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乔;金柯;黄兴;王强;胡强
目的:探讨并分析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行氯霉素传统治疗,研究组100例患者行氧氟沙星治疗,探讨并对比患者预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耳部刺痛发生率14%,瘙痒发生率13%,恶心发生率19%,头晕发生率6%,明显优于对照组23%、25%、32%、30%,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效果明显(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患者满意度97%,显著高于对照组51%(P<0.05)。结论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够有效改善刺痛、瘙痒、恶心、头晕发生率,提高预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作者:刘国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月经后期患者,对54例患者给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统计54例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同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月经推迟天数、月经量、经期腰酸腹痛例数、经前期乳房胀痛例数相关指标。结果在治疗后,治愈35例,显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在实施了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后,患者在月经推迟天数、月经量、经期腰酸腹痛例数、经前期乳房胀痛例数均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月经后期的患者给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来调理女性的内环境,促使月经的正常,同时也减轻了女性患者在月经前期、经期时腰酸、乳房胀痛等症状。
作者:邓黎;张伟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低位延长领式切口,对照组行传统“L”形切口,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三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率1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33%,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人数有24例,占66.67%,对照组满意人数10例,占27.7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观察组术后切口内出血人数1例,对照组发生6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延长领式切口在根除甲状腺癌上可达到传统切口的临床效果,此外术后切口恢复后更美观,患者术后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立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治疗的肠梗阻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静滴式温盐水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9%,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4/48)明显低于对照组47.9%(23/4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静滴式温盐水灌肠治疗能够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保证其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柏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组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对胆囊进行切除,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较对照组的76.74%有明显提升,组间疗效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确切,且不会引起其它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和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接受脑CT检查并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46例患者,接受临床治疗7d后,再行3D-SDTA与DSA检查,观察记录颅内动脉瘤的分布情况以及检出率。结果46例患者颅内动脉瘤总数共计49个,分别为18个前交通动脉瘤,21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0个大脑中动脉瘤,经后期复查和手术验证,颅内动脉瘤个数与3D-SDTA检出个数相同,略高于DSA检出动脉瘤的个数,检出率为100%。采用3D-SDTA技术诊断患者脑内动脉瘤,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血管状态,准确直观的观察到颅内静脉瘤的生长大小、形态、位置,准确检出动脉瘤,是一项可靠、准确的动脉瘤诊断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临床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并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另行择取同期同症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DBP治疗前为(94.6±7.3)mmHg,治疗后为(93.9±7.4)mmHg;对照组DBP 治疗前为(93.9±7.4)mmHg,治疗后为(81.3±6.8)mmHg;观察组 SBP 治疗前为(155.6±13.7) mmHg,治疗后为(154.8±12.9)mmHg;对照组SBP治疗前为(126.7±9.3)mmHg,治疗后为(137.6±10.5)mmHg;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尿蛋白水平治疗前为(1.53±0.41),治疗后为(0.61±0.23);对照组尿蛋白水平治疗前为(1.51±0.42),治疗后为(1.06±0.39);观察组 Scr 水平治疗前为(114.3±21.3),治疗后为(96.3±16.7);对照组Scr水平治疗前为(115.2±20.6),治疗后为(106.4±17.1);观察组BUN水平治疗前为(8.3±1.6),治疗后为(7.1±0.4);对照组BUN水平治疗前为(8.2±1.5),治疗后为(7.3±0.6);患者尿蛋白水平、Scr、BUN较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尿蛋白水平、Scr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但两组治疗后BUN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BS水平治疗前为(7.6±0.6),治疗后为(7.4±0.5);对照组FBS 水平治疗前为(7.5±0.4),治疗后为(7.3±0.2);观察组 PBG2h 水平治疗前为(8.8±1.3),治疗后为(8.6±1.4);对照组FBS水平治疗前为(8.6±1.5),治疗后为(8.7±1.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并改善患者肾功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赖翩翩;杨淑华;李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白大衣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予以综合治疗的4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门诊就诊且未不予以任何治疗措施的4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就诊血压、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就诊血压优于对照组;BMI、TC、TG、Cre、LVPWT均优于对照组;精力、睡眠情感、社会生活、躯体活动及家庭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综合治疗在改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就诊血压、控制血压进展和靶器官功能损害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周福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远期疗效、近期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爆裂性骨折采取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洪;唐长友;贺健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急性呼吸窘迫呼吸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进行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及维持,对照组进行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及维持,比较两组镇静前、镇静半小时后的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镇静半小时后的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病人进行右美托咪定镇静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迅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文喜;严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血氧分压(PaO2)等血气分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再入院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宁艺;罗明;黄琼珍;李洁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4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均进行了经食道心脏超声和经胸壁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42例患者中经食道心脏超声检出CES 14例(33.3%),其中房间隔缺损检出患者4例,主动脉部斑块患者检出1例,房间隔瘤检出患者2例,检出卵圆孔未闭患者3例,检出二尖瓣增厚2例,左房自发声学显影患者1例,二尖瓣脱垂检出患者1例。经胸壁心脏超声检出CES 3例(7.1%),其中主动脉部斑块1例,卵圆孔未闭1例,二尖瓣脱垂1例。经食道心脏超声的检出率高于经胸壁心脏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6,P<0.05)。经食道心脏超声相比于经胸壁心脏超声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诊断有更为明显的优势,经胸壁心脏超声检查对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瘤、二尖瓣增厚存在漏检情况,对于隐源性青年脑梗死患者,其效果不如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因此建议在经胸壁心脏超声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以提高对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徐念;梁天山;郭顺华;李恒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供血者及受血者2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盐水法检测,观察组患者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测,对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及细胞凝聚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受检者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更高,同时观察组检验结果准确度、灵敏度、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血检验中,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测,检测结果灵敏度高,有利于更加准确的观察溶血反应,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锡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肱骨骨折老年病例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通气选择喉罩,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更趋平稳;在血迹残留、咽痛、声嘶、呛咳、恶心呕吐、躁动等指标上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的SpO2、PetCO2、Ppeak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在老年患者肱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操作较为简单安全,并且通气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并未引起明显的呛咳、咽痛、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可以大范围推广。
作者:谭宇林;李俊威;肖宇民;曾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额叶脑挫裂伤迟发脑水肿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6例单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恢复良好;7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使用脱水药物超过2周;2例保守治疗1周后猝死。迟发脑水肿是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故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采取综合脱水方案,适时手术减压,提高救治率。
作者:陈力行;康晓明;陈春林;李佰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红细胞参数对地中海贫血(THAL)和缺铁性贫血(IDA)进行鉴别诊断,降低地中海贫血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回顾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8月门诊部体检的红细胞参数正常儿童56例、THAL 59例以及IDA 55例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检查和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并且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IDA组和THAL组的RBC、HB、HCT、MCV、MCH、MCHC、MCV/RBC、RDW、Ret均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与THAL组的MCH、MCV、MCV/RBC、RDW、R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THAL和IDA的诊断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进行初步筛查和鉴别,因其简便、快速和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人群的THAL和IDA鉴别诊断,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仕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87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与对照组(n=43)。对照组口服西比灵、长春西汀、甲钴胺等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2%利多卡因耳后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5.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9.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利多卡因耳后封闭联合药物治疗神经性耳鸣可更有效改善内耳循环以消除耳鸣症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借鉴与应用价值。
作者:邹桂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区别,将其中采用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2年内的的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发脑卒中、大面积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多发脑梗死、TIA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介入治疗是脑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介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度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伟明;文学;陈志健;陈志强;林涛;罗德宏;林进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8例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对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患者的CT表现、阳性检出率、各病因阳性检出率以及无阳性发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18例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中,有191例患者经CT检出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7.61%;其中胆道疾病72例,胰腺炎14例,阑尾炎10例,肠梗阻44例,消化道穿孔8例,输尿管结石19例,肠结核1例,克罗恩病1例,肝脓肿4例,肝肿瘤7例,胰腺肿瘤2例,其他疾病9例。44例肠梗阻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病因未能明确,病因阳性检出率为79.55%,其他各类疾病的病因阳性检出率均为100%。27例患者在CT检查中无阳性发现,多为肠道功能性疾病、胃肠炎症,均经保守治疗后成功出院。多层CT对非外伤性急腹症及病因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旭丰;李标达;陈绵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