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疝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吴科仕

关键词:疝气,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疝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疝气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8.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补液和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生理盐水混合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酐(SCr)、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动脉血气pH值及血脂联素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规范化、标准化与针对性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

    作者:沈明格;李克田;陈美玲;胡春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性尿频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1w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w后,观察组复发0例,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尿频患儿效果较好,且不易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喜;梁凯宁;侯会芝;王亚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疝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疝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疝气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8.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吴科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度急性胰腺炎临床异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异质性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例,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型,选出中度、重度二组,并把中度急性胰腺炎细分为2个亚组(MSAP1组为仅具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MSAP2组为发生了小于48h的一过性器官功能衰竭同时合并或不合并局部、全身并发症),以重度急性胰腺炎为参照,比较中度的及二个亚组及重度的临床资料.结果2年间AP共363例,中度急性胰腺炎83例,占22.9%;重度急性胰腺炎16例,占4.4%;疾病严重程度指标中,中重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SAP1与MSAP2相比,MSAP1与SAP具有更多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度急性胰腺炎具有独立的临床特征,且其发生器官衰竭的类型病情更接近于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付娅;薛立峰;吕志武;吴建维;郭玉庆;赖四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检测细菌性感染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并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比观察,分别检测患者的CRP、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并分析各种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RP、PCT、WBC水平及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感染组(观察组)内比较,CRP和PCT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WBC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WBC相比较,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灵敏度更高,有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秀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各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腰椎滑脱症植骨融合率、复位丢失率及治疗前后患者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腰椎滑脱症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优于后路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降低复位丢失率,改善腰椎功能.

    作者:孙召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冶疗的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手术的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冶疗的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手术的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发病后48h内手术)、B组(发病48h后手术)、C组(抗感染治疗2~4w后行择期手术),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转开腹手术的因素及选择腹腔镜冶疗的时机.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的中转开腹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白细胞计数、体温、右上腹腹肌紧张、可触及胆囊、手术时机、胆囊壁厚度和胆囊颈结石嵌顿是导致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后的48h内是行腹腔镜手术的佳时机,也可先予以保守治疗后行择期手术,手术时机、结石位置及白细胞计数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红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泪道内镜诊断及治疗难治性泪道疾病分析

    目的 探讨泪道内镜诊断及治疗难治性泪道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80眼)例难治性泪道疾病患者,均采用三通道泪道内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分析症状的诊断情况,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经过相关诊断和治疗,术中再通率为100.00%;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6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结论 泪道内镜诊断泪道内部情况视野清晰,在此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可提升泪道成形术成功率,有效降低假道的出现率.

    作者:周金文;利焕廉;王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联合抗阻-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抗阻-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联合抗阻-有氧运动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有氧运动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HbAlc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结果 干预后,两组FBG、HbAlc水平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bAlc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抗阻-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代谢指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凤珍;曾泽勇;叶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手术并采用硬膜外麻醉的10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临床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痛觉阻滞持续、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盐酸罗哌卡因无差异可推广使用.

    作者:党红昌;邵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分析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多发性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6.9±3.15min,对照组44.3±4.55min;观察组切口瘢痕评分为4.65士1.32分,对照组为6.70±0.75分;观察组患者满意评分为4.63±1.22分,对照组为1.56±0.4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缩小瘢痕存在,提高乳房美观,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Hp感染患者根治率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Hp感染患者根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发现血清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阳性并接受抗Hp治疗的正常体检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未接受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组接受社区健康教育.比较进两组Hp感染患者根治率.结果 干预组Hp感染根除率为92.06%,对照组为68.25%,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社区健康教育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Hp感染患者的根治率,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湘华;李英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美金刚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MMSE、ADAS-Cog、ADL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S-Cog、ADL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5.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作者:李胜利;李银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与探究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火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火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郑瑞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究治疗甲状腺结节时,使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短、手术出血量少、同时患者的切口长度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59±2.27d,而对照组为7.28±2.58d;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发生比例为7.5%,相较于对照组的37.5%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对比分析发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够缩小患者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出血,同时利于患者手术会及时恢复,对于患者并发症的减少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焕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剖腹产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新生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胎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切口疼痛、切口延裂、盆腔粘连、术中血尿、胎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更佳,能有效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加快产妇术后康复,提高新生儿分娩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静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乌司他丁联合控温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及对TNF-α、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控温治疖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对照组予以控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尿量、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第1、3、5、7d观察组尿量高于对照组,BUN、尿蛋白、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5、7d观察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控温治疖心肺复苏后急性肾损伤患者,可降低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肾脏,改善肾功能.

    作者:马天威;马明远;邓梦华;张兴胜;苏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对脑卒中患者使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再学习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与平衡功能.结果 经干预,观察组患者包括平衡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在内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对其其他活动指标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作者:黄小静;叶军;骆俊平;袁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EPCs水平及神经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EPCs数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彭俊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实性结节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常规超声组)与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弹性成像组),将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观察组,并以实性结节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常规超声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超声弹性成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敏感度为93.41%,与常规超声组的79.57%、超声弹性成像组的78.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提高该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王兆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