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颀;刘小阳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及运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将104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严格按常规药物治疗,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心内科常规护理并坚持住院制度和卫生知识教育,实验组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同时根据个体化原则,实施运动康复疗法方案.定期测试病人是否掌握和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客,以便及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通过交谈、问答患者行为及问卷调查评价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82.7%,复发率7.69%,平均住院天数(24±2.5)天,满意度96.2%;对照组分别为53.8%、15.4%,(30±3.5)天,69.2%.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平均住院天数,满意度等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及运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失衡,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医疗及护理工作,与病人的康复有密切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郝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为一原发且独立的参与因素,而糖尿病主要的致死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越来越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近来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中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王雪艳;匡洪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并针对其特点制定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P300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检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300异常率为45.6%,MMSE得分21.3±2.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司玉梅;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对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胃大切除手术的65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按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16~20 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8d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好(均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病人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淑音;黄少娅;詹若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长期服用北京降压0号片剂治疗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不良反应和靶器官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长期开放研究设计.舒张压95~114 mmHg(1 mmHg=0.133 kPa)且收缩压<180 mmHg的患者入选本研究,采用北京降压0号每日1~2片治疗18个月,观察降压疗效,不良反应和大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左室重量和结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脂、血糖、尿酸的变化来了解靶器官的保护作用.结果 共入选186例患者,其中149例完成18个月试验.平均服用北京降压0号剂量为1.22~1.27片/d,个体大使用剂量为2片/d.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收缩压下降22.77 mmHg,舒张压下降17.64 mmHg(P值均<0.00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3%.治疗18个月期间曾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58例(31.18%),主要为头晕、头痛,低钾血症和抑郁倾向影响继续治疗.治疗后未能改变大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增加(P>0.05),未能使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5),未能改变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尿微量白蛋白出现率 36.24%,血脂、血糖、尿酸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血清肌酐升高者占 10.84%(P<0.01).结论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一采用北京降压0号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压,靶器官保护作用较差,有不良反应发生,影响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作者:杨莉莉;赵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灵杆菌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36例,随机分为抗生素组78例、灵杆菌素组77例及联合用药(灵杆菌素+抗生素)组81例,分别单纯应用抗生素、灵杆茼素及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组给药方法:头孢他啶2克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接点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加用灵杆菌多搪,首次注25 μg,以后逐次增多至50μg,一周两次肌肉注射,4~5次为一疗程.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两个疗程,疗程末观察疗效.结果 联合用药组痊愈率27.7%,总有效率92.6%.治疗效果与抗生素组、灵杆菌素组相比较(χ2=30.89,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灵杆菌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交有显著疗效,且效果优于抗生素及灵杆菌素单独应用.
作者:杨海嵘;耿晓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治疗方法临床各异.笔者通过对我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60例进行疗效观察并与中医科、普通内科,单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各60例疗效作对照,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提出一些阻碍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有待继续研究.
作者:郭金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术前处理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37例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术前确诊率为 78.4%(29/37).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肠道灌洗减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29例,占78.4%,吻合口瘘2例,占5.4%.结论 对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应加强术前诊断,积极进行术前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争取作一期切除吻合术.
作者:白雪峰;郭贺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减少管型石膏固定复制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失败率和动物死亡率.方法 通过对管型石膏固定复制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固定前,固定中及固定后拆除石膏后固定部位的观察,探得出较为合理,经济的石膏固定模型.结果 术前时固定下肢的精心检查,固定时不选用下肢趾甲及肢体皮肤有感染和潜在感染的动物,可以降低固定后动物的死亡率.喂养时笼中为两个动物比三个和三个以上笼中动物啃噬石膏的机率低,可以提高动物模型的成功率.笼中一个动物单独喂养与两只合养啃噬石膏的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动物患有趾甲或肢体皮肤感染和潜在感染是固定期间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合理只数的喂养既可降低动物啃噬石膏的机率,又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作者:吴黔鸣;王大寿;廖静;段斌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中数值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定量测定方法检测37例ITP患儿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IL-6、TNF-的水平,同时对其中25例ITP患儿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b(IgG、IgA、IgM)的定性测定研究及临床意义.并对 ITP 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血小板抗体,血清 IL-6,TNF 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TP患儿血清IL-6、TN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1),ITP惠儿治疗前血清IL-6、TN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 ITP患儿重度出血组血清IL-6、TN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出血组(P<0.05);25例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全阳性9例,阳性率36%(9/25),ITP惠儿血小板相关抗体全阳性组血清 IL-6、TNF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全阳性组(P<0.05);ITP患儿治疗前血清 IL-6、TNF 水平与血小板数均呈负相关(r=-0.802,P<0.01;r=-0.700,P<0.01),IL-6与 TNF 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92,P<0.01).治疗后的IL-6、TNF 水平与正常无明显变化.结论 IL-6、TNF参与ITP的发病过程,其水平高低随病情轻重、病程而变化,说明除体液免疫以外,细胞免疫也参与了ITP的发病过程.
作者:吴东英;张剑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全面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努力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优良学风、科技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积极性,推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学术氛围.
作者:马倩;李涛;刘仁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及体外成骨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消化法分离 MDSCs,应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鏊定,MDSCs 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分化后,检测其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结果 成功获得高纯度的 MDSC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够有效鉴定 MDSCs,BMP-2 诱导 MDSCs 后能够合成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结论 可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高纯度 MDSCs,其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够转化为骨系细胞,发挥成骨作用,为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提供种子细胞.
作者:姜横滨;韩剑锋;方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将辩论式教学和演讲式教学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深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心理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王晶;任铭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疾病.多见于高度近视眼.儿童视网膜脱离40%以上继发于外伤[1].
作者:胡颀;刘小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题,但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诸多外因,又有学生的内因.影响学生学习的外因固然很重要,但要保证可持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要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内因,是学习的主体,在提高学习质量上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结合齐齐哈尔医学院的评学情况,就如何科学构建评学指标体系,确保评学工作健康发展进行探讨.
作者:丁百林;刘天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脑梗死(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Hcy在CI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空腹血浆 Hcy 水平.对于高Hcy血症患者进行干预治疗,6周后复查血浆Hcy浓度.结果 病例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干预治疗后的血浆Hcy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下降明显的CI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高 Hcy 血症作为一种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了 CI 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提示CI的预后.
作者:许莹;陈立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总结严重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32例严重眼外病人实施全方位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疏导、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32例眼外伤,1例眼球萎缩,31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细致的心理疏导,严密的观察病情,适度的健康教育是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的关键.
作者:韩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大量饮酒者日益增多并逐渐显现出其危害之大.为了观察快速大量饮酒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1998年10月~2006年11月我们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30名自愿受试者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家琦;周家莉;霍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早期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我院自2000年7月~2008年1月被误诊断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因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原因诱发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以嵌压型周围神经痰病多见.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但应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及电生理检查的变化,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段伟;范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生发射(DP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规方法、特殊技巧和体会.方法 通过采用畸变产物耳生发射(DPOAE)对7435人次新生儿及婴儿行听力筛查,其中初筛5269人次,复筛2166人次.总结出常规操作方法,特殊技巧(安抚婴儿的方法,电耳镜的使用,放置耳塞的方法).并且阐述了筛查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所带来的弊端,如何降低假阳率和假阴率.
作者:乐玮琼;刘艳;魏翠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