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手术对比腹腔镜在直肠癌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评估研究

林大明

关键词: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 直肠癌
摘要:纳入本院采用术前CT及MRI评估选择未侵犯直肠浆膜层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研究组及对照组,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与传统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病人各30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制定5年的远期疗效观察目标。手术的出血量、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组明显优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组(P<0.05);两组对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组感染几率低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组(P<0.05);1年后的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年后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的保肛手术安全且创伤性小,起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190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黄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其在早期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1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胆红素浓度测定,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分别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获取检测结果后,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高胆红素组152例患者,高胆红素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及黄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评定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72h内经皮胆红素日均值、日差值及脐血总胆红素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胆红素水平为60.1~80.0μmol/L时,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0~20.0、20.1~40.0、40.1~60组)(P<0.05);脐血总胆红素浓度为60.1~80.0μmol/L时,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经皮胆红素测定联合脐血胆红素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纳入本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伤椎椎弓根置钉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6个月后伤椎椎弓根置钉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是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颅脑外伤术后感染及其防范研究

    收集医院1500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50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出现颅脑外伤手术后感染和病人的手术时间,年龄,手术切口,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等,是影响患者出现颅脑外伤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颅脑外伤手术后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等是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能够及早进行预防性处理,可以降低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20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护理组患者在进行专业的人性化护理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9%,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护理组明显较高(P<0.05)。手术室中的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对治疗医师充分信任,也使患者可以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于手术成功的信心,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徐芙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以本院74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3%,对照组为52.8%,P=0.034;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胸水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致停药处理的严重不良反应。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联合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黄琪述;陈仲勤;梁景强;陈锦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抗痨合剂在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行正规标准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症状及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完全吸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痰菌阳性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标准化化疗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有利于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燕芬;高如珍;刘怡;黄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对脊柱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对脊柱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行脊柱手术病例1000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九型人格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秀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美托洛尔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纳入116例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等)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96.5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LVEF、SBP以及DBP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R、LVEF、SBP以及DB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何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随机抽取50例湿疹患者作为结合治疗组给予中西医手段治疗;另抽取同期患者50例作为西医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性。两组患者终治疗结果显示,结合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字2=9.76)。结合治疗组瘙痒程度评分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9.32);结合治疗组皮疹分布评分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2.24)。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于湿疹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忠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PI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塞二级防治中对消化道影响的研究

    将本院2008年6月~2015年4月间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00例进行分析。随着奥美拉唑服用时间的延长白细胞减少患者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应用PPI联合阿司匹林具有不错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学永;卢常盛;李上华;黄雄;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花都区基层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临床结局分析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花都区某基层医院普外科就诊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其在治疗期间营养风险和支持手段使用情况,比较住院时长和并发症发生概率。良性疾病者共计135例,恶性疾病患者共计65例。3分以下者共计162例。3分以上者共计38例。罹患肝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大,为63.08%,胃癌为50.77%。胰腺癌为30.77%,胆囊结石,胃溃疡和肝脏囊肿的发生风险较低,胆囊息肉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小,为4.62%。恶性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为38.46%。良性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为14.81%。共计71例患者存在并发症。在此其中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罹患并发症比例为42.11%。无营养风险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比率为33.95%。存在营养风险者使用营养支持,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长显著下降,不存在营养风险者使用营养支持,两项指标非但未下降。反而上升。普外科恶性疾病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概率较大,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高,对其使用行之有效的营养支持能够全面改善治疗结局。

    作者:任伟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清及胸腔积液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核与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

    以确诊肺癌患者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肺癌组、结核组,收集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分别测定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比较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核组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TNF-α、CEA、NSE均明显低于肺癌组,而IL-6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组患者胸腔积液CEA、NSE明显高于血清,TNF-α水平低于血清(P<0.05),IL-6无差异;而结核组胸腔积液TNF-α、IL-6、CEA、NSE水平与血清无明显差异(P>0.05)。结核与恶性肿瘤血清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表达有一定差异,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锦华;梁景强;黄琪述;周沃联;胡树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分析28例我院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MRI特征及病理基础,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增强扫描、病理切片及免疫化学检测。单发21例(75.0%),多发7例(25.0%),共有病灶42个;单发肿瘤均匀强化35个(83.3%),不均匀强化4个(9.5%),周围无明显水肿6个(14.3%)、轻度20个(47.6%)、中度10个(23.8%)、重度6个(14.3%),病灶轻度占位18个(42.9%),重度5个(11.9%)。T1WI呈稍低信号31个(73.8%)、等信号7个(16.7%)、稍高信号3个(7.1%)、高信号1个(2.4%);T2WI呈稍低信号11个(26.2%)、等信号5个(11.9%)、稍高信号24个(57.1%)、高信号2个(4.8%);35例(83.3%)肿瘤细胞弥漫密集片状分布于血管周围,42个瘤组织均表达CD45、CD20、CD79a,均不表达GFAP、S-100、EMA和CKp CD45,提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间质成分、出血、大片坏死及钙化现象,32例(76.2%)肿瘤组织网状纤维丰富。PCNSL患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与PCNSL病理基础密切联系。

    作者:项晓俊;建军;植金兴;唐锦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VVH联合HP疗法对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将86例本院在医联体内上转治疗或下转回来康复跟踪随访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CVVH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归转情况。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联合HP疗法能更有效地清除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介质,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陈伟锋;刘俊;陈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疤痕妊娠的诊疗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疗过程。44例患者早孕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CSP,1例患者中孕死胎引产大出血,剖腹探查发现CSP;43例患者成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1例系第二次疤痕部位妊娠,应患者要求,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主要手段,建议有剖官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应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以减少大出血可能,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CSP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郭华;徐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0例的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4~72min,下床活动时间14~36h,住院时间4~9d;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8.40、92.00%,术后12h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4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足大趾麻木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胜;张海军;翟建亭;甘华;郭克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高低分为临界高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中度高血压组、重度高血压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眼部检测等相关详细的检查,按照国际相关标准划分视网膜病变等级,并比较不同血压对视网膜病变率的影响,研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据统计对比得知,影响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可以确定的有血压、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微量蛋白以上六项。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复杂的病变过程,要预防视网膜病变就应该针对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消减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速度。

    作者:曾敏珊;刘玉英;龚晓薇;于建新;陈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分析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本区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管理,试验组实施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6%、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4%、2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崔砚峰;杨元敏;谭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叶酸联合多种维生素对子痫前期的预防作用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定期产检及分娩的孕产妇762例,根据孕产妇妊娠期间有无规律服用叶酸片和维生素C、D、E等,分为A组(n=241)、B组(n=292)和C组(n=229),其中A组孕产妇产前规律服用叶酸片和维生素C、D、E;B组孕产妇产前规律服用叶酸片,但并未口服维生素C、D、E,C组孕产妇无服用叶酸片和维生素C、D、E。统计各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A、B和C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5例(2.07%)、6例(2.05%)、13例(5.68%),A、B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产时孕周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间规律口服叶酸片对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联合口服多种维生素对该作用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艳琼;陈延龄;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

    回顾性分析40例于本院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两组的总体异常、主动脉弓部异常以及征象诊断的主要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主动脉瓣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冠状动脉异常和胸腹主动脉异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层螺旋CTA诊断,取得了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马兴灿;马树华;张志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