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填塞纱布术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36/40)、65.0%(26/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出血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中在对难治性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时,改良B-Lynch缝合术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作者:张水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全部通过L型解剖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统计40例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共计42处肢体胫骨远端骨折,依照AO分型属于A型患者4处,B型患者16处,C型患者22处;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其中1例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剩余39例患者骨折手术之后愈合时间全部在12~24w;所有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钢板外露、腓深神经损伤、皮瓣坏死、足背动脉损伤、内固定松动以及失败并发症;依照Johner-Wruhs评分,40例患者优34例,良5例,可0例,差1例。针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L型解剖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方式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安全,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吴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择取本院于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收诊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48例,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指标较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施以有效的紧急子宫切除术治疗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治疗有效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马新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伤椎椎弓根置钉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6个月后伤椎椎弓根置钉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是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1例(322只眼)纳入2.2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微切口组);201例(256只眼)纳入传统3.0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小切口组)。于术前,术后24h、1w、1个月收集患者干眼症量表评分,无麻醉下Schirmer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 BUT)。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小切口组较微切口组在术后24h、1w时,干眼症状评分增加,SIT延长、BUT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SIT、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mm角膜微切口Phaco+IOL植入术在术后早期及长期的观察中泪膜稳定性高于传统3.0mm小切口Phaco+IOL植入术,是干眼症等人群的理想白内障手术方式。
作者:王增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积极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情况。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9%;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采取积极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汉华;梁毅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接受上前牙牙种植治疗的72例(共种植82颗牙)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延期种植前牙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6例),将行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牙种植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牙龈乳头形态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种植体长度、直径均比对照组长,骨吸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疗效显著,且牙龈乳头形态美学效果优于延期种植前牙治疗,可有效降低骨吸收水平,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黄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分析28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MRI特征及病理基础,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增强扫描、病理切片及免疫化学检测。单发21例(75.0%),多发7例(25.0%),共有病灶42个;单发肿瘤均匀强化35个(83.3%),不均匀强化4个(9.5%),周围无明显水肿6个(14.3%)、轻度20个(47.6%)、中度10个(23.8%)、重度6个(14.3%),病灶轻度占位18个(42.9%),重度5个(11.9%)。T1WI呈稍低信号31个(73.8%)、等信号7个(16.7%)、稍高信号3个(7.1%)、高信号1个(2.4%);T2WI呈稍低信号11个(26.2%)、等信号5个(11.9%)、稍高信号24个(57.1%)、高信号2个(4.8%);35例(83.3%)肿瘤细胞弥漫密集片状分布于血管周围,42个瘤组织均表达CD45、CD20、CD79a,均不表达GFAP、S-100、EMA和CKp CD45,提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间质成分、出血、大片坏死及钙化现象,32例(76.2%)肿瘤组织网状纤维丰富。PCNSL患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与PCNSL病理基础密切联系。
作者:项晓俊;建军;植金兴;唐锦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惠州市惠阳区2008~2014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了解相关影响因素。2008~2014年对惠州市惠阳区的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及体检形式。惠州市惠阳区的居民平均血尿酸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26.5%)明显高于女性(15.8%);男性痛风的患病率为2.6%,显著高于女性的患病率0.01%;男性的高尿酸血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女性除了高龄组(70~79岁组),其他组别同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患有高血脂的情况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等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惠州市惠阳区2008~2014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高尿酸人群中患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应该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谭立夫;朱君;严妙娟;林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17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处理,术后随访3年,评估不同观察时点的骨吸收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均存在肿胀现象,采取冰敷处理后逐步消退;术后1、2、3年随访发现骨吸收量持续增加,分别为(0.57±0.14)mm、(0.61±0.13)mm、(0.64±0.21)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临床治疗方案中,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煌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本院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66例门诊治疗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触过急性踝关节扭伤应急处理知识并依从;对照组患者未采用专科知识护理。接触过急性踝关节扭伤RICE处理知识对愈显率有影响因素。对社区居民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应急救护宣传指导和教育,可以减轻或缩短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伤情或治愈时间。
作者:张冬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前列腺癌疑似患者术前行核磁共振检查,并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的基础上对磁共振显示可疑区域增加靶向穿刺,并与传统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核磁共振联合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传统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的基础上对核磁共振诊断的可疑区域增加靶向穿刺,可以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重复穿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小宝;卢振权;熊林;姜奕;许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急性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给予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与神经功能情况。试验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60.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42±1.21)分与对照组(20.31±1.42)分相比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方方;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50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三组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的相对强化值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扫CT值、20sREV值、60sREV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的相对强化值对绞窄性肠梗阻的系膜及其血管改变情况具有判断价值,可对绞窄性肠梗阻进行判断。
作者:张冠业;贾红明;李苒光;欧鸿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240例空巢老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者给予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比较两者干预前后各项量表评分。观察组经干预后其SF-36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CL-90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干预后,观察组SCL-90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团队对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具改善作用,具推广意义。
作者:胡君;蓝醒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87例以及同期的非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90例,分别对其血压、体重以及25-羟维生素D3进行测定,记录数据并对比分析其相关性。87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90例非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其分级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3与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曾海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收治的44例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顺利妊娠并已经分娩的产妇,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没有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健康产妇4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结局、产妇结局等几项指标。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产妇宫颈裂伤和产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妊娠和分娩前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不会对分娩方式的选择造成影响,但产妇和新生儿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
作者:石元华;石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动态24小时血压监测,观察白天、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观察组24hSSD与SSD,夜间SSD与SSD,白天SSD与SSD,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各组24hSSD与SSD,夜间SSD与SSD,白天SSD与SSD比较,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心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且心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越高。
作者:甄锦焕;黄纪文;谭永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闭经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女性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血清FSH、LH、PRL、E2、P、T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分别检验,并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血清FSH、LH、PRL检验对比,观察组的水平明显更高(P<0.05),两组的P、T检测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而观察组E2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就女性闭经后萎缩性尿道炎的身体情况而言,在诊断方面,可借助性激素水平检测进行有效反映,有助于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具备了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玉军;鲁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8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采用一般的枕头支撑体位;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入院后运用特制的康复枕和床尾垫等,进行前瞻性的对抗痉挛发生,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Holden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thel指数评定患者ADL自理能力。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早期采用特制的康复枕和床尾垫等,对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减轻肢体痉挛,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减少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依赖,具有明显作用。
作者:卢青英;简庆荣;陈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花都区某基层医院普外科就诊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其在治疗期间营养风险和支持手段使用情况,比较住院时长和并发症发生概率。良性疾病者共计135例,恶性疾病患者共计65例。3分以下者共计162例。3分以上者共计38例。罹患肝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大,为63.08%,胃癌为50.77%。胰腺癌为30.77%,胆囊结石,胃溃疡和肝脏囊肿的发生风险较低,胆囊息肉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小,为4.62%。恶性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为38.46%。良性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为14.81%。共计71例患者存在并发症。在此其中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罹患并发症比例为42.11%。无营养风险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比率为33.95%。存在营养风险者使用营养支持,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长显著下降,不存在营养风险者使用营养支持,两项指标非但未下降。反而上升。普外科恶性疾病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概率较大,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高,对其使用行之有效的营养支持能够全面改善治疗结局。
作者:任伟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肺小结节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检查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排螺旋CT组)和对照组(普通放射线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经CT检查后,检出恶性小结节敏感性(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实性结节例数准确性(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成像在显示结节毛刺、分叶征象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结节边缘、胸水及阻塞性肺不张征象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排螺旋CT在肺部小结节的定性鉴别方面较普通X线准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科室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者:植金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为骶尾部褥疮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48例患者,应用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术后4例皮瓣血运不良,创面延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坏死,换药之后创面肉芽长出,再行2期植皮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其余皮瓣均能够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出现了皮瓣移植后的臃肿;其余3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均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深浅感觉功能障碍,3~6个月感觉逐渐恢复。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较好的修复骶尾部褥疮合并组织皮肤缺损,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齐明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64例,根据输血的方式不同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血输入组,比较两组术前腹腔出血量、输血量,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输血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前腹腔内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d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异体血输入组升高显著于自体血回输组(P<0.05),血小板、凝血及肝肾功能两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过程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作者:黄秀华;赵玮;马镇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本区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管理,试验组实施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6%、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4%、2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崔砚峰;杨元敏;谭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通过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75.67%(P<0.0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4.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通过丹参滴丸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赵汝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62例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对照组行Dd-DTPA MR增强扫描,采用盲法比较两组动脉早、晚期,门脉第1、2期,延迟第1、2期的呼吸伪影分值,并采用5分评分法定义中重度伪影(≤3分)发生率。观察组动脉晚期呼吸伪影分值、门脉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及延迟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晚期出现呼吸伪影58.06%及中重度伪影29.32%高于对照组25.80%、6.45%,差异明显(P<0.05)。静脉团注Gd-EOB-DTPA更易引起动脉期伪影,单期扫描、降低屏气时间并准确应用动脉检测技术可能提高Gd-EOB-DTPA动脉期采集的图像质量。
作者:钟周军;胡秋根;杨少民;陈海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来本院接受儿童保健的1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保健方式不同,将参与实验的新生儿平均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组别均为8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新生儿提供针对性的儿童保健,保健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发育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保健结束后,研究组新生儿身长、体重、MDI以及PDI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保健结束后,研究组新生儿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行为以及适应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个小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作用明显,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的发育水平,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作者:余小垓;吴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选取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的产妇给予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分娩方法,对照组的产妇不给予镇痛的分娩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为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脉搏和呼吸指标经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指标经过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产妇在产科手术中利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40例于本院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两组的总体异常、主动脉弓部异常以及征象诊断的主要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主动脉瓣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冠状动脉异常和胸腹主动脉异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层螺旋CTA诊断,取得了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兴灿;马树华;张志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4~72min,下床活动时间14~36h,住院时间4~9d;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8.40、92.00%,术后12h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4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足大趾麻木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胜;张海军;翟建亭;甘华;郭克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接收治疗的28~31、32~33、34~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孕周分为A、B、C三组,对三组患者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B组患者延长孕周时间长,且显著大于A、C两组(P<0.05);A组新生儿身体健康指数低,且新生儿呼吸压迫综合征、围生儿死亡率以及母体感染率均高于B、C组(P<0.05),而B、C两组间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2~33周终止妊娠,对产妇以及胎儿伤害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实施期待治疗,延长妊娠时间。
作者:李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34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或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一次性治愈33例,占97%,随访1~5年均无复发。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手术关键点在于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通畅引流,消闭死腔,避免肛瘘形成导致二期手术。
作者:徐久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了解河源地区乙型肝炎(HBV)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变异特征,探讨HBV YMDD变异与基因分型、DNA载量和HBeAg之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及HBV DNA定量检测。60例乙肝患者中B基因型52例(86.6%),C基因型6例(10.0%),B/C混合基因型2例(3.4%)。B基因型在乙肝患者中所占构成比高,C基因型次之,B/ C混合基因型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B基因型、C基因型及B/C基因型之间HBV DNA载量及HBeAg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检出YMDD变异38例,变异率63.3%;各基因型间YMDD变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YMDD变异的监测对乙肝患者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抗病毒方案的知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HBV基因分型对病情预测和转归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剑;黄志东;邝永辉;邓之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Ⅱ度以上、并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和器质性病变的患者30例。15例患者施行尿道折叠术设为对照组,15例患者施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设为观察组。分别记录各自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需留置尿管的时间、住院天数,术后1、6、12个月分别随访疗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需留置尿管的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随访中,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组1、6、12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道折叠术组1、6、12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式选择,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优于尿道折叠术,具有简单易行、微创、安全、远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邓小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4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24例,其中对照组均采用常规CT检查,观察组均采用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经MRI检查的临床表现。检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中韧带损伤11例,半月板损伤8例,骨质改变2例,关节腔积液3例,经临床常规检查、关节镜和手术检查均明确诊断,确诊为100.0%,对照组患者确诊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损伤采用MRI检查,确诊率较高,能够准确反映患者损伤位置、局部病理变化、损伤类型以及病变程度等,诊断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96例颅脑外伤患者,先后为所有患者行脑电图与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常率。就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率而言,脑电图要高于CT,颅脑外伤的脑电图异常率也与患者本身外伤的轻重有关,故外伤越严重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越高,且急性期异常率要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统计学有差异。脑电图对于患者颅脑外伤程度具有病情评估、临床治疗参考与预后判断的重要作用,其临床价值不低于CT。
作者:初菊;黄生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门诊的围绝经期妇女门诊病历,分析子宫内膜的变化与卵巢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对关系。绝经后一年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患者比例为44.83%,显著高于绝经过渡期的比例40.22%(P<0.05);bFSH随着围绝经期的进展而呈现递增的趋势;AFC在绝经过渡期为5.10±3.06,显著高于绝经后1年的3.86±3.23(P<0.05);AMH在绝经过渡期的浓度为0.67±0.22 ug/L,显著高于绝经后1年的0.43±0.19 ug/L(P<0.05)。围绝经期妇女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其bFSH会逐渐递增,而AMH和AFC会逐渐降低,其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成增厚趋势。
作者:张惠碧;杨丹;谭荣裕;郭桂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收集医院1500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50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出现颅脑外伤手术后感染和病人的手术时间,年龄,手术切口,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等,是影响患者出现颅脑外伤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颅脑外伤手术后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等是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能够及早进行预防性处理,可以降低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同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79.6%,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率为18.3%,对照组患者疼痛率为44.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减低患者疼痛度,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红忠;刘唯;程由勇;李红玖;杨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翰岭社区产妇169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产妇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产妇均完成调查,13例(7.7%)有流产史,74例(43.8%)有剖宫产史,3例(1.8%)有产后出血史,4例(2.4%)有妊高症史,1例(0.6%)有产后感染史。强迫22例(13.0%),躯体化19例(11.2%),抑郁25例(14.8%),敌对13例(7.7%),焦虑11例(6.5%),偏执8例(4.7%),恐怖11例(6.5%)。胎次、家人介意胎儿性别是心理异常独立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和年龄是保护因素(P<0.05)。翰岭社区产妇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建议针对初产、年龄小等产妇给予更多关怀,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指导,加强护理干预。
作者:柯楚真;李燕;苏景玫;张永珍;荣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牵引治疗组(牵引组)、DHS治疗组(DHS组)、PFNA治疗组(PFNA组)。分别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进行Harris评分,并且结合术中相关指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成本进行了统计分析。PFNA组、DHS组及牵引组整体优良率分别为91.35%、79.01%及47.44%;术中相关指标的评估,PFNA治疗优于DHS治疗;治疗后并发症方面,牵引组并发症发生率高,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低;另外,PFNA、DHS等治疗,虽然手术治疗费用高于牵引组,但能降低术后及出院后的经济成本,整体费用均优于牵引组;其中,PFNA具有更良好的疗效及较低的经济成本优势。手术手段能提高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床疗效并能降低治疗的经济成本,PFNA内固定手术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邹伟民;冯学烽;许汉权;伍红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5年1~10月糖尿病足48例,经数字法分组,24例施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在该疗法基础上,对其余24例实施高压氧治疗,为试验组。对比疗效。试验组股动脉、足背动脉及腘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改善明显,TG、FBG、TC和PBG2改善更明显,治疗有效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较佳,临床可推广。
作者:田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5年1~10月期间诊治的160例生产以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实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80例。研究组采取生物反馈的电刺激配合盆底肌的训练,对照组选择盆底肌的训练。观察并对比两组医治尿失禁的效果及盆底的肌力。医治以后,两组患者盆底的肌力和以前相对比都明显提升,研究组患者盆底的肌力改善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统计学差异存在意义(P<0.05);医治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尿失禁医治的有效率高达93.75%,对照组为82.50%,统计学差异存在意义(P<0.05)。生物反馈和电刺激配合盆底的肌肉训练能将生产过后出现尿失禁患者的盆底功能及临床上尿失禁的症状明显改善,有益于生产以后患者康复。
作者:黄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入选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和肺部阴影消失的时间。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94.7%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74.7%,(P<0.05)。观察组的患者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和肺部阴影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疗效好,患儿的住院时间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用时较短,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罗宗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以确诊肺癌患者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肺癌组、结核组,收集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分别测定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比较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核组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TNF-α、CEA、NSE均明显低于肺癌组,而IL-6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组患者胸腔积液CEA、NSE明显高于血清,TNF-α水平低于血清(P<0.05),IL-6无差异;而结核组胸腔积液TNF-α、IL-6、CEA、NSE水平与血清无明显差异(P>0.05)。结核与恶性肿瘤血清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表达有一定差异,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锦华;梁景强;黄琪述;周沃联;胡树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难复型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患儿6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症状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儿童难复型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效果较佳,并发症少。
作者:胡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238例慢性胃溃疡的内镜检查和病理特征资料,分析溃疡的类型、部位、大小和形态、患者的年龄分布以及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23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中:良性溃疡221例,占92.86%,恶性溃疡有17例,占6.81%;胃溃疡的常见发病部位为胃角部,占42.85%;溃疡形态多为边缘整齐,占55.88%;溃疡的直径多≤2.5cm,占82.35%;各类型胃溃疡均以40岁以上的年龄段所占比例较高;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在90%以上,但对于恶性溃疡,内镜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病理诊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诊断胃溃疡时应将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检出率和良、恶性的诊断,以便更好指导医生的临床治疗。
作者:吴洁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者,根据是否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为对照组(无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与试验组(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别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与酶法定量测定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并作对比分析。试验组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与尿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影响,2型糖尿患者要严格控制自身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
作者:未友能;何利平;马渝东;何颖;滕小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辖区2014年1月~2015年11月育龄期女性1176例,对其缺铁性贫血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所调查的育龄期妇女发生贫血的有36例,以轻度贫血为主,均为缺铁性贫血,经过及时的药物及饮食干预后恢复正常。调查其影响因素包括育龄期妇女的文化程度、年龄等,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降低、年龄的增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可能随之增加。在规范育龄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保健基础上,针对性加强对低文化程度及高龄妇女的保健,进一步降低育龄期妇女贫血的发生率。
作者:廖玉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前来本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相关指标,并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醇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纤维蛋白原、α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以及纤溶酶原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相对于健康人群,其纤溶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同时凝血处于低状态,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彭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维生素D(VitD)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0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按血清25-(OH)D3水平将观察组分为VitD正常组及VitD缺乏组,分别记录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itD正常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VitD缺乏组明显缩短(P均<0.05)。VitD水平低下影响临床症状缓解,延长住院时间,提示VitD缺乏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相关,是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因素。
作者:庄哈娜;刘瑜;许美;赵宏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研究选取9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由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引起患儿慢性咳嗽所占的比例,并对主要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患儿出现慢性咳嗽的因素,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为主,其次为过敏因素,各种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衣原体感染占据的比例大,支原体感染为其次,结核杆菌感染为少,各病原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和衣原体,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可应用抗支原体、衣原体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50例临床资料,依据体位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体位组)50例和观察组(自由体位组)100例。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产程时间情况、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情况、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1.61、10.16、7.83,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阴道助产均低于对照组,字2=10.01、5.98、3.70,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5.98、字2=7.78、6.1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由体位分娩可以明显的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比例,降低产后出血,提高新生儿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文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60例吸烟轻中度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阿奇霉素)和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每组各3O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ACT评分、AQLQ评分、PEF、FEV1及PC20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ACT评分、AQLQ评分及肺通气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气道高反应性亦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能对吸烟的轻中度哮喘患者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还能提高肺通气功能指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江宏志;张平;郭冠芬;刘慧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大径≤4cm并进行PN治疗的肾癌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肾蒂阻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效果好,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廖春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疗过程。44例患者早孕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CSP,1例患者中孕死胎引产大出血,剖腹探查发现CSP;43例患者成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1例系第二次疤痕部位妊娠,应患者要求,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主要手段,建议有剖官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应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以减少大出血可能,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CSP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郭华;徐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新型伤口护理敷料用于治疗糖尿足病疗效优于常规敷料,减少对伤口以及周围皮肤的损伤并缩短愈合时间,有效减少换药的次数,降低致残率。
作者:汤小霞;蒋艳菊;何妙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院采用术前CT及MRI评估选择未侵犯直肠浆膜层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研究组及对照组,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与传统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各30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制定5年的远期疗效观察目标。手术的出血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组明显优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组(P<0.05);两组对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组感染几率低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组(P<0.05);1年后的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年后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的保肛手术安全且创伤性小,起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作者:林大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的诊断为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体检科检查结果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和对照组两组间血常规中的指标WBC、PLT、MPV、Hb、MCH、MCHC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中应该考虑代谢综合征乳糜血在血常规中的影响,使诊断更加精确。
作者:严妙娟;徐伟帆;颜海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产科娩出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2例,对照组以肉眼目测、血红胆红素测定法对比性预测,以蓝光、鲁米那、白蛋白等药物治疗病理性黄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可疑溶血病、早产儿、妊娠期合并症孕妇所产新生儿纳入高风险人群,动态监测血红胆红素,对于高风险人群给予干预治疗,对于病理性黄疸,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日,对照组与观察组黄疸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的新生儿黄疸的预测和干预治疗路径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风险,增进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促患儿及早转归。
作者:方小波;郑铠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86例本院在医联体内上转治疗或下转回来康复跟踪随访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CVVH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归转情况。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联合HP疗法能更有效地清除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介质,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陈伟锋;刘俊;陈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的联合体位及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2015年5~10月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联合体位,B超定位经皮肾建立F16通道,钬激光碎石;其中肾盂、肾盏单发结石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肾铸型结石22例,手术残留结石5例,双肾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穿刺取石术,其中单通道45侧肾,二通道11侧肾,结石平均大小2.2cm,术中出血量115.38±18.39ml,手术时间120.81±29.76min,结石清除率89.76%,造瘘管留置时间3~10(6.29±0.85)d,住院时间13.82±2.68d,输血3例,2例术后3d大出血,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并通过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结合联合体位及钬激光,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结石清除率高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林茂;张俊文;余永晟;杨英祥;徐金戈;江舟;郭正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以本院74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3%,对照组为52.8%,P=0.034;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胸水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致停药处理的严重不良反应。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黄琪述;陈仲勤;梁景强;陈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4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患者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回顾性分析同期本院收治的部分急性进展性脑梗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n=49),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t=7.169,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脑灌注指标恢复对比,差异均明显(P<0.05)。在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可有效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安全有效,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0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均为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以用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实行单一更昔洛韦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同时与孟鲁司特纳同时使用治疗的患儿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表现改善时间情况、临床用药的作用情况以及药物使用副反应发生程度。试验组患儿的退烧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不见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较少,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96.00%)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70.00%)相比明显较高(P<0.05),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儿临床副反应发生率(23.81%)与对照组患儿临床副反应发生率((28.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纳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在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更为突出,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作者:陈青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分析对比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的临床效果;将本院收治的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等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服用氨氯地平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肾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对原发性高血压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且不良反应较低,适宜在治疗中应用。
作者:刘明;谭兴华;李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行正规标准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症状及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完全吸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痰菌阳性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标准化化疗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有利于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燕芬;高如珍;刘怡;黄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临床纳入116例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等)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96.5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LVEF、SBP以及DB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R、LVEF、SBP以及DB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何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探讨黛力新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癫痫合并抑郁患者2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32例),两组均用抗癫痫药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0 mg黛力新,每天1次,晨起口服;由专业医生通过beck抑郁问卷(BD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进行测定。评估患者再治疗前后抑郁程度与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BDI评分与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QOLIE-31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治疗癫痫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的次数,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艳;马志远;陈庞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合计60例,随即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将对观察组热性惊厥患儿使用静脉注射负荷量咪达挫仑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则使用地西泮对其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小儿热性惊厥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小儿热性惊厥的总有效率为93.33%(P<0.05)。在治疗热性惊厥患儿这种疾病上,咪达挫仑治疗效果比地西泮治疗效果好,且见效快、疗效可靠,在治疗该病方法中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唐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定期产检及分娩的孕产妇762例,根据孕产妇妊娠期间有无规律服用叶酸片和维生素C、D、E等,分为A组(n=241)、B组(n=292)和C组(n=229),其中A组孕产妇产前规律服用叶酸片和维生素C、D、E;B组孕产妇产前规律服用叶酸片,但并未口服维生素C、D、E,C组孕产妇无服用叶酸片和维生素C、D、E。统计各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A、B和C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5例(2.07%)、6例(2.05%)、13例(5.68%),A、B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产时孕周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间规律口服叶酸片对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联合口服多种维生素对该作用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艳琼;陈延龄;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注射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为31.4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微量泵注射硝普钠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伟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单纯美沙拉嗪治疗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炎症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炎症指标(TNF-α、IL-6、IFN-γ)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病理评分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3.70%比对照组19.05%低(P<0.05)。炎症性肠病患者行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程灿昌;李国华;杜国平;翟英姬;傅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间来本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后在原来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可知,加用甘精胰岛素后,患者三餐餐前及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同时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下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以上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满意时,加用甘精胰岛素,不但能取得显著的控制血糖疗效,而且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均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冯秀娟;李硕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本院2008年6月~2015年4月间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0例进行分析。随着奥美拉唑服用时间的延长白细胞减少患者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应用PPI联合阿司匹林具有不错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学永;卢常盛;李上华;黄雄;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入本院的200例妊高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用0.12%盐酸罗哌卡因和0.21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方式帮助妊高征患者分娩;对照组,使用镇痛药。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妊高征患者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减少患者分娩时承受的疼痛(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问卷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剖宫产率,使产妇的血压更趋平稳,从而降低风险,不影响新生儿预后,效果可靠,可安全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
作者:张少卿;王向东;黎国良;周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机选取医院产科收治的2013年1月~2015年1月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药物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临床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不仅提升临床疗效,还可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发挥积极临床疗效。
作者:黄海;黄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部湿罗音、咳嗽及气促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咳嗽、肺部啰音、气促等症状减轻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所减少(P<0.05),同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病程,缓解咳嗽、肺部啰音等不良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董应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行部分栓塞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硬化合并脾亢进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部分栓塞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72周。比较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HBV DNA转阴情况、HBeAg/抗-HBe转阴情况、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HA、PC-III及IV-C显著降低,ALB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HBeAg/抗-HBe血清发生转换者分别为13例和2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转阴者分别为15、2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可起到长期抗病毒作用,改善肝功能。
作者:邓活力;麻东辉;徐沛演;江燕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收集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本院就诊治疗的绝经后女性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保妇康栓进行局部治疗,观察组采用保妇康栓结合乙烯雌酚进行局部治疗,药物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保妇康栓结合乙烯雌酚对绝经后女性萎缩性阴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结果比较满意,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镇痛,分析在麻醉前(T0)、针刺破背部皮肤(T1)、椎间盘纤维化边缘(T2)、开窗(T3)、髓核取出(T4)、射频消融时刻(T5)时刻镇痛情况。结果 T0时刻患者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和SpO2(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明显,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O2变化不明显(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追加药物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35.9%)(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和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采取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能够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能够降低芬太尼用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王泽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84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疗效。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1.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疗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吴敬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在腹腔镜下进行,包括盆腔腹膜内异病灶电灼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输卵管整形手术、盆腔粘连分解术、腹腔镜美蓝通液术等。术后用GnRH-a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GnrRH-a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访查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结果经腹腔镜诊断与治疗,本组患者的1年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1~2年内的妊娠率。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方面,腹腔镜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姣;罗一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山市神湾镇7~12岁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中山市神湾镇小学7~12岁儿童健康体检资料2514份,根据不同的年龄将儿童分为7、8、9、10、11、12岁组共计6个年龄组,将上述身高、体质量两项指标与WHO推荐美国专家卫生统计中心汇集的测量资料(1997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生长数据(1995年)比较。结果7、8、9、10、11、12岁组身高、体质量均值明显高于WHO推荐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8、9、10、11、12岁组身高均值明显高于中国九大城市推荐标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年龄组同组男、女之间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年龄组同组男性儿童体质量明显高于女性儿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岁年龄组同组男、女之间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神湾镇7~12岁儿童身高与体质量均值高于WHO与中国九大城市推荐标准,建议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时采用此标准作为中山市儿童生长发育参照人群值。
作者:廖洁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其在早期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1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胆红素浓度测定,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分别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获取检测结果后,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高胆红素组152例患者,高胆红素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及黄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评定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72h内经皮胆红素日均值、日差值及脐血总胆红素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胆红素水平为60.1~80.0μmol/L时,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0~20.0、20.1~40.0、40.1~60组)(P<0.05);脐血总胆红素浓度为60.1~80.0μmol/L时,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经皮胆红素测定联合脐血胆红素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确诊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9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双钢板组96例,术中采用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96例,手术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负重的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锁定钢板组的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双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钢板组的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强直、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多于锁定钢板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固定松动断裂、皮肤坏死、骨坏死等并发症,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Rasmussen分级,双钢板组优于锁定钢板组,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较优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作者:王荣生;王伟雄;罗本环;王炜昌;何立文;刘雄业;杨庆;许育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30、90d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育胜;洪映标;黄正华;黄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儿童腹腔镜疝手术中应用髂耻束和凹陷韧带对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儿实施腹腔镜下内环结扎术治疗,对研究组患儿实施内环结扎术治疗的同时缝合髂耻束和凹间韧带,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较对照组患儿的7.8%低(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儿6个月,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2.8%,高于研究组患儿2.6%(P<0.05)。结论儿童腔镜疝手术中应用髂耻束和凹间韧,可有效改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术后远期疾病复发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的儿童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
作者:陈建良;范真;赵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地区妊娠妇女25-羟基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为临床指导孕妇合理预防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保健的孕妇1154例(早孕136例,中孕846例,晚孕172例)为研究对象。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早、中、晚孕组妊娠妇女25-(OH)D含量分别为:46.2±12.39、40.72±12.5、46.85±13.92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率分别为59.56%、81.91%、6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或不足率分别为93.38%、94.8%、9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龙岗地区不同妊娠期妇女普遍存在25-(OH)D缺乏或不足,临床医生应给予科学合理干预。
作者:林建春;缪秋明;张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高低分为临界高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眼部检测等相关详细的检查,按照国际相关标准划分视网膜病变等级,并比较不同血压对视网膜病变率的影响,研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据统计对比得知,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可以确定的有血压、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微量蛋白以上六项。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复杂的病变过程,要预防视网膜病变就应该针对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消减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速度。
作者:曾敏珊;刘玉英;龚晓薇;于建新;陈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SHPT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钙及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而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甲状旁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血液透析后SHPT疗效确切,能够缩小甲状旁腺体积并降低iPTH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匡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内科常规治疗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祛痰等内科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简化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simplified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更快,且WBC计数、CRP水平、CPIS评分等感染指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8%/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常规治疗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同常规治疗比较,疗程更短,疗效更佳。
作者:谭经福;叶永青;杨龙峰;陈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受试者均采用相同的规范治疗,即胰岛素治结合饮食、运动疗法进行血糖控制。观察组50例,同时加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50例不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分别于治疗后3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血脂、血压及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微量白蛋白尿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微量白蛋白尿降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甲钴胺治疗有利于改善肾脏的微循环,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排泄,疗效显著。
作者:吴晓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4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显著,结石清除率与常规输尿管硬镜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软镜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医源性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郭举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选本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治疗的7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恢复法,观察组38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测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开始肠鸣音恢复时间。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积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能使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护人员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亚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收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114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6例对照组和58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赛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骨折术后卧床排尿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性骨折住院治疗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采取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泌尿系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结果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骨折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排尿。
作者:汤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60例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干预持续3个月,并进行2个月的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变化。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同时期,研究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心理干预对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具有显著效果。支持性心理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症状,提升患者对于药物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利于患者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代俊;王丽彬;李红梅;鞠向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120急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改进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的时间以及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方法下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15.76±2.27)min,而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38.18±7.4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9.76±5.32)min、(65.43±10.72)min;并且,研究组的致残率23.64%(13/55),病死率5.45%(3/5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72%(29/53)、15.09%(8/5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患者赢取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接受抢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玉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对脊柱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行脊柱手术病例1000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九型人格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秀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脑梗塞并抑郁患者13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2.09±5.45分,SDS评分为41.05±7.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对脑梗塞并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元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易朝晖;黄志军;管穗丽;张爱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观察组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0.00%),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的护理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适合普及。
作者:祝晓莲;汪细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在住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出院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只给予常规的住院基础治疗并不采取出院延续护理。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价行为改变的效果,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总分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足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良好方法和工具,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燕新;单淑芳;林海霞;黎碧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析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并实施防范措施;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0例做为对照,受当时护理条件的影响,施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评估不足及防范措施不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进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及时评估管道护理风险并实施防范措施,对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华;杜伟娴;陈敏清;王洁芳;涂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院于2011年1月开始在儿科门诊实施人性化服务,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结果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人性化服务可以缓解儿科门诊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家属满意度及患儿的配合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秀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出血次数。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6.6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次数、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慧;赵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在本院行VSD引流术患者4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基本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0度6例、I度10例、Ⅱ度2例、ⅡI度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0度2例、I度4例、Ⅱ度4例、Ⅲ度4例、IV度6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感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0%(18/2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60%(12/2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VSD引流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降低术后疼痛。
作者:禤美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干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列入研究范围,在患者完成门诊换药治疗以后,分派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0.05)。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20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护理组患者在进行专业的人性化护理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9%,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护理组明显较高(P<0.05)。手术室中的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对治疗医师充分信任,也使患者可以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于手术成功的信心,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徐芙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80例2014年1月~2015年12月河源市中医院医院内一、内二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病例组,4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通过问卷调查其体质类型,比较两组体质分布情况。对照组患者体质主要有阴虚、气虚以及湿热,观察组患者体质主要有阴虚、气虚以及湿热,其中在阴虚体质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者各体质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ALB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智明;陈源;尤海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布渣叶配合中药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单独中药调脂汤(白术、制首乌、杜仲、山楂等),对照组则予以30g布渣叶加入中药调脂汤,60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TG、TC、HDL-C和A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P<0.05)。结论布渣叶配合中药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显著,优于单独运用调脂汤。
作者:林思炜;曾晓会;蔡大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2008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50例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均2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二至丸加减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矫正视力和视网膜震荡电位。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复发率,并注意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矫正视力、视网膜震荡电位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二至丸加减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视网膜震荡电位,还能够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且药物安全性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一惟;冉起;骆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内科诊治的115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资料分为两组,两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前后运动功能(FMA、BBS及FAC)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指标FMA、BBS、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改善作用。
作者:杨亚军;周智明;胡方煜;梁木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机抽取50例湿疹患者作为结合治疗组给予中西医手段治疗;另抽取同期患者50例作为西医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性。两组患者终治疗结果显示,结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字2=9.76)。结合治疗组瘙痒程度评分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9.32);结合治疗组皮疹分布评分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2.24)。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于湿疹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忠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