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异位妊娠应用不同超声路径诊断的价值对照分析

郭映斯

关键词:异位妊娠, 阴道超声, 腹部超声, 诊断效果
摘要:分析早期异位妊娠应用不同超声路径诊断的价值,选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分为腹部超声组与阴道超声组各50例.腹部超声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组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两种超声方法对早期异位妊娠病症的诊断效果.阴道超声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腹部超声组,两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检查相比的准确度较高,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对临床准确诊断疾病与预后治疗有积极作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化疗方案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比较

    对比和分析不同化疗方案(紫杉醇联合铂类、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所接收的80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按照不同化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PAC(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的化疗方式,而观察组则对其采用TC(紫杉醇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为52.5%,而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中毒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肾功能受损等,观察组患者的中毒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采用TC(紫杉醇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化疗疗效,并降低中毒副反应的发生几率,该种化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裴常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LEEP术在不孕症患者中治疗宫颈疾病的应用

    探讨LEEP术在不孕症患者中对宫颈疾病诊治的价值.选取我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在2014年1月~2016年7月就诊的不孕症人群中进行宫颈LEEP术的患者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宫颈LEEP术在不孕症患者存在子宫颈病变的诊治中有着积极的诊断价值.宫颈LEEP术在子宫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既是一种明确诊断的方法,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不孕症患者存在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中有其不可代替的独特价值.

    作者:薛洁;刘燕;熊跃婕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苍白球MR信号改变在新生儿急性高胆红素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探索新生儿急性高胆红素脑病头颅苍白球MR信号改变及的临床意义.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50例健康体检患儿和50例高胆红素脑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新生儿进行头颅MR检查,对比两组受检新生儿头颅MR异常改变关系.观察组患儿头颅MR异常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5),同时头颅MR在观察组高胆红素脑病患儿前期诊断正确率为72.00%,对中期患儿诊断正确率为86.67%,对极期诊断正确率为90.00%.重度高胆红素脑病患儿苍白球指标、壳核指标均高于轻度患儿和中度患儿,其可随着患儿病情程度而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性高胆红素脑新生儿实施头颅MR诊断可反应病情情况,同时依据头颅苍白球MR信号可判断患儿脑缺损情况.

    作者:赵志伟;张志将;柯岩;袁劲松;贾岩龙;杨涛;杨亚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病理学积分、Hp根除率情况.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理学积分、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促进康复.

    作者:房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而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与研究组(常规治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量水平改善明显,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临床优势显著,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常规组(70.5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急性肾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魏浩波;林育波;林晓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性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63例,传统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方法,微创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术后的治疗效果差异.微创组手术时间(121.35±15.70)min,术中出血量为(27.82±7.13)ml、与传统组的(110.04±13.26)min、(30.49±6.7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胃肠道恢复时间(30.72±5.02)h,住院时间(12.52±3.01)d,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均明显少于传统组的(54.39±7.28)h、(22.93±4.77)d和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临床显效率的85.71%比较,微创组的临床显效率为95.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并胆总管结石采用经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过程及术后的治疗指标,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上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姬明镝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完全剥离疝囊与横断处理疝囊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应用对比

    探究完全剥离疝囊与横断处理疝囊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术后5d腹股沟积液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采用横断处理疝囊更安全可靠,与完全剥离疝囊相比,其具有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忠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采取专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心率水平及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x2检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77.3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50.98%,并发症发生率为20.7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5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可较快控制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水平,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索研究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w的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w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在临床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w治疗后,观察组心率、血压、LVEDD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曲美他嗪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延缓心衰的发展,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温灵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根据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将采用直接法剥离囊肿的设为A组(46例),将采用注水分离法剥离囊肿的设为B组(52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等水平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前FSH、LH、E2等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均改善,且B组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92%,稍低于对照组的6.52%(P>0.05).腹腔镜注水分离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机体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章杨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应用于前置胎盘术中继发性出血的效果研究

    探讨Bakri子宫填塞球囊作用于前置胎盘术中继发性出血的临床效果.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孕妇展开研究;在征得孕妇及家属许可后,采用双盲法将77例孕妇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37);对照组仅行常规止血处理,观察组予以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止血.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以及手术成功率、子宫切除率和止血有效率等几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占有明显的优势(P<0.05).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Bakri子宫填塞球囊能够有效控制出血量并提升手术成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甄曼华;龙小云;林思瑶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氯沙坦联合尼群地平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探讨氯沙坦联合尼群地平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选取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在使用安慰剂洗脱12d之后,对照组睡前服用50mg氯沙坦,观察组睡前服用50mg氯沙坦之后晨起加服10mg尼群地平,共治疗10w.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的血压,并进行昼夜差值的对别.两组经治疗后,收缩压昼夜平均值,舒张压昼夜平均值交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昼夜平均值,舒张压昼夜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联合尼群地平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有调整作用.

    作者:王彦阔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注射痛的预防效果观察

    探讨分析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对注射痛的预防效果.选取160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组,A组仅给予丙泊酚注射,B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0.5%利多卡因,C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1%利多卡因,D组给予的丙泊酚注射液中含有10ml 2%利多卡因,E组在注射丙泊酚之前给予利多卡因40mg/2ml;用药后五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组患者与B、C、D、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A、C、D、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与A、B、D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与A、B、C、E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用药后疼痛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用药后五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丙泊酚注射液中加入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注射痛,尤其是注射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降低疼痛效果佳,并且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注射液对麻醉效果未造成影响,可推广.

    作者:杨骥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儿童急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患儿C-反应蛋白的影响

    探究糖皮质激素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于儿童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儿CRP(C-反应蛋白)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儿童急重症肺炎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予以糖皮质激素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发热、咳嗽、肺部湿性啰音消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儿童急重症肺炎患儿予以糖皮质激素与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显著缩短患儿发热、咳嗽、肺部湿性啰音时间,降低CRP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魏婉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研究

    探析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叶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与对照组的12.96%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2与叶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维持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水平,可在临床治疗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梁道桐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穿膜肽-TDRG1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构建穿膜肽TAT与TDRG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以pYD5-TDRG1载体为模板,设计N端和C端含有flag序列和不同酶切位点的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TDRG1基因片段.同时利用内切酶对已构建好的载体pET28a-TAT-EGFP和pET28a-EGFP-TAT进行酶切处理,再把扩增产物插入已处理好的线性载体pET28a(含有TAT)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ET28a-TAT-TDRG1和pET28a-TDRG1-TAT,热激转化到E.coli感受态细胞TOP10中,菌检PCR筛选,送测序比对验证.PCR扩增出TDRG1基因片段,目的插入片段长约344bp,产物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连接到预先酶切处理好的线性载体pET28a上,并成功转化到E.coli感受态细胞TOP10中,菌检PCR筛选后挑选阳性克隆抽质粒送测序,测序比对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AT-TDRG1和pET28a-TDRG1-TAT.

    作者:陈厚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研究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康复情况和疼痛缓解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较优,差异显著(P<0.05).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时,采用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胡玲;熊丽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探究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将某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与观察组(采用脊柱微创术治疗)各40例,对此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97.50%),以及治疗后的骨块侵占椎管比率(11.3治疗后的骨)、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8.2下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9.5b后凸高度)、Franke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微创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症,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对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此次依不同治疗方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用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做详细记录,并将所获数据对比分析.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观察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依达拉奉(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选择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张金霞;李志平;宫临征;岳龙;周瑞雪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

    观察分析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初产妇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观察组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通过评估产程、剖宫产率等判断临床效果.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70.91%,高于对照组的27.27%,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14.55%、14.55%,均低于对照组的38.18%、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初产妇,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有利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熊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