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

梁淑玲

关键词:门诊门诊换药室, 护理安全管理, 门诊护理, 护理质量
摘要: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干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列入研究范围,在患者完成门诊换药治疗以后,分派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0.05)。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调查研究及干预措施

    纳入本辖区2014年1月~2015年11月育龄期女性1176例,对其缺铁性贫血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所调查的育龄期妇女发生贫血的有36例,以轻度贫血为主,均为缺铁性贫血,经过及时的药物及饮食干预后恢复正常。调查其影响因素包括育龄期妇女的文化程度、年龄等,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降低、年龄的增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可能随之增加。在规范育龄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保健基础上,针对性加强对低文化程度及高龄妇女的保健,进一步降低育龄期妇女贫血的发生率。

    作者:廖玉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改进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分析

    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120急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改进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的时间以及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方法下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研究组患者从呼救到转入医院时间(15.76±2.27)min,而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38.18±7.4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9.76±5.32)min、(65.43±10.72)min;并且,研究组的致残率23.64%(13/55),病死率5.45%(3/5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72%(29/53)、15.09%(8/53),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能为患者赢取佳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接受抢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玉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期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1月接收治疗的28~31、32~33、34~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孕周分为A、B、C三组,对三组患者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B组患者延长孕周时间长,且显著大于A、C两组(P<0.05);A组新生儿身体健康指数低,且新生儿呼吸压迫综合征、围生儿死亡率以及母体感染率均高于B、C组(P<0.05),而B、C两组间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2~33周终止妊娠,对产妇以及胎儿伤害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实施期待治疗,延长妊娠时间。

    作者:李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纳入本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伤椎椎弓根置钉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6个月后伤椎椎弓根置钉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是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咪哒唑仑与地西泮对热性惊厥急性发作效果对比分析

    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合计60例,随即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将对观察组热性惊厥患儿使用静脉注射负荷量咪达挫仑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则使用地西泮对其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小儿热性惊厥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小儿热性惊厥的总有效率为93.33%(P<0.05)。在治疗热性惊厥患儿这种疾病上,咪达挫仑治疗效果比地西泮治疗效果好,且见效快、疗效可靠,在治疗该病方法中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唐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康复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骨折术后卧床排尿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性骨折住院治疗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采取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泌尿系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结果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骨折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排尿。

    作者:汤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心衰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动态24小时血压监测,观察白天、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观察组24hSSD与SSD,夜间SSD与SSD,白天SSD与SSD,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各组24hSSD与SSD,夜间SSD与SSD,白天SSD与SSD比较,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心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且心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越高。

    作者:甄锦焕;黄纪文;谭永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应用于儿童腹腔镜疝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儿童腹腔镜疝手术中应用髂耻束和凹陷韧带对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儿实施腹腔镜下内环结扎术治疗,对研究组患儿实施内环结扎术治疗的同时缝合髂耻束和凹间韧带,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较对照组患儿的7.8%低(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儿6个月,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2.8%,高于研究组患儿2.6%(P<0.05)。结论儿童腔镜疝手术中应用髂耻束和凹间韧,可有效改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术后远期疾病复发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的儿童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

    作者:陈建良;范真;赵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对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SHPT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钙及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而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甲状旁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血液透析后SHPT疗效确切,能够缩小甲状旁腺体积并降低iPTH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匡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反应蛋白和尿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影响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者,根据是否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为对照组(无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与试验组(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别采用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与酶法定量测定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并作对比分析。试验组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与尿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影响,2型糖尿患者要严格控制自身的C反应蛋白与尿酸水平。

    作者:未友能;何利平;马渝东;何颖;滕小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新型伤口敷料的价值研究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新型伤口护理敷料用于治疗糖尿足病疗效优于常规敷料,减少对伤口以及周围皮肤的损伤并缩短愈合时间,有效减少换药的次数,降低致残率。

    作者:汤小霞;蒋艳菊;何妙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的联合体位及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2015年5~10月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联合体位,B超定位经皮肾建立F16通道,钬激光碎石;其中肾盂、肾盏单发结石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肾铸型结石22例,手术残留结石5例,双肾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穿刺取石术,其中单通道45侧肾,二通道11侧肾,结石平均大小2.2cm,术中出血量115.38±18.39ml,手术时间120.81±29.76min,结石清除率89.76%,造瘘管留置时间3~10(6.29±0.85)d,住院时间13.82±2.68d,输血3例,2例术后3d大出血,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并通过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结合联合体位及钬激光,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结石清除率高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林茂;张俊文;余永晟;杨英祥;徐金戈;江舟;郭正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普美显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方案的优化研究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62例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对照组行Dd-DTPA MR增强扫描,采用盲法比较两组动脉早、晚期,门脉第1、2期,延迟第1、2期的呼吸伪影分值,并采用5分评分法定义中重度伪影(≤3分)发生率。观察组动脉晚期呼吸伪影分值、门脉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及延迟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晚期出现呼吸伪影58.06%及中重度伪影29.32%高于对照组25.80%、6.45%,差异明显(P<0.05)。静脉团注Gd-EOB-DTPA更易引起动脉期伪影,单期扫描、降低屏气时间并准确应用动脉检测技术可能提高Gd-EOB-DTPA动脉期采集的图像质量。

    作者:钟周军;胡秋根;杨少民;陈海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黛力新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探讨黛力新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癫痫合并抑郁患者2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32例),两组均用抗癫痫药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0 mg黛力新,每天1次,晨起口服;由专业医生通过beck抑郁问卷(BD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进行测定。评估患者再治疗前后抑郁程度与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BDI评分与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QOLIE-31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治疗癫痫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的次数,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艳;马志远;陈庞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干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列入研究范围,在患者完成门诊换药治疗以后,分派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0.05)。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4例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方法效果分析

    34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或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一次性治愈33例,占97%,随访1~5年均无复发。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手术关键点在于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通畅引流,消闭死腔,避免肛瘘形成导致二期手术。

    作者:徐久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分析28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MRI特征及病理基础,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增强扫描、病理切片及免疫化学检测。单发21例(75.0%),多发7例(25.0%),共有病灶42个;单发肿瘤均匀强化35个(83.3%),不均匀强化4个(9.5%),周围无明显水肿6个(14.3%)、轻度20个(47.6%)、中度10个(23.8%)、重度6个(14.3%),病灶轻度占位18个(42.9%),重度5个(11.9%)。T1WI呈稍低信号31个(73.8%)、等信号7个(16.7%)、稍高信号3个(7.1%)、高信号1个(2.4%);T2WI呈稍低信号11个(26.2%)、等信号5个(11.9%)、稍高信号24个(57.1%)、高信号2个(4.8%);35例(83.3%)肿瘤细胞弥漫密集片状分布于血管周围,42个瘤组织均表达CD45、CD20、CD79a,均不表达GFAP、S-100、EMA和CKp CD45,提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间质成分、出血、大片坏死及钙化现象,32例(76.2%)肿瘤组织网状纤维丰富。PCNSL患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与PCNSL病理基础密切联系。

    作者:项晓俊;建军;植金兴;唐锦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惠州市惠阳区2008~2014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惠州市惠阳区2008~2014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流行病学的调查情况,了解相关影响因素。2008~2014年对惠州市惠阳区的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及体检形式。惠州市惠阳区的居民平均血尿酸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26.5%)明显高于女性(15.8%);男性痛风的患病率为2.6%,显著高于女性的患病率0.01%;男性的高尿酸血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女性除了高龄组(70~79岁组),其他组别同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患有高血脂的情况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别、年龄、饮酒、吸烟等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惠州市惠阳区2008~2014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高尿酸人群中患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应该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谭立夫;朱君;严妙娟;林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3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87例以及同期的非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90例,分别对其血压、体重以及25-羟维生素D3进行测定,记录数据并对比分析其相关性。87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90例非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其分级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3与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曾海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出血次数。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6.6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次数、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慧;赵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