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晓俊;建军;植金兴;唐锦波
目的:探讨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高低分为临界高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眼部检测等相关详细的检查,按照国际相关标准划分视网膜病变等级,并比较不同血压对视网膜病变率的影响,研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据统计对比得知,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可以确定的有血压、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微量蛋白以上六项。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复杂的病变过程,要预防视网膜病变就应该针对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消减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速度。
作者:曾敏珊;刘玉英;龚晓薇;于建新;陈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析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并实施防范措施;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0例做为对照,受当时护理条件的影响,施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评估不足及防范措施不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进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及时评估管道护理风险并实施防范措施,对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华;杜伟娴;陈敏清;王洁芳;涂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34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或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一次性治愈33例,占97%,随访1~5年均无复发。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手术关键点在于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通畅引流,消闭死腔,避免肛瘘形成导致二期手术。
作者:徐久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积极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情况。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9%;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采取积极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汉华;梁毅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96例颅脑外伤患者,先后为所有患者行脑电图与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常率。就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率而言,脑电图要高于CT,颅脑外伤的脑电图异常率也与患者本身外伤的轻重有关,故外伤越严重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越高,且急性期异常率要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统计学有差异。脑电图对于患者颅脑外伤程度具有病情评估、临床治疗参考与预后判断的重要作用,其临床价值不低于CT。
作者:初菊;黄生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伤椎椎弓根置钉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6个月后伤椎椎弓根置钉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是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其在早期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1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胆红素浓度测定,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分别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获取检测结果后,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高胆红素组152例患者,高胆红素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及黄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评定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72h内经皮胆红素日均值、日差值及脐血总胆红素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胆红素水平为60.1~80.0μmol/L时,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0~20.0、20.1~40.0、40.1~60组)(P<0.05);脐血总胆红素浓度为60.1~80.0μmol/L时,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经皮胆红素测定联合脐血胆红素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选本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治疗的7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恢复法,观察组38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测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开始肠鸣音恢复时间。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积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能使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护人员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亚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美沙拉嗪治疗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炎症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TNF-α、IL-6、IFN-γ)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3.70%比对照组19.05%低(P<0.05)。炎症性肠病患者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程灿昌;李国华;杜国平;翟英姬;傅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以本院74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3%,对照组为52.8%,P=0.034;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胸水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致停药处理的严重不良反应。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黄琪述;陈仲勤;梁景强;陈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80例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河源市中医院医院内一、内二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4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通过问卷调查其体质类型,比较两组体质分布情况。对照组患者体质主要有阴虚、气虚以及湿热,观察组患者体质主要有阴虚、气虚以及湿热,其中在阴虚体质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者各体质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ALB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智明;陈源;尤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研究选取9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由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引起患儿慢性咳嗽所占的比例,并对主要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患儿出现慢性咳嗽的因素,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为主,其次为过敏因素,各种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衣原体感染占据的比例大,支原体感染为其次,结核杆菌感染为少,各病原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和衣原体,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可应用抗支原体、衣原体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机抽取50例湿疹患者作为结合治疗组给予中西医手段治疗;另抽取同期患者50例作为西医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性。两组患者终治疗结果显示,结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字2=9.76)。结合治疗组瘙痒程度评分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9.32);结合治疗组皮疹分布评分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2.24)。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于湿疹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忠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4~72min,下床活动时间14~36h,住院时间4~9d;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8.40、92.00%,术后12h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4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足大趾麻木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胜;张海军;翟建亭;甘华;郭克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120急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改进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的时间以及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方法下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15.76±2.27)min,而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38.18±7.4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9.76±5.32)min、(65.43±10.72)min;并且,研究组的致残率23.64%(13/55),病死率5.45%(3/5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72%(29/53)、15.09%(8/5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患者赢取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接受抢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玉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8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采用一般的枕头支撑体位;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入院后运用特制的康复枕和床尾垫等,进行前瞻性的对抗痉挛发生,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Holden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thel指数评定患者ADL自理能力。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早期采用特制的康复枕和床尾垫等,对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减轻肢体痉挛,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减少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依赖,具有明显作用。
作者:卢青英;简庆荣;陈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在腹腔镜下进行,包括盆腔腹膜内异病灶电灼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输卵管整形手术、盆腔粘连分解术、腹腔镜美蓝通液术等。术后用GnRH-a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GnrRH-a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访查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结果经腹腔镜诊断与治疗,本组患者的1年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1~2年内的妊娠率。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方面,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姣;罗一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对脊柱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行脊柱手术病例1000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九型人格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秀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9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双钢板组96例,术中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96例,手术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负重的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锁定钢板组的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双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钢板组的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强直、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多于锁定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固定松动断裂、皮肤坏死、骨坏死等并发症,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Rasmussen分级,双钢板组优于锁定钢板组,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较优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作者:王荣生;王伟雄;罗本环;王炜昌;何立文;刘雄业;杨庆;许育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难复型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患儿6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症状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儿童难复型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效果较佳,并发症少。
作者:胡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