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袁棋炎;谢金丹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摘要:通过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治疗,静脉滴注300ml多索茶碱+100ml生理盐水;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口服,0.1~0.2g/次,0.3~0.6g/d,两组患者连续用药7d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确切,可增强患者肺功能,保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特效药物,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作者:李雄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3例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进行治疗的10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73.58%,具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富;刘翔;吴小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肠梗阻应用静滴式温盐水灌肠治疗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治疗的肠梗阻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静滴式温盐水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9%,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4/48)明显低于对照组47.9%(23/4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静滴式温盐水灌肠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保证其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柏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尿激酶对老年脑血栓恢复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96例老年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9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10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加以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12%大于对照组66.67%,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对老年脑血栓恢复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良好,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于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探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接受治疗28例急性脑梗死为溶栓组,19例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选取19例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根据NIHSS量表和Barthel Index评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溶栓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指数评分均好于治疗前,且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希望的疗法。

    作者:莫国毅;张月华;吴平;孙良颖;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治疗,对照组术中采用低粘度骨水泥治疗。术后第2d以及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情况、Cobb角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前VAS评分、Cobb角以及ODI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2d以及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以及O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0%,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治疗时,用高粘度骨水泥灌注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腰椎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何荣龙;黄志光;黄昌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层CT对非外伤性急腹症病因的鉴别价值探析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8例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患者的CT表现、阳性检出率、各病因阳性检出率以及无阳性发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18例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中,有191例患者经CT检出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7.61%;其中胆道疾病72例,胰腺炎14例,阑尾炎10例,肠梗阻44例,消化道穿孔8例,输尿管结石19例,肠结核1例,克罗恩病1例,肝脓肿4例,肝肿瘤7例,胰腺肿瘤2例,其他疾病9例。44例肠梗阻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病因未能明确,病因阳性检出率为79.55%,其他各类疾病的病因阳性检出率均为100%。27例患者在CT检查中无阳性发现,多为肠道功能性疾病、胃肠炎症,均经保守治疗后成功出院。多层CT对非外伤性急腹症及病因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旭丰;李标达;陈绵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0例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欣母沛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对照组死亡1例(2%),生活质量评分为(81.2±7.7)分,住院时间为(14.6±1.7)d,患者满意度为6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在欣母沛治疗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降低了住院成本,对于治疗效果提高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解朝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现代诊断与治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卡前列甲脂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随机选取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应用卡前列甲脂栓治疗,并实施精心护理干预,分析观察两组护理治疗效果。研究组取得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改善不如研究组(P<0.05)。在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患者应用卡前列甲脂栓,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应用精心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出血,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研究

    在2012年6月~2015年2月到本院住院的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感染控制中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予以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感染方面预防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感染率低,患者感染方面预防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可预防和减少感染问题的发生,强化患者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其满意足,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周菊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急性呼吸窘迫呼吸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进行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及维持,对照组进行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及维持,比较两组镇静前、镇静半小时后的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镇静半小时后的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病人进行右美托咪定镇静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迅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文喜;严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切除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临床应用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共62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切除术的34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切除28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术后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2.3±20.4)min、术中出血量为(34.7±12.3)mL、住院时间为(7.9±3.4)d;观察组中手术时间为(118.9±18.9)min、术中出血量为(32.9±10.2)mL、住院时间为(8.2±1.3)d,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中,对照组2例出现术后梗阻及,3例切口感染,观察组中表现为3例胃瘫,1例切口感染。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实现准确的病灶定位,降低开腹率,同时可缩短术后住院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于涛;郭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国产比伐卢定抗凝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

    选取医院收治的发病12h内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抗凝肝素,观察组予以国产比伐卢定,观察两组ST段回降百分比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6h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术后1、30d出血率。结果两组患者ST段回降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hFib、PLT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30d术后出血率分别为1.19%、1.19%较对照组8.33%、9.52%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均可用于PCI治疗中,但国产比伐卢定可降低术后出血率。

    作者:黄伟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乳牙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分析

    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乳牙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对收治的76例乳牙牙髓根尖周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实施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实施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两组治疗有效率、疼痛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乳牙牙髓根尖周病,避免了多次操作,疗效显著。

    作者:陈向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数字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分析

    对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5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对其采用数字钼靶X线诊断以及超声检查诊断,对该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作简要比较。结果经终病理检查确定本次研究对象中良性肿瘤205例,恶性肿瘤51例;超声诊断良性肿瘤患者211例,恶性肿瘤患者45例;数字钼靶X线诊断良性肿瘤患者209例,恶性肿瘤患者47例;联合诊断良性肿瘤患者205例,恶性肿瘤患者51例;联合检查准确性高,P<0.05;本次256例患者中,I型54例,II型96例,III型60例,IV型患者46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I型51例,II型84例,III型79例,IV型患者42例;数字钼靶X线检查结果显示,I型72例,II型96例,III型56例,IV型患者32例;可见超声诊断在I型与IV型诊断准确性更高;数字钼靶X线检查在II型与III型诊断中准确性更高(P<0.05)。临床采用数字钼靶X线诊断乳腺肿瘤准确性较高,结合超声诊断可以进一步提高检出率,临床应予以推广。

    作者:陆健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T三维血管减影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接受脑CT检查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46例患者,接受临床治疗7d后,再行3D-SDTA与DSA检查,观察记录颅内动脉瘤的分布情况以及检出率。结果46例患者颅内动脉瘤总数共计49个,分别为18个前交通动脉瘤,21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0个大脑中动脉瘤,经后期复查和手术验证,颅内动脉瘤个数与3D-SDTA检出个数相同,略高于DSA检出动脉瘤的个数,检出率为100%。采用3D-SDTA技术诊断患者脑内动脉瘤,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血管状态,准确直观的观察到颅内静脉瘤的生长大小、形态、位置,准确检出动脉瘤,是一项可靠、准确的动脉瘤诊断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柏鑫;肖克敏;吴建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开腹胆囊切除术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疗效显著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还可以降低病发率,是临床中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波;张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BCT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析

    选择到我院进行诊治的20例癌症患者,利用瓦里安Trilogy加速器实施调强放射治疗,所选每一位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均实施一次CBCT扫描,而后在后续治疗期间每周进行一次扫描,接着和计划CT图像配准获得位移误差。所获图像共210幅。垂直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头脚方向误差分别为1.34±0.31mm、1.74±0.43mm、2.68±0.74mm;经纠正后,摆位误差减少,纠正前后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各方向摆位误差和纠正后相比,所存差异不明显(P>0.05)。CBCT应用于放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放射治疗期间重复摆位必然会存在误差,对此,为确保靶区和附近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更加的准确,应及时对误差原因进行分析,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余荣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