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对假冒伤性窒息脑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邱永明;田鑫;罗其中;王宇

关键词:创伤性窒息, 脑损害, 黄芪, 病理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对创伤性窒息脑损害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创伤性窒息运物模型,分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和假手术组.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创伤动物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特点,并评价黄警戒对脑神经元的病理影响.结果:注射黄芪后,海马CAI区痉挛微血管比率明显下降,线粒体切面积比较,注射黄芪后小的一粒体明显增多,大的线粒体显著减少;黄芪治疗组神经元病理改善,其神经元损伤率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结论:黄芪对创伤性窒息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苏芪应用于以缺血为主要改变的颅脑外伤,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1例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81例PHG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心得安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d)静滴,观察2组的止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5例(重度出血),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中度出血8例,重度出血4例),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PHG引起的轻、中度上消化道出血的较好药物.

    作者:魏德新;王新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参附强心丸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9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均为Ⅱ~Ⅲ级(NYHA)标准.病因: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8例,心肌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20~77岁,平均(50.21±7.25)岁;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12例.对照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77岁,平均(50.72±7.01)岁;心功能Ⅱ级22例,Ⅲ级8例.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光明;赵林霞;马连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激性溃疡的进展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严重创伤(包括大手术)、感染、休克、烧伤、中枢性系统损伤、梗阻性黄疸等危重症的常见并发症,应激情况下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黏膜发生糜烂、溃疡,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者预后危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活血舒郁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1999年3月~2000年12月,选择脑梗死后1个月以上患者,应用中药活血舒郁胶囊治疗,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30例患者病程均在脑梗死后1个月以上,经脑梗死中西医常规治疗,遗留某些后遗症.脑梗死诊断按文献[1]标准,抑郁症诊断按文献[2]标准,中医辨证按文献[3]标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活血舒郁胶囊组100例(活血组),西药治疗(阿斯匹林合多虑平)组30例(对照组).活血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2~68岁,平均(52.38±6.42)岁;脑梗死病程1.5个月~4.0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3~67岁,平均(52.62±8.22)岁;脑梗死病程1.3个月~3.3年.

    作者:李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雷公藤多甙对CD28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发病中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CD28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发病中的作用;从CD28-核因子-KB(NF-KB)信号传导通路探讨雷公藤多甙(TWP)治疗多发性肌炎(PM)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方法:用兔肌匀浆加等量完全福氏佐剂在大鼠背部肌肉和皮下组织多点注射制作EAM动物模型.应用双色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为主CD28分子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NF-KB蛋白表达.结果:EAM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以CD+8T细胞为主,CD28及NF-KB表达明显增加.TWP组CD+4和CD+8T细胞减少,CD28和NF-KB表达受抑制(P

    作者:肖波;李静;吴志国;周文斌;杨欢;谢光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联用复方卡托普利和安替舒通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3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用复方卡托普利和安替舒通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0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组(53例)用黄芪注射液40 ml加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日1次,联用复方卡托普利1片、安替舒通20~40 mg口服,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测定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CO、LVEF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用复方卡托普利和安替舒通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作者:赵星海;李红;陈泓;郑洪;李申荣;黄旭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精口服液对酒精性心肌病左室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精口服液对酒精性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双盲法安慰剂对照,用B型超声心动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测定心功能.结果:黄芪精口服液可提高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运动耐量.结论:黄芪精口服液对酒精性心肌病患者有较好治疗作用.

    作者:苏晓燕;徐敏;胥文娜;苏珍;杨红梅;马春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清毒退热散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0 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毒退热散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0例,对照组120 例.治疗组服用清毒退热散剂,对照组服用银黄口服液.试验采用单盲法.观察患者治疗前、中、后体温、症状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96%,愈显率85.4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 %,愈显率41.67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清毒退热散剂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退热效果.结论:清毒退热散剂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薛玉凤;赵聚宾;张杰;夏欣;王美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穿琥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性,20岁,因高热、咽痛、咳嗽2日,以高热、急性扁桃体炎收入院观察.血常规:白细胞6.4×109/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50.给予穿琥宁注射液0.4 g(四川宜宾制药厂,批号:971003)加入5%葡萄糖400 ml中静滴,滴速为60滴/min,输液后2分钟,患者诉全身奇痒、心慌气短、呼吸困难,随即昏迷,当时无抽搐、呕吐,无二便失禁.紧急检查:体温36.8 ℃,脉搏114次/min,呼吸29次/min,血压6/0 kPa(1 kPa=7.5 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作者:张福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羚蝎胶囊对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损害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羚蝎胶囊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部分:采用胶原酶与肝素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Fura2荧光法测定脑细胞内Ca2+浓度,化学法测定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HPLC法测定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临床部分:纳入观察范围的患者共有60例,随机分成羚蝎胶囊组、清开灵注射液组(各30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风病中医积分、血肿吸收率,观察羚蝎胶囊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动物实验发现:羚蝎胶囊可以降低细胞内Ca2+浓度,提高SOD的活力,减少MDA的生成,并能抑制海马组织中EAA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临床研究发现:羚蝎胶囊组有效率80.0%,清开灵组76.7%,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羚蝎胶囊组血肿吸收率为96.0%,高于清开灵组89.0%(P<0.05);但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清开灵组优于羚蝎胶囊组(P<0.05).结论:羚蝎胶囊可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的吸收,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了Ca2+超载和自由基损害,抑制了EAA的神经毒作用.

    作者:吕嵘;徐敏华;卫洪昌;朱晓梅;朱扬;朱兴进;张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对假冒伤性窒息脑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对创伤性窒息脑损害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大鼠创伤性窒息运物模型,分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组,黄芪治疗组和假手术组.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创伤动物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特点,并评价黄警戒对脑神经元的病理影响.结果:注射黄芪后,海马CAI区痉挛微血管比率明显下降,线粒体切面积比较,注射黄芪后小的一粒体明显增多,大的线粒体显著减少;黄芪治疗组神经元病理改善,其神经元损伤率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结论:黄芪对创伤性窒息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苏芪应用于以缺血为主要改变的颅脑外伤,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

    作者:邱永明;田鑫;罗其中;王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对放射治疗肺癌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

    我科自1995年起采用参麦注射液作为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的辅助治疗,以期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本组36例均为根据CT扫描和X线摄片测量癌肿大小,并经病理确诊而给予放疗的肺癌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36~72岁,平均57.4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18例结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放射治疗(治疗组),18例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

    作者:陈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NOS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预防效果及与一氧化氮(NO)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其心室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cNOS)mRNA的表达,结果用积分光密度(IOD)表示.结果:急性心肌缺血组大鼠心室肌组织cNOS mRNA的表达为20.8±4.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6.5±12.0,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肌缺血前使用心脉通胶囊组的心室肌组织cNOS mRNA的表达为38.2±8.0,高于急性心肌缺血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可能通过提高心室肌组织表达cNOS mRNA,进而使NO产生增加,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严群超;熊爱华;杨钦河;莫木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应用新风胶囊,对照组40例应用雷公藤多甙片,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92.5%(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整体症状及调整T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风胶囊可综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及全身病变,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是调整T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微循环,保护胃黏膜.

    作者:刘健;韩明向;方朝晖;崔宜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配伍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配伍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兔结扎冠状动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注射液组(益气组)、川芎嗪注射液组(活血组)、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配伍组(益气活血组).术中动态监测心电图并留取静脉血检测不同时期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治疗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损伤较轻,能减轻LDH、CK、MDA和SOD的变化,以益气活血组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多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益气组和益气活血组NO和NOS活性升高,而活血组NOS活性降低.结论: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均有保护MIRI的作用,两药作用机制略有不同,但两药伍用具有协同互补作用.

    作者:周苏宁;邵伟;张文高;高福军;鹿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期刊及文献分布初步调查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我国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信息,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发展动向;同时使图书情报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情报,又能尽量节约有限的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期刊文献的分布作了初步调查,从中找出本学科领域主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参阅.

    作者:曲健荣;张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老年人心力衰竭(心衰)是老年人多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目前治疗多采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但治疗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们加用参麦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老年人心衰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

    作者:郭兴化;徐哲明;徐碧林;钟晓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60例临床观察

    1996年1月~2000年10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60例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8~86岁,平均(75.10±5.85)岁;病程5~40年,平均(17.70±8.58)年.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2~85岁,平均(74.85±6.76)岁;病程7~38年,平均(18.50±7.45)年.

    作者:刘纳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己酮可可碱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善剂己酮可可碱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6例Ⅱ型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己酮可可碱组66例,卡托普利(开博通)组40例,治疗期为6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尿总蛋白(UTP)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明显降低[己酮可可碱组UTP从(0.21±0.06)g/24 h降至(0.12±0.04)g/24 h,P<0.01;UAER从(132.65±53.58)μg/min降至(55.82±27.17)μg/min,P<0.01.卡托普利组UTP从(0.19±0.06)g/24 h降至(0.13±0.05)g/24 h,P<0.01;UAER从(115.26±53.35)μg/min降至(75.62±43.34)μg/min,P<0.01].肌酐清除率(CCr)有所改善[己酮可可碱组从(1.37±0.16)ml@s-1@1.73 m-2增到(1.48±0.22)ml@s-1@1.73 m-2,P<0.05;卡托普利组从(1.33±0.27)ml@s-1@1.73 m-2)增到(1.43±0.34)ml@s-1@1.73 m-2,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对血压和血脂都有一定良好的影响.结论:己酮可可碱有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喆;于德民;赵伟;李淑颖;郭连宇;王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系因一侧椎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后下小脑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部缺血梗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虽并不太多见,但急诊入院后给予及时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还是非常必须的,以免延误病情.现就其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王春华;徐文丽;吴永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