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放疗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对依从性的影响

卢志兰;汪海慧;杨乐

关键词:鼻咽癌, 放疗护理, 人文关怀理念, 依从性
摘要: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104例鼻咽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中添加人文关怀理念.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对比.在患者依从性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71.54%<96.1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为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确保治疗效果.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的临床治疗作用分析

    分析保留二尖瓣装置的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的临床治疗作用.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7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不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治疗,观察组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经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于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左心室功能指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保留二尖瓣装置换瓣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能够较好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丁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8月~9月收治的40例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上鼓室鼓窦开放术治疗,观察组行耳内镜下手术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在不同治疗方式下,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SDS、SAS评分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听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雪华;马文新;黄晓阳;张春业;郭自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环切术深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宫颈环切术,试验组切割深度>15mm,对照组切割深度<15mm.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结局,如不良妊娠事件、妊娠时间、分娩方式.结果试验组术后妊娠率为82.00%,对照组为84.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为1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宫颈环切术治疗CIN疗效明显,术中不同切割深度对患者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分娩方式及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应高度重视选用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

    作者:伍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探讨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x2=4.768,P=-0.02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联合进展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齐立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白血病的胸腹部CT特征性表现及其病理对照

    分析探讨白血病的胸腹部CT特征性表现及其病理对照.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胸腹部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胸腹部CT扫描显示,41例患者中,脾大28例,脾浸润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影,其中有少数伴有出血现象,低密度结节影弱化;淋巴结主要呈轻度、中度肿大;胸部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和胸膜浸润.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贫血、继发感染、持续性弛张热等症状,同时存在白血病细胞增生、浸润、高度脾大症状.胸腹部CT检查的应用,对于脾和肺浸润诊断均大有助益,与病理相相结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可有效促进疾病诊断效率的提升,防止漏诊和误诊现象的发生,具备较为理想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进行更加广泛和普遍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陆少范;黄胜福;曹治;黄裕存;邝宇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分析

    研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牙种植再生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钛膜组采用钛膜进行骨再生引导,口腔修复膜组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进行骨再生引导.比较两组患者牙种植再生成功率;治疗1w植骨厚度、骨厚度;患者伤口开裂、脸部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口腔修复膜组患者牙种植再生成功率高于钛膜组,P<0.05;口腔修复膜组治疗1周植骨厚度、骨厚度大于钛膜组,P<0.05;口腔修复膜组伤口开裂、脸部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钛膜组,P<0.05.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植骨厚度、骨厚度,减少伤口开裂、脸部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牙种植再生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玉一;侯玉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钛(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分析观察血浆B型钠尿钛(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M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112例MAI患者纳入研究,对比不同梗死部位、不同Killip分级、不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BNP水平.前臂AMI组hs-CRP、BNP水平高于下壁AMI组;Ⅰ~Ⅳ级患者hs-CRP、BNP依次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较未发生组hs-CRP、BNP高;治疗后患者hs-CRP、BNP明显下降(P均<0.05).hs-CRP、BNP与AMI梗死部位、病情、心血管事件相关,可用于预后和疗效观察.

    作者:张小艳;李叶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癌化疗全程的舒适护理探讨

    探讨分析将舒适护理应用在肺癌化疗患者之中的临床效果.将104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的各种不良反应状况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将舒适护理应用在肺癌化疗患者之中,可以满足其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需求,让其十分满意.

    作者:王淑华;丁少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探讨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要点.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因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而致骨折患儿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疾病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方法.38例患儿中共计46个部位发生股骨骨折,分别位于股骨颈、股骨中上段、股骨中下段、股骨髁等部位;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长时间不同程度的疼痛,伴有局部压痛、局部肿胀、功能受限等表现;X线片检查则可见股骨颈处骨密度降低,股骨干骨皮质变薄,均确认为骨质疏松.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22),所有患儿均采用骨牵引、皮牵引、石膏固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患儿加用辅助性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均在3个月内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无患儿发生畸形.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一般可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确诊,而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减少长期卧床患儿骨矿量的丢失,加强功能锻炼,采用内外科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和骨折非常重要.

    作者:贺喜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纵膈肿瘤患者6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依次编号01~68,以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单号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试验组34例患者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手术情况与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的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10.67±20.56)ml、手术时间(1.98±0.34)h以及住院时间(14.23±3.17)d均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9.88±18.12)ml、手术时间(1.01±0.18)h以及住院时间(7.89±2.78)d;试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2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纵膈肿瘤患者相比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方法,安全性更高,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唐东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气接受治疗的患者11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 (4/5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74%(11/62);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微创治疗腹股沟疝气效果显著,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的并发症少,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探讨

    将我院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1例,单一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0.32%,明显高于单一组77.42% (P<0.05);联合组治疗后PT、APTT、FiB水平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两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李文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内踝、外踝与后踝俯卧位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80例三踝骨折患者.将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内踝、外踝与后踝俯卧位联合入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折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没有出现骨折再移位现象,无骨不连以及伤口感染等,对照组患者切口全部Ⅰ期愈合,其中出现骨折再移位4例,骨不连以及伤口感染患者5例;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三踝骨折采取内踝、外踝与后踝俯卧位联合入路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方式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谭巧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脑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探讨分析在脑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随机选择92例脑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且各46例,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比较.T2、T3、T4时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参数水平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优势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

    作者:万兆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产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妊高症产妇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5例,给予产科护理干预内容;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血压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为(129.1 ±13.2) mmHg、舒张压为(80.7±5.9)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7±14.3)mmHg、(95.2±6.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经护理干预后,自然分娩61例、早产3例、流产1例,其自然分娩率为93.8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9例、10例、6例及7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科护理干预应用于妊高症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有效舒缓产妇不良情绪,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波动,保障高水平临床疗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少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银屑病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82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用药依从性分别为53.6%、92.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6.3%、70.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是护理老年银屑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分析及探索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静脉血等采血方法的差异性,旨在为血常规检验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收集本科室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健康体检人群,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50例,经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末梢血标本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组包含50例,经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检验.详细记录两组对象的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对象相比,研究组对象中的RBC、Hb、HCT等指标均显著更高(P<0.05).两组对象的WBC 、PLT、MCHC、MCV、MCH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常规检验中经静脉血采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较末梢血更为优秀,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彭科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乙肝两对半及抗-HCV检测结果探析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两对半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从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在100例原发性感染患者中,“小三阳”比例为48.00%,“大三阳”比例为13.00%,“小三阳”感染模式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感染模式(P<0.05),“全阴”比例为10.00%,HBsAg阳性感染率为77.01%,HBsAg阴性感染率为22.99%,HBV感染率为87.00%;抗-HCV检测阳性16例,HCV感染率为16.00%,其中有10例合并HBV感染,HCV和HBV双重感染率为10.00%.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以HBsAg阳性感染为主,同时以“小三阳”感染模式的肝癌患者占多数,当然丙肝病毒感染不容忽视,两者双重感染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叶健翔;温宝欣;胡雅;刘勇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毛花苷丙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AF控制率、AF转复率与用药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AF控制率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窦性心率维持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毛花苷丙,可明显提高患者AF控制率,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兵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应用分析

    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SM组)和3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CSM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传导潜伏期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M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诱发电位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较好检测出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异常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史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