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复合处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

刘键

关键词:七氟醚, 预处理, 后处理, 复合处理, 心肌保护
摘要: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婴幼儿共6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组、七氟醚后处理组和复合处理组,每组患儿16例,均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记录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复跳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体外循环后1h(T3)、体外循环后6h(T4)时间点采集患儿动脉血,测定血浆cTnⅠ、Mb、CK-MB水平。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组患儿复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4的Mb、CK-MB、cTnI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T0,T3、T4各处理组Mb、CK-MB、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可发挥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但保护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临床特点分析

    选取2010~2014年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并将其列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胎盘床动脉情况,重点观察两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V)以及收缩期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PI、S/D和RI)水平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胎盘床动脉血流参数能够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罗翠娟;罗桃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层医疗机构采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观察

    研究缬沙坦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共4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常规+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及随访结果差异性。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均处于偏高状态,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改善更为明显(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更低(P<0.05)。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可达到明显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吉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纳入10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1组)、100例非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2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观察1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2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预测,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作者:梁为民;郭丽泉;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疗效分析及相关指标影响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1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效果治疗。试验组经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其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异维A酸胶囊治疗的对照组(P<0.05);试验组痤疮患者的皮肤油脂的检测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痤疮患者在皮肤pH值、角质层含水量检测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痤疮患者接受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瘢痕的形成,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雷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绿色通道对前置胎盘大出血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前置胎盘大出血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选取急诊科收治的前置胎盘大出血患者183例,根据有无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分为试验组(n=103)和对照组(n=8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88.35%,对照组为7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胎盘大出血启动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远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和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88例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腹腔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且均行下腹部CT和MRI检测,比较检查后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影像表现、定位和定性。结果88例患者手术或腹腔镜下取组织病理检测,共120个病灶,良性肿瘤50例(65个病灶),恶性肿瘤38例(55个病灶),单侧肿瘤75例,双侧肿瘤13例,MRI检查准确性(96.2%)高于CT准确性(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95.2%)稍高于CT检查(88.2%),特异性(88.9%)稍高于CT检查(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未能区分子宫和卵巢肿瘤8例,未能区分良恶性肿瘤7例,而MRI检查均准确定位和定性。CT和MRI均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具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但MRI准确性更高,定位和定性更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许祥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对标本采集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影响观察

    观察临床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对标本采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影响。记录所有不合格的标本及原因,并做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分析。对样品采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7~12月份样品不合格率同1~6月相比明显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每项检验类型的不合格率都低于1~6月的,也间接说明标准操作程序的优势,其总的不合格率仅为0.23%;对护理人员护理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7~12月患者不满意度同1~6月相比,明显下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满意度高达85%以上,充分表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的满意度在上升。临床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对标本采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影响较大,故应临床上加强注意标准化操作程序。

    作者:梁巧玲;李敏姣;朱惠君;张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终关怀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以近年在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临终关怀的169例癌症晚期患者为对象,分析对比169例癌症患者临终关怀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其中50例癌症晚期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169例癌症晚期患者经临终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50例癌症晚期患者干预后的疼痛分级要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范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肝脏手术患者体温干预护理方法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探讨急诊肝脏手术患者体温干预护理方法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选择40例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体温干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手术室温度及湿度,干预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围术期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干预后观察组温度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湿度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凝血功能中PT、APTT和TT均基本正常,且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寒颤、血小板减少及代谢性酸中毒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做好围术期体温护理,预防和避免低体温的发生,能显著减少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廖小谊;范洁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rotaper镍钛器械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的效果观察

    探讨Protaper镍钛器械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效果。选取收治的150例(共150个患牙)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75颗患牙),研究组采用机动Protaper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Densply手动镍钛根管锉预备根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根管充填成功率、单根管预备的时间、远期疗效。研究组根管充填成功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9.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根管预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研究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研究组随访1年后的成功率为8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taper镍钛器械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的填充效果较佳,缩短治疗时间,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海青;马成祥;宋东霞;张淑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西替利嗪联合多塞平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慢性荨麻疹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用西替利嗪联合多塞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西替利嗪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祖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单用拉莫三嗪,治疗组以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丙戊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代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何学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牙科收治的68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中均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正畸治疗前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牙周序列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疗后牙周附着损失、探针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 P<0.05。采取牙周序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牙齿指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推广运用。

    作者:刘汉珍;岳章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在预防老年患者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研究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5月起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将其应用于200例老年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前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通过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远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调查分析发现,护理风险预警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减少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能有效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

    作者:钟秋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拟蛇百洗液外洗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85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在CO2清除去肉眼可见疣体后,按患者意愿分为3组,A组28例肌肉注射干扰素注射液,B组25例以中药复方蛇百洗液外洗治疗,C组32例采用肌肉注射干扰素注射液和中药复方蛇百洗液外洗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复发率。C组复发率(9.4%)明显低于A组(28.6%)及B组(32%)。A组治愈19例,占28.6%;乙组治愈17例,占68%,C组治愈29例,占90.6%。C组复发率及治愈率与A、B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治疗,蛇百洗液外洗联合干扰素治疗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或单纯肌肉注射干扰素,中药蛇百洗液外洗与肌肉注射α-2b干扰素疗效相当。

    作者:谭锦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传统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VSD技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美观度优良率90.0%与对照组63.3%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减少了换药次数,通过充分填塞伤口死腔消除细菌生存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创口缝合或植皮术,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度高,疗效显著。

    作者:沈伟辉;蒲鹏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危重患者胃肠内置管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

    危重患者常常表现为体内能量代谢紊乱,往往合并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因此,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是改善危重患者疗效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肠内营养由于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率,因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文就危重患者胃肠内置管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前瞻性记忆两种测量方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探讨前瞻性记忆(PM)两种测量方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评估差异。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精神疾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任务前瞻性记忆实验室范式和中文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CAMPROMPT)量表对两者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种测量方法得分,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诊疗价值。治疗前,双重任务实验室范式和C-CAMPROMPT测量均显示: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重任务实验室范式测量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CAMPROMPT测量得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前瞻性记忆损害评估中,实验室范式和C-CAMPROMPT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是C-CAMPROMPT灵敏性更高。

    作者:杨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效果研究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干预组SAS、SDS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术后更好的康复。

    作者:罗惠明;彭喜枝;张丽特;王庆;杨小甜;吴霭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对比研究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和PPH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8.64±9.85min,60.12±10.48ml,8.23±1.61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77±5.20min,28.39±5.33ml,5.17±0.87d;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43±0.48分,5.34±1.37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29±0.52分,2.18±0.75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5%(11/80),3.75%(3/8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外剥内扎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康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胡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