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新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总满意度、焦虑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及疼痛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结石手术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增加其满意度.
作者:李鸿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AO锁定足舟状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georzanⅡ、Ⅲ型舟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26例足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足舟状骨接骨板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优良率为88.5%,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12.25±2.15)w.结论 SangeorzanⅡ、Ⅲ型舟骨骨折采用AO锁定足舟状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史斌;王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联合指蹼推进皮瓣对指端缺损患者的修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指端缺损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指蹼推进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感觉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皮瓣深浅感觉以及两点辨别觉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皮瓣感觉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方面,治疗前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端缺损患者联合应用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以及指蹼推进皮瓣治疗有利于提高修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皮瓣感觉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招铭辉;马剑龙;徐基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患者尿流改道方法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13例),回场代膀胱术组(15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组(32例).观察各组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时间、近远期并发症、1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 与其他两组比较,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更快(P<0.05);各组术后1年生存率、近远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3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维度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并发症少,接近正常生理排尿,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高;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手术较为简单,但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及肾功能损伤,且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低于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因此,若患者病情等各方面条件均允许的情况下,尿流改道方式可首选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作者:马曜辉;郭亮;张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髋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后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P<0.05),但两组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rris评分较高,且髋关节屈曲、外展和内收活动幅度较大(P<0.05),但两组患者髋关节背伸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但在远期效果方面,全髋关节置换术要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张金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内翻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手段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0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内翻剥落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微创Trivex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内翻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贾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病理新生儿床旁护理中的效果,为新生儿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病理新生儿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给予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病理新生儿床旁护理,对照组给予责任制护理模式下的病理新生儿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病理新生儿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和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理新生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理新生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施行精细化管理,使病理新生儿床旁护理更细致、更安全化,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的同时,显著减少病理新生儿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作者:范雪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甲状腺素治疗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早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左甲状腺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2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T4(FT4)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分娩前1w,治疗组的T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T3、FT4的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的先兆子痫、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发育受限、低体重儿、早产儿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进行左甲状腺素治疗能够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利于预后.
作者:孟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OVCF患者8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充填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3个月时,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可降低VAS评分,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长,减少骨水泥充填量及X线曝光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小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超前应用地佐辛在减少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92例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均选择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其中观察组全麻患者超前应用地佐辛药物,对照组未超前用药,评估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躁动情况,评估平均动脉压(MAP)、SPO2(血氧饱和度)、VAS(疼痛)、HR(心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为7例(15.22%),低于对照组26例(56.52%),(x2=37.07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P、SPO2、VAS、HR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t=26.588、10.328、10.781、13.23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例(2.17%),优于对照组6例(13.04%)(χ2=8.408,P<0.05).结论 超前应用地佐辛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复合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术后患者体征平稳.
作者:何俊永;马明飞;刘民强;刘丽;王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脐血流S/D值与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1月在我院住院晚期妊娠孕妇700名,选择脐血流异常者350例作为Ⅰ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脐血流正常者350例作为Ⅱ组.再对Ⅰ组和Ⅱ组分别分为Ⅰa(胎监正常组)、Ⅰb(胎监异常组)和Ⅱa(胎监正常组)、Ⅱb(胎监异常组),通过观察胎心率、脐带、羊水、胎儿脐血流S/D值及胎心监护图谱显示的胎心变异情况记录脐血流检测、胎心监护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脐血流、胎心监护相互异常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 脐血流异常对羊水过少、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小于胎龄儿及新生儿窒息均有较明显影响,两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Ⅰa组与其他3组相比,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Ⅰa与Ⅱa、Ⅱb相比,羊水污染、羊水过少、脐带异常、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运用到监测脐血流S/D值及胎心监护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方法,具有安全、快捷、准确、方便、可重复性、易观察等优点,二者结合明显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准确率,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新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86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阻断主动脉用时、建立体外循环用时、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用时、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术后24 h引流量.
作者:叶亚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前发热对产妇分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5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前1w有发热史的产妇共72例,根据发热程度分为高热组和低热组、根据发热持续时间分为长时组和短时组,并选取同期正常产妇中选取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产期发热程度、时间对产妇分娩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58例产妇,产前1w发热者72例,所占比为10.94%;低热组和高热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羊水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短时组和长时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羊水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分娩结局与发热持续时间过长及发热程度具有相关性,与短时间发热相关性不大,低热组RR值为3.12、95%CI为(2.02~5.17),高热组RR值为4.48、95%CI为(2.96~6.92),短时组RR值为1.19、95%CI为(0.75~2.18),长时组RR值为6.97、95%CI为(4.13~10.58),对照组RR值为1.00、95%CI为1.00.结论 产前发热对产妇分娩结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可导致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与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防产前发热的发生,减少发热持续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吴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入选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取TAPP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对比,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但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恢复效果,是临床上腹股沟疝治疗中较为理想术式.
作者:徐鸿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清宫术与传统清宫术治疗人流不全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2017年2~4月在我院行清宫术治疗的70例人流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清宫术方式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接受宫腔镜清宫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清宫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t=0.8287,P=0.4102)、术中出血量(t=1.2775,P=0.20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t=2.9421,P=0.0045)、术后阴道流血时间(t=3.3471,P=0.0013)、术后月经恢复时间(t=4.2666,P=0.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宫腔残留(P=0.2054)、月经减少(χ2=0.4040,P=0.5329)、闭经(P=0.2054)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2,P=0.0253).结论 宫腔镜清宫术治疗人流不全具有清宫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刘晓翠;张秋红;司清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比较小剂量与负荷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药物使用情况分为负荷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40例.负荷剂量组采用负荷剂量美托洛尔干预,小剂量组采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后患者LVED、LVEF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负荷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LVED、LVEF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D、LVEF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与负荷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但小剂量用药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更高.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含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网织红细胞含量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宋庆召;李润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创面修复手术患者,按照引流技术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术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为对照组提供术中常规清创治疗,评估两组创面愈合用时、修复有效率及1期、2期成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4.50±3.0)d,短于对照组(19.22±2.6)d,(t=6.512,P=0.000).观察组创面修复有效率为28例(93.33%),优于对照组20例(66.67%),(χ2=22.211,P=0.000).其中观察组患者创面1期成活率为21例(70.00%),2期成活率为9例(30.00%);对照组患者1期成活率为12例(40.00%)、2期成活率为18例(60.00%).结论 在创面修复手术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缩短创面愈合用时,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
作者:叶家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仰卧位,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漂浮体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感染及异位骨化等不良情况发生.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中采用改良漂浮体位,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吕涛;梁越飞;杨超;肖雅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鼻出血患者,共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鼻腔填塞,观察组则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23/24)、66.67%(16/24),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鼻腔黏膜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同一部位再出血现象,对照组6例再出血,发生率为25.00%(6/2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出血采用鼻内镜下查找出血点联合电凝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且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