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惟;冉起;骆君
选取本院4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24例,其中对照组均采用常规CT检查,观察组均采用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经MRI检查的临床表现。检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中韧带损伤11例,半月板损伤8例,骨质改变2例,关节腔积液3例,经临床常规检查、关节镜和手术检查均明确诊断,确诊为100.0%,对照组患者确诊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损伤采用MRI检查,确诊率较高,能够准确反映患者损伤位置、局部病理变化、损伤类型以及病变程度等,诊断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部湿罗音、咳嗽及气促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咳嗽、肺部啰音、气促等症状减轻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所减少(P<0.05),同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病程,缓解咳嗽、肺部啰音等不良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应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17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处理,术后随访3年,评估不同观察时点的骨吸收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均存在肿胀现象,采取冰敷处理后逐步消退;术后1、2、3年随访发现骨吸收量持续增加,分别为(0.57±0.14)mm、(0.61±0.13)mm、(0.64±0.21)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临床治疗方案中,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煌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SHPT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钙及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而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甲状旁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血液透析后SHPT疗效确切,能够缩小甲状旁腺体积并降低iPTH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匡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山市神湾镇7~12岁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中山市神湾镇小学7~12岁儿童健康体检资料2514份,根据不同的年龄将儿童分为7、8、9、10、11、12岁组共计6个年龄组,将上述身高、体质量两项指标与WHO推荐美国专家卫生统计中心汇集的测量资料(1997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生长数据(1995年)比较。结果7、8、9、10、11、12岁组身高、体质量均值明显高于WHO推荐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8、9、10、11、12岁组身高均值明显高于中国九大城市推荐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年龄组同组男、女之间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年龄组同组男性儿童体质量明显高于女性儿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岁年龄组同组男、女之间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神湾镇7~12岁儿童身高与体质量均值高于WHO与中国九大城市推荐标准,建议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时采用此标准作为中山市儿童生长发育参照人群值。
作者:廖洁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62例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对照组行Dd-DTPA MR增强扫描,采用盲法比较两组动脉早、晚期,门脉第1、2期,延迟第1、2期的呼吸伪影分值,并采用5分评分法定义中重度伪影(≤3分)发生率。观察组动脉晚期呼吸伪影分值、门脉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及延迟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晚期出现呼吸伪影58.06%及中重度伪影29.32%高于对照组25.80%、6.45%,差异明显(P<0.05)。静脉团注Gd-EOB-DTPA更易引起动脉期伪影,单期扫描、降低屏气时间并准确应用动脉检测技术可能提高Gd-EOB-DTPA动脉期采集的图像质量。
作者:钟周军;胡秋根;杨少民;陈海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惠州市惠阳区2008~2014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了解相关影响因素。2008~2014年对惠州市惠阳区的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及体检形式。惠州市惠阳区的居民平均血尿酸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26.5%)明显高于女性(15.8%);男性痛风的患病率为2.6%,显著高于女性的患病率0.01%;男性的高尿酸血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女性除了高龄组(70~79岁组),其他组别同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患有高血脂的情况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等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惠州市惠阳区2008~2014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高尿酸人群中患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应该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谭立夫;朱君;严妙娟;林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研究选取9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由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引起患儿慢性咳嗽所占的比例,并对主要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患儿出现慢性咳嗽的因素,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为主,其次为过敏因素,各种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衣原体感染占据的比例大,支原体感染为其次,结核杆菌感染为少,各病原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和衣原体,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可应用抗支原体、衣原体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为骶尾部褥疮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48例患者,应用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术后4例皮瓣血运不良,创面延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坏死,换药之后创面肉芽长出,再行2期植皮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其余皮瓣均能够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出现了皮瓣移植后的臃肿;其余3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均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深浅感觉功能障碍,3~6个月感觉逐渐恢复。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较好的修复骶尾部褥疮合并组织皮肤缺损,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齐明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120急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改进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的时间以及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方法下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15.76±2.27)min,而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38.18±7.4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9.76±5.32)min、(65.43±10.72)min;并且,研究组的致残率23.64%(13/55),病死率5.45%(3/5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72%(29/53)、15.09%(8/5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患者赢取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接受抢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玉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同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79.6%,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率为18.3%,对照组患者疼痛率为44.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减低患者疼痛度,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红忠;刘唯;程由勇;李红玖;杨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分析28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MRI特征及病理基础,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增强扫描、病理切片及免疫化学检测。单发21例(75.0%),多发7例(25.0%),共有病灶42个;单发肿瘤均匀强化35个(83.3%),不均匀强化4个(9.5%),周围无明显水肿6个(14.3%)、轻度20个(47.6%)、中度10个(23.8%)、重度6个(14.3%),病灶轻度占位18个(42.9%),重度5个(11.9%)。T1WI呈稍低信号31个(73.8%)、等信号7个(16.7%)、稍高信号3个(7.1%)、高信号1个(2.4%);T2WI呈稍低信号11个(26.2%)、等信号5个(11.9%)、稍高信号24个(57.1%)、高信号2个(4.8%);35例(83.3%)肿瘤细胞弥漫密集片状分布于血管周围,42个瘤组织均表达CD45、CD20、CD79a,均不表达GFAP、S-100、EMA和CKp CD45,提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间质成分、出血、大片坏死及钙化现象,32例(76.2%)肿瘤组织网状纤维丰富。PCNSL患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与PCNSL病理基础密切联系。
作者:项晓俊;建军;植金兴;唐锦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行部分栓塞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硬化合并脾亢进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部分栓塞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72周。比较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HBV DNA转阴情况、HBeAg/抗-HBe转阴情况、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HA、PC-III及IV-C显著降低,ALB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HBeAg/抗-HBe血清发生转换者分别为13例和2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转阴者分别为15、2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可起到长期抗病毒作用,改善肝功能。
作者:邓活力;麻东辉;徐沛演;江燕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积极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情况。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9%;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采取积极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汉华;梁毅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本院2008年6月~2015年4月间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0例进行分析。随着奥美拉唑服用时间的延长白细胞减少患者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应用PPI联合阿司匹林具有不错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学永;卢常盛;李上华;黄雄;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者,根据是否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为对照组(无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与试验组(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别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与酶法定量测定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并作对比分析。试验组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与尿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影响,2型糖尿患者要严格控制自身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
作者:未友能;何利平;马渝东;何颖;滕小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0、90d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育胜;洪映标;黄正华;黄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牵引治疗组(牵引组)、DHS治疗组(DHS组)、PFNA治疗组(PFNA组)。分别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进行Harris评分,并且结合术中相关指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成本进行了统计分析。PFNA组、DHS组及牵引组整体优良率分别为91.35%、79.01%及47.44%;术中相关指标的评估,PFNA治疗优于DHS治疗;治疗后并发症方面,牵引组并发症发生率高,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低;另外,PFNA、DHS等治疗,虽然手术治疗费用高于牵引组,但能降低术后及出院后的经济成本,整体费用均优于牵引组;其中,PFNA具有更良好的疗效及较低的经济成本优势。手术手段能提高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床疗效并能降低治疗的经济成本,PFNA内固定手术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邹伟民;冯学烽;许汉权;伍红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前来本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相关指标,并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醇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纤维蛋白原、α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以及纤溶酶原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相对于健康人群,其纤溶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同时凝血处于低状态,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彭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镇痛,分析在麻醉前(T0)、针刺破背部皮肤(T1)、椎间盘纤维化边缘(T2)、开窗(T3)、髓核取出(T4)、射频消融时刻(T5)时刻镇痛情况。结果 T0时刻患者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和SpO2(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明显,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O2变化不明显(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追加药物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35.9%)(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和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采取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能够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能够降低芬太尼用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王泽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