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行;康晓明;陈春林;李佰涛
目的:对NT-proBNP检测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且结果健康者8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患者与健康者之间NT-proBNP浓度存在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NT-proBN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健康者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静脉血中的NT-proBNP浓度要明显更高(t=41.82,P<0.05);85例心衰患者入院次日的NT-proBNP 浓度与其心功能分级相比可见,心功能分级越高则 NT-proBNP 浓度越高,且不同分级患者间的NT-proBNP浓度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51.72,P<0.05);在接受治疗后,各个分级患者的NT-proBNP浓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0.05),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显著的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是一种准确、可靠的生化指标,其浓度的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具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收集心律失常患者58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试验组选择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效果。两组比较,试验组抑郁、焦虑评分改善明显(P<0.05),护理有效率与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有极大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王慧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将2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分别记录两组不同方式护理后,患者血糖的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支持且对内科病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且血糖控制更为理想,均好于对照组(P<0.05)。开展糖尿病足病的综合性护理,进行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提高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干预以及相关护理工作水平,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检查,终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及溃疡所致的截肢发生。
作者:粟冬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量、复苏起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胶体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贺永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行上肢手术肥胖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 A组采用常规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操作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操作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操作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刘春鸣;帅培玉;彭佼;黄梦蝶;丁敏;白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在诊断孕产妇DI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名孕产妇作为对象,将之分成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和DIC组,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正常的非怀孕妇女30名作为参照组。结果参照组、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和DIC组妇女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57.2±3.1μg/L、190.7±7.6、185.4±6.9、285.3±37.5和634.8±73.1μg/L,各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早、中、晚孕组及DIC组D-二聚体浓度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且DIC组妇女的D-二聚体含量也要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5),D-二聚体是反映孕产妇血液凝聚情况及诊断DIC的敏感指标指标。结论孕产妇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对其DIC的早期诊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利小斌;利燕波;彭堪广;李福兴;梁惠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将6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疗效和体会进行观察和分析。两组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和Constant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痛苦小、愈合快、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易于患者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潘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164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的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治疗后试验组心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d,试验组镇静、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的程序化镇静镇痛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烦躁,快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高庆林;应伟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婴幼儿为观察组,同一时期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CMV-IgM的阳性率,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中不同年龄段CMV-IgM的阳性率。观察组患儿CMV-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CMV-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对于高发人群应及早做好预防及干预工作,降低发病率。
作者:曹淑萍;李昌武;梁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行内镜检查的上46例消化道癌前病变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的消化道微细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胃黏膜病变轮廓的清晰度。结果NBI技术在显示病变轮廓图像的清晰度为95.65%,高于常规检查的13.04%;NBI技术在显示黏膜血管形态的清晰度为86.96%,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NBI技术在显示胃小凹形态的清晰度为73.91%,高于常规检查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癌前病变诊断中采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跃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取我院急诊接诊的9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再出血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49/50),对照组则为87.50%(35/4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为0,对照组则为10.00%(4/4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常规治疗联合奥曲肽处理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明确,再出血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杨伟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肺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其中细菌感染组48例,非细菌感染组42例(真菌感染20例、病毒感染2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50例设立为对照组。对比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以及两组与对照组之间PCT与CRP水平的差异。比较组间PCT检测、CRP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对细菌感染组PCT检测、CRP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治疗前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与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检测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与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与CRP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PCT、CRP检测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PCT、CRP单组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检测与肺部细菌性感染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PCT与CRP水平能显著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性,可明确指导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展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娥;陈和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自行控制饮食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予以个性化营养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白蛋比对照组治疗后低,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个性化营养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压以及血脂,对病情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黄秋芬;刘新芸;夏晓英;钟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针内针单纯腰麻进行术前麻醉,观察组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术前麻醉,观察分析2组产妇的麻醉有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VAS评分等麻醉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的寒颤、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内针单纯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起效时间等麻醉效果水平相当,差异在于2种麻醉方式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剖宫产术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李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不孕症患者。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以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子宫肌瘤体积及性激素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比对照组70.5%高,FHS、LH、E2及P指标均比对照组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1.0±0.5cm2,比对照组3.4±0.8cm2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物汤化裁联合桂枝茯苓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钟锦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观察分析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结膜炎的疗效,综合疗法包括中药银翘散加减内服、耳尖放血、和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并对比用西药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收集89例病毒性结膜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治疗后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和治疗平均时间上的比较。终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统计分析的病例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缩短病程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在治疗病毒性结膜炎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都有明显的作用,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相比用西药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结膜炎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彭媛;贾洪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2月~2015年3月。给予60例抑郁症患者舍曲林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60例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1)在治疗1w后,60例抑郁症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21.29±4.3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28.45±3.14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4w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15.24±3.35分、9.61±3.58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在不断降低,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舍曲林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应大力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毕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42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A组)及49例健康体检者(B组)Th17、Treg水平。 A组的DBIL、TBIL、AST、ALT分别为22.61±6.85μmol/L、23.58±7.16μmol/L、132.36±42.58U/L、258.26±71.26U/L,较B组15.58±2.36μmol/L、17.25±4.20μmol/L、14.25±4.79U/L、16.35±3.85U/L明显升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Treg、Th17频数分别为7.11±2.42%、0.26±0.02%,显著高于B 组5.79±1.25%、0.13±0.03%,Treg/Th17为54.92±22.38与 B 组(76.58±26.02)比较显著较低(P<0.05)。肝硬化并发SBP患者Th17、Treg细胞均异常升高,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其病理改变。
作者:彭贺新;梅毅;宋洋;张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AO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髌骨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下床行走时间、正常行走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下床行走时间、正常行走时间及屈膝90°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与对照组的1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优良率明显高于AO张力带钢丝固定,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康书鹏;邓斌;戴中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PVP术后初期残余疼痛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PVP术后初期残余疼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 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27.78%、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治愈率47.22%、总有效率94.44%,观察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2、4w的VAS评分、ODI评分、HAMA、HAMD评分较术后即刻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2、4w的VAS评分、ODI评分、HAMA、HAMD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耳穴埋豆能减轻PVP术后初期残余疼痛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梁周;曹博;詹柱享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