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关海艳
探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后,肠道微生态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平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使用细菌培养计数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周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两组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疗效高,安全可靠.
作者:肖和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2013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5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例分为研究与对照两组,每组25例.两组都予以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红光照射疗法.观察两组面部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复发率等指标.研究组治疗后面部敏感性皮肤情况自评得分为(4.09±0.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1.24)分,P<0.05.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4.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w发现,研究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P<0.05.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予以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时合理加用红光照射疗法,有助于其病情的恢复,减少复发风险.
作者:李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观察分析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剖宫产手术术中及术后出血80例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由于宫缩乏力而行剖宫产的孕产妇80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对比采用不同的止血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孕产妇采用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能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茹;冯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收入住院的成熟性卵巢畸胎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6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更低(P<0.05);术前两组IL-6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d,两组CD4/CD8水平均降低,IL-6水平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4d,两组IL-6和CD4/CD8水平均向正常水平回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治疗成熟性卵巢畸胎瘤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秦巧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在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中临床意义.选取我院治疗37例PCI患者及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NPCI)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SAA、IL-6、Hs-CRP水平.治疗前PCI组血清SAA、IL-6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NPCI组,治疗3、7d后PCI组血清SAA、IL-6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N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患者血清SAA、IL-6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中血清SAA、IL-6及Hs-CRP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对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学昌 刊期: 2017年第24期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亚叶酸钙及奥沙利铂合并5-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6.67%,观察组为4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0%,观察组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治疗有效性高,且患者治疗后发生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作者:孙颖川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选取我院10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午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3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分析糖皮质激素(GC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CS治疗,均治疗7d.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血清TBil、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低于对照组,PT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82%(5/39)低于对照组35.90%(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治疗肝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姚雪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Endotoxin)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诊断中的价值.选取收治3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178例)和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122例),另取同期6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及比较三组血清PCT和Endotoxin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联合Endotoxin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效能.三组间血清PCT和Endotoxin水平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佳截点值下,PCT联合Endotoxin检测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87.32%、敏感度为97.62%(329/337),特异度为52.17%(12/23),准确率为94.72%(341/360).PCT联合Endotoxin检测对CAP的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成为CAP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黎杨坚;刘锦垣;邓欣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基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疗效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2.41%,治疗疗效更优(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包括感知能力、运动能力、沟通能力和情绪状态,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代景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预防措施,为降低胃肠肿瘤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375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375例中出现手术切口感染56例,感染率为14.93%(56/375);5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共发现致病菌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较高,革兰阴性菌次之;胃肠肿瘤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手术切口长度、侵入性操作、腹部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远处感染灶(P<0.05).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受年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手术切口长度、侵入性操作、腹部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远处感染灶等多种因素相关,预防措施应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患者自身因素及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考虑.
作者:尚闯;高阳;罗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探究普罗帕酮片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效果.选择收治的80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短阵室速及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得到了明显缓解(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可自行缓解.对小儿心律失常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维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评价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对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面部寻常痤疮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8例,对照组应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应用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对面部寻常痤疮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兴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及假刺激疗法,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低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P潜伏期与CMC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低频rTMS可显著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作者:廖国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肿瘤学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以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86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后1个月复查CT,评价肿瘤学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检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水平.本组86例患者,CR 7例,PR 63例,SD 9例,PD 7例,总缓解率为81.40%(70/86);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近期疗效理想,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晚期肺癌治疗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王飞;王莹;常青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心脏破裂(C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诊治的7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及心包穿刺或病理检查结果将发生CR患者纳入CR组(n=20),未发生CR组纳入对照组(n=50),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探究AMI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CR组女性例数、患者年龄、前壁梗死例数、初发AMI例数、收缩压及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红细胞压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早期成功灌注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前壁梗死、合并高血压史、白蛋白水平较低、红细胞压积水平较低及早期未成功灌注是AMI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前壁梗死、合并高血压史、白蛋白水平较低、红细胞压积水平较低及早期未成功灌注的AMI患者更易发生CR,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石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观察组织多普勒技术在诊断高血压心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心肌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均给予组织多普勒技术检查,对比2组患者检测情况.结果(1)观察组LVESV、LVEDV、LVMM 、LVEF、LAD、E/A指标水平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观察组内LVEDV 、LAD水平亦有明显差异,即Ⅲ级>Ⅱ级>Ⅰ级,而在E/A、LVEF水平中则为Ⅰ级>Ⅱ级>Ⅲ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多普勒技术在诊断高血压心肌病变中具有较好效果,通过对患者左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表现,为患者早期诊断、确诊诊疗方案、疾病预后等提供主要数据支持,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曾爱雄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治疗效果.选取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化疗依从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影响,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心理压力比较大,因此,不仅需要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而且还应该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并以成功案例告知患者,给予其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这样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探究他汀类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以救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应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联合组(5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联合组SV[(85.44±3.67)m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且LVESD[(41.30±2.14)mm]、LVEDD[(51.22±7.10) mm]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小,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TC[(4.02±0.32)mmol/L]、LDL-C[(2.59±0.31) mmol/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且HDL-C[(1.56±0.24) mmol/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和常规组(6.00%)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加用他汀类药切实可行,且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蔡自力;张合民;孙彦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采用促红素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的疗效.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促红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明显低于对照组(29.73%),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红素与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璐芬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