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辅助内分泌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荟萃分析

雷红

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荟萃分析
摘要:对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效果进行荟萃分析,以探讨二者的疗效差异.以电子文献检索方式对2016年1月之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取得相关文献及数据,对其进行独立评价,并对其中肿瘤缓解率(RR)、保乳率(BCS)等进行统计分析.10篇文献中均含有肿瘤临床缓解率(RR),其中3篇RR存在统计学差异,7篇显示两种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3篇文献分析显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保乳率较新辅助化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次荟萃分析显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均是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方式,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保留乳房的优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NHE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探讨NHE1蛋白在胃癌组织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各类胃病患者的病变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胃癌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HE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胃癌病变组织中NHE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65例标本中,10例正常胃黏膜无表达;5例异型增生中表达1例,阳性率为20.00%;13例肠上皮化生中表达3例,阳性率23.08%;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表达2例,阳性率16.67%;25例胃癌中表达20例,阳性率80.00%.胃癌组织中NHE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及各型胃癌前病变组织中NHE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HE1蛋白表达与癌变组织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NHE1在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可能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NHE1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效的靶点.

    作者:谢代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效果分析

    研究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及效果.选取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16例、中期手术组14例及晚期手术组14例.比较三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复发率.早期手术组的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分别为(3.26±2.53)d、(9.37±5.94)d、0.0%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的(7.58±3.62)d、(17.54±7.48)d、42.9%(P<0.05).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良好的疗效,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进行辅助检查,把握手术时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谢海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清hs-CRP、TNF-α、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在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在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TNF-α、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与血清hs-CRP、TNF-α、TC、TG及LDL-C水平呈现正相关,与血清HDL-C呈现负相关.联合检测TNF-α、hs-CRP、血脂水平对于评估脑梗塞病情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38例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分娩期的临床处理

    分析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分娩期孕产妇的临床处理.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8例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孕产妇.按照临床处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行单纯剖宫产,观察组行剖宫产合并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术后平均住院时长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长分、术后平均住院时长及术后产褥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分娩期孕产妇,剖宫产合并肌瘤剔除术相比于单纯剖宫产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愈,且安全系数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42例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骨科2007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42例,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0.4)分,明显低于术前(7.3±1.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9.0%,主要发生在椎旁或静脉,其次为椎间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作者:李宏九;张志勇;张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半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9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二尖瓣分离术,观察组行瓣膜置换术,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治疗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安全有效,可较好缩短主动脉的阻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体外循环,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丁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T和磁共振(MRI)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对比

    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1例,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并分成CT组和MRI组,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MRI的检出率为80.28%(57/71),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为56.34%(40/71)(P<0.05).经CT检查,查出Ⅰ期35例、Ⅱ期14例、Ⅲ期2例、Ⅳ期0例;经MRI检查,Ⅰ期25例、Ⅱ期23例、Ⅲ期14例、Ⅳ期12例,两种方法Ⅰ期、Ⅱ期的例数无明显差异,MRI检出Ⅲ期、Ⅳ期的例数明显高于CT(P<0.05).将MRI应用到股骨头坏死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其分期更精准,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冯战友;马壮;区俊兴;陈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探究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以来我院就医的100例混合性血管瘤婴幼儿(2015年1月~2016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00例婴幼儿进行分组.实验组50例婴幼儿应用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对照组50例婴幼儿应用染料激光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半年,研究对比两组婴幼儿的激光治疗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50例患儿的激光治疗次数、总有效率分别为(2.95±1.22)次、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0例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和对照组(16.00%)无显著差异(P>0.05).对混合性血管瘤婴幼儿采取聚桂醇硬化剂联合染料激光治疗,能显著减少激光治疗次数,增强治疗效果,且不易增加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

    作者:朱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生儿黄疸诊疗中经皮测总胆红素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探讨经皮测总胆红素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7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经皮测总胆红素法测定总胆红素值,并且与静脉血测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分析经皮测总胆红素法准确度和灵敏度.经皮测总胆红素法灵敏度为90.9%,准确度为92.9%.经皮测总胆红素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检测可靠性高,无创伤,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丘小其;严柏文;冯远征;易仟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研究

    研究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骨盆骨折患者56例分两组,内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外固定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骨盆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率进行比较.内外固定组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内外固定组患者骨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内固定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P<0.05).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质量,缩短住院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昭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HIE患儿50例,随机分为头部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和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生长因子治疗组(研究组)各25例;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包括惊厥控制时间(即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并在治疗28d后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进行测定评分.结果 对照组意识、肌张力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分别为(29.3±1.8)h、(7.2±2.3)d和(6.8±1.6)d,研究组分别为(25.7±1.5)h、(4.7±1.9)d和(4.5±1.9)d,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8d后,对照组中NBNA评分为(32.5±2.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8.9±2.5,P<0.05);研究组NBNA评分为(35.3±2.7),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9.7±2.0)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头部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产后DIC综合征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分析产后DIC综合征大量输血急救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选取收治的11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相同的大量输血急救方法.观察所有输血前后凝血、PLT和临床治疗效果.11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输血后的PT、APTT、TT均明显优于输血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的FIB与输血前无明显差异(P>0.05);11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输血后的PLT明显优于输血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产后DIC综合征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1.82%,死亡率为18.18%.2例死亡患者死因分别为子宫未及时切除、入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且失去佳救治时期.对产后DIC综合征可以予以大量输血急救治疗,但必须能早期诊断,并及时去除病因,由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黄友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因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升高的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之后进行穿刺活检,其中24例良性前列腺患者作为对照组,2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横截面、矢状面与冠状面T2WI扫描与横截面T1WI扫描.26例前列腺癌作为研究组,其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平均ADC值相比,肿瘤组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肿瘤组织的平均ADC值与对照组患者中央区与外周带测量的平均ADC值相比,研究组测量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中央区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比较,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与ADC值可作为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方法之一,可用于区别良性前列腺组织增生与前列腺癌,可供临床参考.

    作者:丁锋;李栋;王帅;徐文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比较

    比较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检出率,梗死病灶位置,病灶检出时间,检查时间和病灶大小.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两组对梗死时间>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和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脑干、额叶、颞叶、顶叶和小脑位置的病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时间显著长于MRI检查(P<0.05),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检出病灶显著大于MRI检查(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作者:龚河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比较

    目的 观察对比临床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疾病中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5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25例.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脑积水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脑积水消失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8.00%,该数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00%,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在观察组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近,均可促进脑积水消失,应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该手术方法.

    作者:叶飞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鼻黏膜上皮化的临床观察

    分析研讨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鼻黏膜上皮化的临床状况,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此研究为前瞻性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两侧鼻腔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4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两侧鼻腔本身对照的方式,观察组为患者左侧鼻腔(40例),对照组为患者右侧鼻腔(40例),完成手术前,用浸过糠酸莫米松的棉球填充对照组术腔,用浸过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糠酸莫米松的棉球填充研究组患者术腔,术后五天,把术腔填充物清除干净,继续给予对照糠酸莫米松进行喷鼻处理,研究组则接受糠酸莫米松和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两组均持续干预一个月,三个月后需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疗效、Lund-Kennedy、上皮化完全时间等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0%和对照组92.50%对比,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其完全控制率,研究组77.50%比对照组47.50%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上皮化时间、治疗后Lund-Kennedy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比其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研究组2.5%比对照组5%,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术后局部给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对术后鼻黏膜上皮化恢复有加快作用,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应用性和优势性均较大.

    作者:黄坤平;李湘;王颖菁;宋卫军;韦明壮;曹焕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病综合防治模式的应用观察

    选取南沙区南沙街社区高血压患者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防治模式,比较两组高血压治疗达标率及医药费.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治疗达标率为5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每月平均医药费为116.17±13.1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34±21.4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高血压病综合防治模式可提高高血压治疗达标率,并且减少医药费用,是一种有效的高血压防控手段.

    作者:黄伟泉;冼美好;陆冬梅;关菊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快测BNP在评估心衰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快测B型脑钠肽(BNP)在评估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确诊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心衰组)的临床资料,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组(136例)和重度组(64例),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超声心电图检查和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快速全血BNP水平检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心功能、全血BNP水平及快测BNP评估心力衰竭的情况.心衰组全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组全血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显著(P<0.05);快测BNP评估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85%、93.75%、94.50%,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全血BNP水平有关,快测BNP可有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茹;张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对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当中可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痊愈之后转为家庭中心护理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数字随机分成家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5例,分别给予家庭中心工护理模式与常规药物维持护理模式.观察周期为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作生活质量调查.经12个月护理干预后,家庭护理组病理情况、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家庭护理组GQOLI各项评分结果均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应用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院后护理工作当中,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康复具有可观性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显著提升作用.

    作者:刘智慧;周夕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效果比较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53例Schatzker IV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均予以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膝内侧单切口双钢板加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开始时间;并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照组手术时间(101.4±16.8)min,显著低于观察组(133.5±15.6)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45.6±68.7)ml,术后负重开始时间(50.1±5.2)d,均显著高于观察组(284.5±55.6)ml、(47.6±5.3)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87.5%,术后HSS评分(82.63±6.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0%、(78.84±6.57)分,差异均显著(P<0.05).膝内侧单一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较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复杂,但前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制动时间,促进康复,且临床疗效较好,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手术.

    作者:徐启飞;林岿然;魏聪睿;赵代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