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性颅脑外伤96例的脑电图临床观察

初菊;黄生万

关键词:脑电图, 临床价值, 临床观察, 颅脑外伤, 异常率
摘要: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96例颅脑外伤患者,先后为所有患者行脑电图与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常率。就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率而言,脑电图要高于CT,颅脑外伤的脑电图异常率也与患者本身外伤的轻重有关,故外伤越严重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越高,且急性期异常率要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统计学有差异。脑电图对于患者颅脑外伤程度具有病情评估、临床治疗参考与预后判断的重要作用,其临床价值不低于CT。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术后感染及其防范研究

    收集医院1500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50例并发颅内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患者出现颅脑外伤手术后感染和病人的手术时间,年龄,手术切口,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等,是影响患者出现颅脑外伤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颅脑外伤手术后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等是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能够及早进行预防性处理,可以降低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对脊柱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对脊柱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行脊柱手术病例1000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九型人格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型人格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林秀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新型伤口敷料的价值研究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新型伤口护理敷料用于治疗糖尿足病疗效优于常规敷料,减少对伤口以及周围皮肤的损伤并缩短愈合时间,有效减少换药的次数,降低致残率。

    作者:汤小霞;蒋艳菊;何妙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分析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本区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抽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管理,试验组实施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6%、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4%、2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临床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崔砚峰;杨元敏;谭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应用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后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12月本院实施常规门诊换药护理干预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即开始列入研究范围,在患者完成门诊换药治疗以后,分派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者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P<0.05)。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换药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淑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在吸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研究

    将60例吸烟轻中度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阿奇霉素)和对照组(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每组各3O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ACT评分、AQLQ评分、PEF、FEV1及PC20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ACT评分、AQLQ评分及肺通气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气道高反应性亦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能对吸烟的轻中度哮喘患者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还能提高肺通气功能指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江宏志;张平;郭冠芬;刘慧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3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87例以及同期的非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90例,分别对其血压、体重以及25-羟维生素D3进行测定,记录数据并对比分析其相关性。87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90例非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P<0.05),其分级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老年人群25-羟维生素D3与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曾海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对血透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SHPT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西那卡塞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钙及钙磷乘积均高于对照组,而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甲状旁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西那卡塞与骨化三醇联合治疗血液透析后SHPT疗效确切,能够缩小甲状旁腺体积并降低iPTH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匡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内科诊治的115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资料分为两组,两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周前后运动功能(FMA、BBS及FAC)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指标FMA、BBS、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改善作用。

    作者:杨亚军;周智明;胡方煜;梁木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纳入本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伤椎椎弓根置钉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6个月后伤椎椎弓根置钉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是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世寨;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研究

    入选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和肺部阴影消失的时间。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94.7%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74.7%,(P<0.05)。观察组的患者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和肺部阴影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应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疗效好,患儿的住院时间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用时较短,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罗宗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析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并实施防范措施;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0例做为对照,受当时护理条件的影响,施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评估不足及防范措施不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进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及时评估管道护理风险并实施防范措施,对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华;杜伟娴;陈敏清;王洁芳;涂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间来本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后在原来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治疗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可知,加用甘精胰岛素后,患者三餐餐前及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同时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下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升,以上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不满意时,加用甘精胰岛素,不但能取得显著的控制血糖疗效,而且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均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冯秀娟;李硕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妊娠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选择本院收治的44例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顺利妊娠并已经分娩的产妇,再抽取同期同年龄段没有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健康产妇44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结局、产妇结局等几项指标。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膜早破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产妇宫颈裂伤和产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妊娠和分娩前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不会对分娩方式的选择造成影响,但产妇和新生儿在围产期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

    作者:石元华;石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选取本院4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24例,其中对照组均采用常规CT检查,观察组均采用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不同损伤类型患者经MRI检查的临床表现。检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中韧带损伤11例,半月板损伤8例,骨质改变2例,关节腔积液3例,经临床常规检查、关节镜和手术检查均明确诊断,确诊为100.0%,对照组患者确诊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损伤采用MRI检查,确诊率较高,能够准确反映患者损伤位置、局部病理变化、损伤类型以及病变程度等,诊断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VVH联合HP疗法对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将86例本院在医联体内上转治疗或下转回来康复跟踪随访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CVVH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归转情况。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联合HP疗法能更有效地清除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介质,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陈伟锋;刘俊;陈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尿道折叠术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Ⅱ度以上、并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和器质性病变的患者30例。15例患者施行尿道折叠术设为对照组,15例患者施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设为观察组。分别记录各自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需留置尿管的时间、住院天数,术后1、6、12个月分别随访疗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疼痛的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需留置尿管的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随访中,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组1、6、12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道折叠术组1、6、12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式选择,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优于尿道折叠术,具有简单易行、微创、安全、远期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邓小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妊高征患者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

    选择于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入本院的200例妊高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用0.12%盐酸罗哌卡因和0.21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方式帮助妊高征患者分娩;对照组,使用镇痛药。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妊高征患者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减少患者分娩时承受的疼痛(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正常分娩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问卷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剖宫产率,使产妇的血压更趋平稳,从而降低风险,不影响新生儿预后,效果可靠,可安全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

    作者:张少卿;王向东;黎国良;周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河源地区乙肝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的应用

    了解河源地区乙型肝炎(HBV)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变异特征,探讨HBV YMDD变异与基因分型、DNA载量和HBeAg之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及HBV DNA定量检测。60例乙肝患者中B基因型52例(86.6%),C基因型6例(10.0%),B/C混合基因型2例(3.4%)。B基因型在乙肝患者中所占构成比高,C基因型次之,B/ C混合基因型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B基因型、C基因型及B/C基因型之间HBV DNA载量及HBeAg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检出YMDD变异38例,变异率63.3%;各基因型间YMDD变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YMDD变异的监测对乙肝患者的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抗病毒方案的知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HBV基因分型对病情预测和转归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志剑;黄志东;邝永辉;邓之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花都区基层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临床结局分析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花都区某基层医院普外科就诊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其在治疗期间营养风险和支持手段使用情况,比较住院时长和并发症发生概率。良性疾病者共计135例,恶性疾病患者共计65例。3分以下者共计162例。3分以上者共计38例。罹患肝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大,为63.08%,胃癌为50.77%。胰腺癌为30.77%,胆囊结石,胃溃疡和肝脏囊肿的发生风险较低,胆囊息肉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小,为4.62%。恶性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为38.46%。良性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为14.81%。共计71例患者存在并发症。在此其中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罹患并发症比例为42.11%。无营养风险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比率为33.95%。存在营养风险者使用营养支持,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长显著下降,不存在营养风险者使用营养支持,两项指标非但未下降。反而上升。普外科恶性疾病患者发生营养风险概率较大,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高,对其使用行之有效的营养支持能够全面改善治疗结局。

    作者:任伟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