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7例.LN+组肿块内血流信号较LN-组明显丰富(P<0.05);LN+组CD34标记的血管计数较LN-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术前对乳腺癌患者行PDI与MVD的联合检测,能很好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且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刘洋;林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MMP-3和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进行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基线、治疗后2W和治疗后4W测量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MMP-3和TIMP-1水平.结果 基线、治疗后2W和治疗后4W实验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等牙周指数和GCF的MMP-3和TIM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3个时间节点之间的牙周指标和GCF的MMP-3和TIMP-1水平均低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能够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降低龈沟液中MMP-3和TIMP-1水平.
作者:李娟;李古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医院消毒供应室90名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防范措施.结果 本院消毒供应室90名工作人员中在3年时间内有66名发生过职业暴露,占73.3%,在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中护士12名,工人20名,护生34名,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经追踪随访,均未发现有严重损害及感染性疾病.结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暴露率高,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
作者:吴少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