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璇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20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护理组患者在进行专业的人性化护理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9%,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护理组明显较高(P<0.05)。手术室中的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对治疗医师充分信任,也使患者可以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于手术成功的信心,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徐芙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本院收治的44例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顺利妊娠并已经分娩的产妇,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没有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健康产妇4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结局、产妇结局等几项指标。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产妇宫颈裂伤和产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妊娠和分娩前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不会对分娩方式的选择造成影响,但产妇和新生儿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
作者:石元华;石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为骶尾部褥疮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48例患者,应用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术后4例皮瓣血运不良,创面延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坏死,换药之后创面肉芽长出,再行2期植皮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其余皮瓣均能够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出现了皮瓣移植后的臃肿;其余3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均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深浅感觉功能障碍,3~6个月感觉逐渐恢复。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较好的修复骶尾部褥疮合并组织皮肤缺损,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齐明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患者64例,根据输血的方式不同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异体血输入组,比较两组术前腹腔出血量、输血量,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及输血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前腹腔内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d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异体血输入组升高显著于自体血回输组(P<0.05),血小板、凝血及肝肾功能两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过程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作者:黄秀华;赵玮;马镇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肺小结节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检查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排螺旋CT组)和对照组(普通放射线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经CT检查后,检出恶性小结节敏感性(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出实性结节例数准确性(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成像在显示结节毛刺、分叶征象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结节边缘、胸水及阻塞性肺不张征象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排螺旋CT在肺部小结节的定性鉴别方面较普通X线准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科室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者:植金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来本院接受儿童保健的1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保健方式不同,将参与实验的新生儿平均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组别均为8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新生儿提供针对性的儿童保健,保健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发育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保健结束后,研究组新生儿身长、体重、MDI以及PDI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保健结束后,研究组新生儿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行为以及适应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个小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作用明显,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的发育水平,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作者:余小垓;吴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本院2008年6月~2015年4月间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0例进行分析。随着奥美拉唑服用时间的延长白细胞减少患者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应用PPI联合阿司匹林具有不错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学永;卢常盛;李上华;黄雄;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本区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管理,试验组实施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6%、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4%、2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崔砚峰;杨元敏;谭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难复型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患儿6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症状。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症状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法治疗儿童难复型桡骨远端骺离骨折效果较佳,并发症少。
作者:胡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行正规标准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症状及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完全吸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痰菌阳性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标准化化疗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有利于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燕芬;高如珍;刘怡;黄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同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79.6%,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率为18.3%,对照组患者疼痛率为44.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减低患者疼痛度,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红忠;刘唯;程由勇;李红玖;杨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动态24小时血压监测,观察白天、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观察组24hSSD与SSD,夜间SSD与SSD,白天SSD与SSD,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各组24hSSD与SSD,夜间SSD与SSD,白天SSD与SSD比较,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心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且心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患者的血压变异性越高。
作者:甄锦焕;黄纪文;谭永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34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或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一次性治愈33例,占97%,随访1~5年均无复发。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手术关键点在于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通畅引流,消闭死腔,避免肛瘘形成导致二期手术。
作者:徐久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60例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干预持续3个月,并进行2个月的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变化。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经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同时期,研究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心理干预对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具有显著效果。支持性心理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症状,提升患者对于药物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利于患者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代俊;王丽彬;李红梅;鞠向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Ⅱ度以上、并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和器质性病变的患者30例。15例患者施行尿道折叠术设为对照组,15例患者施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设为观察组。分别记录各自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需留置尿管的时间、住院天数,术后1、6、12个月分别随访疗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需留置尿管的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随访中,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组1、6、12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道折叠术组1、6、12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式选择,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优于尿道折叠术,具有简单易行、微创、安全、远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邓小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门诊的围绝经期妇女门诊病历,分析子宫内膜的变化与卵巢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对关系。绝经后一年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患者比例为44.83%,显著高于绝经过渡期的比例40.22%(P<0.05);bFSH随着围绝经期的进展而呈现递增的趋势;AFC在绝经过渡期为5.10±3.06,显著高于绝经后1年的3.86±3.23(P<0.05);AMH在绝经过渡期的浓度为0.67±0.22 ug/L,显著高于绝经后1年的0.43±0.19 ug/L(P<0.05)。围绝经期妇女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其bFSH会逐渐递增,而AMH和AFC会逐渐降低,其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成增厚趋势。
作者:张惠碧;杨丹;谭荣裕;郭桂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干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列入研究范围,在患者完成门诊换药治疗以后,分派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0.05)。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将86例本院在医联体内上转治疗或下转回来康复跟踪随访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CVVH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归转情况。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联合HP疗法能更有效地清除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介质,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陈伟锋;刘俊;陈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探讨维生素D(VitD)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0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按血清25-(OH)D3水平将观察组分为VitD正常组及VitD缺乏组,分别记录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itD正常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VitD缺乏组明显缩短(P均<0.05)。VitD水平低下影响临床症状缓解,延长住院时间,提示VitD缺乏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相关,是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因素。
作者:庄哈娜;刘瑜;许美;赵宏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本院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66例门诊治疗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触过急性踝关节扭伤应急处理知识并依从;对照组患者未采用专科知识护理。接触过急性踝关节扭伤RICE处理知识对愈显率有影响因素。对社区居民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应急救护宣传指导和教育,可以减轻或缩短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伤情或治愈时间。
作者:张冬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