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聂德魁

关键词:妊娠, 病毒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指标
摘要: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站接受检查的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97例患者,根据孕周分为早中期妊娠组45例和晚期妊娠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重型肝炎的发病率。结果晚期妊娠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明显高于早中期妊娠组,而血清清蛋白(Alb)的含量明显低于早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患者重型肝炎的发病率为17.31%,明显高于早中期妊娠组患者的4.44%(P<0.05)。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能有效的反映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整个孕期中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情况。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纵切横缝和改良纵切横缝术式治疗慢性肛裂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常规纵切横缝和改良纵切横缝术式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肛肠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7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85例,分别行常规纵切横缝和改良纵切横缝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管直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肛管直径均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纵切横缝术式,改良纵切横缝术式治疗慢性肛裂临床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杨开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广基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评价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手术时间短,患者胃肠道、肛门直肠功能恢复快复发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广基的结直肠息肉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伟福;陈晓武;郭婉薇;杨小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病MHD患者及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

    选取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液滤过治疗。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后壁厚度等均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其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和其A峰的比值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则有一定的增加,但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等均有显著性的减少,但是其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和A峰的比值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增加;两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的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邓凯萍;杨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诊的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危险因子PP、UA、TG和向心性肥胖构成比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心血管病四钟危险因素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良好,综合康复对心血管危险因素高TG、脉压升高、向心肥胖、和高尿酸血症等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代谢异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韦德标;钟友凤;刘丽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3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1.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5.29%,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497,P=0.034)。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稳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研究分析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入院时间以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与恢复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复查,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术后1年回访,对照组患者恢复率为77.36%,低于研究组的92.45%(P<0.05)。临床采用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术后恢复效较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辛宗山;郑军;操儒道;毛丰;马维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8)单独给予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60)则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排石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及尿红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不良反应率为5.00%(3/6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9%(45/58)、27.59%(16/58),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可有效促进结石的快速排出,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清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曲美他嗪,观察组在服用曲美他嗪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8±0.7min,较对照组的5.1±1.4min更短,发作次数1.9±0.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1.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临床用药治疗方案中,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症状,改善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巩固降脂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胫腓骨多段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zur评分情况均比对照组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比对照组47.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多段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恢复踝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罗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恩替卡韦与保肝药物合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单独使用保肝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搭配使用恩替卡韦,疗程96w,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补体C3、C4、HBV-DNA以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治疗之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等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表现均好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补体C3、C4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在存活率方面也强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差异不大(P>0.05)。在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时,搭配使用保肝药物,降低肝脏损害程度,保持肝脏免疫能力,增强患者存活能力,也未增多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作者:张志强;方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14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可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作者:冯小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血压控制效果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戴玉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效果观察

    对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时间、并发症、结石清除率及住院时间。所有患者均单通道取石,其中一期取石71例,二期取石9例,总结石清除率90.1%,取石时间为45~70(平均55)min,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7~13(平均9)d。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结石,结石排净率高,创伤轻微,手术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韩克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析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选取本院检验科2013~2014年被检出缺铁性贫血的89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再随机抽取100例体检正常人作为参照组,探究血液检验贫血的诊断效果。结果(1)观察组病人的RBC计数、血红蛋白量和HCT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MCV、MCH、MCHC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2)血液检验对缺铁性贫血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都较高;(3)缺铁性贫血病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达到10.1%。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检验效果显著,其灵敏度、特异性都较高,非常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血液检验工作,临床应用范围广。

    作者:魏凤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自动容积扫描与常规灰阶超声对浅表组织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容积扫描(UAVS)与常规灰阶超声(CGUS)对浅表组织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浅表组织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UAVS与CG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对浅表组织病变内部结构显示率与周围毗邻正常解剖结构显示率的差异。结果 UAVS对浅表组织病变(外周血管、肌肉软组织)内部结构显示率分别为91.86%、94.19%显著高于CGUS的74.42%和73.26%,两种检查手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VS对浅表组织病变(外周血管、肌肉软组织)周围毗邻正常解剖结构显示率分别为100.00%,100.00%显著高于CGUS(75.58%、77.91%),两种检查手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自动容积扫描对浅表组织病变内部结构与浅表组织病变周围毗邻正常解剖结构显示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灰阶超声,有助于指导浅表组织病变的诊断。

    作者:郭勤生;陈加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与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接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与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各33例,比较两组喂养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日龄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9.32,10.75,13.08;P<0.05);观察组的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NEC、喂养不耐受率以及宫外发育迟缓率均相对更低,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8.10,7.93,9.33,9.81;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予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降低喂养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护理干预

    随机选取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为患者开展有效的全面护理,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OGTT试验餐前、餐后血糖和铁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

    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及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OGTT试验后于餐前、餐后抽取肘部静脉血,测定两组血浆中葡萄糖、铁、铁蛋白、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餐后2h血浆血糖指标升高(P<0.05);与餐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餐后2h血浆铁均降低(P<0.05);观察组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降低(P<0.05);对照组转铁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铁结合力升高(P<0.05)。2型糖尿病与餐前相比,餐后2h血浆中血糖含量较健康人群高,循环铁减少,组织内铁增加,患者贮存的铁过量,总铁结合力降低,铁负荷明显加重。

    作者:李聪明;江哲;李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制带侧孔冠脉球囊经靶向给药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无复流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4月~2015年7月我院心内科诊断为ACS,在PCI手术过程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87例,年龄均≥70岁。其中43例患者中经自制带侧孔冠脉球囊靶向给药组(A组);经指引导管给药组(B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水平,术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给药后,A组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水平优于B组,两组患者30天MACCE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A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经自制冠脉球囊导管靶向给药安全可行,与经指引导管给药相比,可改善老年人ACS患者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仪坚;陈珊珊;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呋喃唑酮结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治疗HP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HP胃炎患者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呋喃唑酮、雷贝拉唑以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偏高,两者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胃炎根除率也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对HP胃炎患者实施呋喃唑酮、雷贝拉唑以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肖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