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锐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替罗非班持续应用时间对疗效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入院的行PCI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分3组.其中A组39例术后持续应用替罗非班12h,B组40例术后持续应用替罗非班24h,C组47例术后持续应用替罗非班36h,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C组LVEF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LVEDD、LVESD及CI值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PCI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超过24小时持续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还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作者:许达亮;高盛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治疗,研究组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量、血钾、血钠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钠、血钾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且临床安全性较高.
作者:蔡京海;黄英虎;黎青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提高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治愈率及促进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无缝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伤口康复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前4周愈合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感染性伤口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明显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治愈率,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黄惠仙;林敏英;李敏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甲磺酸氨氯地平片辅助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磺酸氨氯地平片辅助阿托伐他汀胶囊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旋;周衍国;谢锦智;麦瑞林;杨志强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肾衰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肾衰血液透析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QLQ-C30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减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歌;孟园园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热缺血时间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84例在我院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肾蒂阻断时间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术中热缺血时间>30min,B组患者术中热缺血时间≤30min.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结果.以肾核素扫描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A组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A组术中出血量略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GFR较术前均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1周GFR较B组降低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GFR增加,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术后均未出现肾积水、肾周感染、肾周积液、尿漏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无患者死亡,生存率均为为100%.结论 热缺血时间>30min会影响患者术中残余肾功能,术中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确保患者残余肾功能.
作者:朱艳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引发肝胆外科手术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500例,分析临床资料,判断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 58例患者发生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1.60%,术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切口感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属于多发性感染;患者感染与否和性别无关(P>0.05);年龄>60岁行肝胆外科手术者感染率明显高于≤60岁者(P<0.05);手术时间>4H者感染率明显高于≤4h者(P<0.05);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者感染率明显低于未使用者(P<0.05);住院时间>14d者感染率明显大于住院时间≤14d者(P<0.05);侵袭性操作≥3次以上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侵袭性操作<3次者(P<0.05).结论 肝胆外科手术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合理用药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次数,做好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工作,降低感染率.
作者:黄学楷;刘荣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牙髓炎或牙髓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予以一次法根管治疗,对两组术后疼痛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恰填率均达到90%以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牙髓炎或牙髓坏死采取一次法根管治疗,疼痛反应及疗效与多次法比较基本一致,但需要注意有效控制根管感染.
作者:姚德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疾病康复,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董占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5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75例.单一组单纯予以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单一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散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水平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快速退热、消散疱疹、祛除溃疡,同时可有效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永伟;林丽云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水平,同时对两组麻醉前、后1d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连线试验(TMT)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后10min(T1)、手术开始时(T2)、麻醉完成后(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的HR、MAP、SPO2和PETCO2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TMT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可使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得到有效稳定,同时可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属于理想麻醉方式.
作者:同鑫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选取ACI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ACI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刘晓锐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精神病院386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当日使用药物情况.结果 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共有291例,使用频率前5位的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其中高年龄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P<0.05),男女两组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抗精神病药联用患者95例,使用辅助药物主要是合用情感稳定剂(丙戊酸盐为主)、抗抑郁药(舍曲林为主)、合用抗焦虑药(劳拉西泮为主).超说明书用药患者2例,为使用氨磺必利治疗.结论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以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不同年龄用药时注意选择药物剂量,合并用药应有适用症,遵循循征依据.
作者:聂勇彪;曲志君;张华坤;付勇辉;陈尚坤;蔡超圆;张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在产后抑郁症治疗中应用盐酸氟西汀与文拉法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治疗的产后抑郁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应用文法拉辛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抑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及认知功能改善.结果 治疗组不同时间段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认知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抑郁实施盐酸氟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两者不良反应较小,而文拉法辛在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张子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将心理干预用于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中,分析其对患者焦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12月行电子胃镜检查的128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检查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用于电子胃镜检查,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中药敷脐与电针联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以托特罗定口服治疗,观察组以中药敷脐与电针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7d内,观察组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观察组每次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OAB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行电针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可有效减轻置管期膀胱痉挛、自主期尿急及尿频症状,促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晏江会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82例,随机数字选取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康复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及术后引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关节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7%,显著低于对照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选择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案可有效减少术中损害,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用于剖腹产术后留置导尿患者中对其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2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行个体化导尿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定时导尿干预,比较两组尿管拔除后排尿情况、尿路感染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尿管拔除后自主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腹产术后留置导尿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正常排尿率,使得膀胱功能恢复,满意度提高,可推广.
作者:田晴晴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变化情况、血清CA125变化、痛经评分、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变化情况、血清CA125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经评分和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体积和血清CA125变化情况,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痛经评分和症状评分,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魏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依照入院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干预措施.随访12个月,评价两组护理有效性、尿失禁持续时长、拔管后的控尿复常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持续时长得到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拔管后1~3个月控尿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在大程度上预防与控制术后尿失禁,加速康复进程.
作者:刘梅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