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大小角膜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泪膜影响分析

王增智

关键词:角膜切口,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泪膜, 泪膜破裂, 白内障
摘要: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0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1例(322只眼)纳入2.2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微切口组);201例(256只眼)纳入传统3.0mm角膜切口Phaco+IOL植入术组(小切口组)。于术前,术后24h、1w、1个月收集患者干眼症量表评分,无麻醉下Schirmer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 BUT)。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小切口组较微切口组在术后24h、1w时,干眼症状评分增加,SIT延长、BUT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SIT、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mm角膜微切口Phaco+IOL植入术在术后早期及长期的观察中泪膜稳定性高于传统3.0mm小切口Phaco+IOL植入术,是干眼症等人群的理想白内障手术方式。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抗痨合剂在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初治肺结核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行正规标准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症状及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完全吸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痰菌阳性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正规标准化化疗基础上给予抗痨合剂,有利于促进病灶吸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燕芬;高如珍;刘怡;黄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普美显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方案的优化研究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62例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Gd-EOB-DTPA MR增强扫描,对照组行Dd-DTPA MR增强扫描,采用盲法比较两组动脉早、晚期,门脉第1、2期,延迟第1、2期的呼吸伪影分值,并采用5分评分法定义中重度伪影(≤3分)发生率。观察组动脉晚期呼吸伪影分值、门脉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及延迟第2期呼吸伪影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晚期出现呼吸伪影58.06%及中重度伪影29.32%高于对照组25.80%、6.45%,差异明显(P<0.05)。静脉团注Gd-EOB-DTPA更易引起动脉期伪影,单期扫描、降低屏气时间并准确应用动脉检测技术可能提高Gd-EOB-DTPA动脉期采集的图像质量。

    作者:钟周军;胡秋根;杨少民;陈海雄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在吸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将60例吸烟轻中度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阿奇霉素)和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每组各3O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ACT评分、AQLQ评分、PEF、FEV1及PC20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ACT评分、AQLQ评分及肺通气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气道高反应性亦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能对吸烟的轻中度哮喘患者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还能提高肺通气功能指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江宏志;张平;郭冠芬;刘慧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慢性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

    本研究选取90例慢性咳嗽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由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引起患儿慢性咳嗽所占的比例,并对主要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患儿出现慢性咳嗽的因素,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因素为主,其次为过敏因素,各种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衣原体感染占据的比例大,支原体感染为其次,结核杆菌感染为少,各病原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和衣原体,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可应用抗支原体、衣原体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选择本院收治的44例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顺利妊娠并已经分娩的产妇,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没有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健康产妇4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结局、产妇结局等几项指标。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产妇宫颈裂伤和产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妊娠和分娩前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不会对分娩方式的选择造成影响,但产妇和新生儿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

    作者:石元华;石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析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并实施防范措施;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0例做为对照,受当时护理条件的影响,施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评估不足及防范措施不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进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及时评估管道护理风险并实施防范措施,对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华;杜伟娴;陈敏清;王洁芳;涂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的联合体位及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经验,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2015年5~10月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联合体位,B超定位经皮肾建立F16通道,钬激光碎石;其中肾盂、肾盏单发结石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肾铸型结石22例,手术残留结石5例,双肾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穿刺取石术,其中单通道45侧肾,二通道11侧肾,结石平均大小2.2cm,术中出血量115.38±18.39ml,手术时间120.81±29.76min,结石清除率89.76%,造瘘管留置时间3~10(6.29±0.85)d,住院时间13.82±2.68d,输血3例,2例术后3d大出血,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并通过对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结合联合体位及钬激光,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结石清除率高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林茂;张俊文;余永晟;杨英祥;徐金戈;江舟;郭正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院于2011年1月开始在儿科门诊实施人性化服务,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结果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人性化服务可以缓解儿科门诊患儿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家属满意度及患儿的配合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秀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34例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方法效果分析

    34例肛周脓肿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或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术后一次性治愈33例,占97%,随访1~5年均无复发。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靠。手术关键点在于准确寻找及处理内口,通畅引流,消闭死腔,避免肛瘘形成导致二期手术。

    作者:徐久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脑出血采取积极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积极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情况。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9%;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采取积极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汉华;梁毅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90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黄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联合经皮胆红素测定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其在早期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1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胆红素浓度测定,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4、48及72 h,分别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获取检测结果后,根据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高胆红素组152例患者,高胆红素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及黄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评定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72h内经皮胆红素日均值、日差值及脐血总胆红素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胆红素水平为60.1~80.0μmol/L时,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0~20.0、20.1~40.0、40.1~60组)(P<0.05);脐血总胆红素浓度为60.1~80.0μmol/L时,阳性、阴性预测值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经皮胆红素测定联合脐血胆红素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少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干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列入研究范围,在患者完成门诊换药治疗以后,分派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0.05)。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黛力新治疗癫痫伴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探讨黛力新治疗癫痫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癫痫合并抑郁患者2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32例),两组均用抗癫痫药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0 mg黛力新,每天1次,晨起口服;由专业医生通过beck抑郁问卷(BD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进行测定。评估患者再治疗前后抑郁程度与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治疗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BDI评分与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QOLIE-31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治疗癫痫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的次数,安全性较高。

    作者:陈艳;马志远;陈庞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在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2月收治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镇痛,分析在麻醉前(T0)、针刺破背部皮肤(T1)、椎间盘纤维化边缘(T2)、开窗(T3)、髓核取出(T4)、射频消融时刻(T5)时刻镇痛情况。结果 T0时刻患者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和SpO2(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明显,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pO2变化不明显(P>0.05),T1~T5时刻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追加药物发生率(15.4%)显著低于对照组(35.9%)(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和术后均未出现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腰椎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采取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能够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能够降低芬太尼用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王泽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康复枕和床尾垫对脑卒中异常运动模式的影响

    8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采用一般的枕头支撑体位;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入院后运用特制的康复枕和床尾垫等,进行前瞻性的对抗痉挛发生,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Holden量表评定步行能力、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thel指数评定患者ADL自理能力。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早期采用特制的康复枕和床尾垫等,对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减轻肢体痉挛,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减少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理依赖,具有明显作用。

    作者:卢青英;简庆荣;陈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疤痕妊娠的诊疗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疗过程。44例患者早孕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CSP,1例患者中孕死胎引产大出血,剖腹探查发现CSP;43例患者成功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1例系第二次疤痕部位妊娠,应患者要求,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主要手段,建议有剖官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应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以减少大出血可能,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CSP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作者:郭华;徐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干预活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观察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来本院接受儿童保健的1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保健方式不同,将参与实验的新生儿平均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组别均为8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新生儿提供针对性的儿童保健,保健结束后,对两组新生儿发育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保健结束后,研究组新生儿身长、体重、MDI以及PDI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保健结束后,研究组新生儿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行为以及适应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个小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作用明显,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的发育水平,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作者:余小垓;吴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对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SHPT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钙及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而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甲状旁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血液透析后SHPT疗效确切,能够缩小甲状旁腺体积并降低iPTH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匡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效果探讨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康复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骨折术后卧床排尿困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性骨折住院治疗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采取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泌尿系并发症情况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情况。结果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骨折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排尿。

    作者:汤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乙肝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后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行部分栓塞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硬化合并脾亢进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部分栓塞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72周。比较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HBV DNA转阴情况、HBeAg/抗-HBe转阴情况、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HA、PC-III及IV-C显著降低,ALB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HBeAg/抗-HBe血清发生转换者分别为13例和2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转阴者分别为15、2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可起到长期抗病毒作用,改善肝功能。

    作者:邓活力;麻东辉;徐沛演;江燕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