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芳
选取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盲穿法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2、8、12及48h时的VAS评分,以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辅助的次数与例数;12h内,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组组患者(P<0.05),24~48h组间的分数差异性不大(P>0.05)。同时患者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的自我评分时,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在药物辅助方面,24h内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腹腔镜盲穿法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术后12h内镇痛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建;李健;王健;李解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1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效果治疗。试验组经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其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异维A酸胶囊治疗的对照组(P<0.05);试验组痤疮患者的皮肤油脂的检测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痤疮患者在皮肤pH值、角质层含水量检测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痤疮患者接受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瘢痕的形成,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雷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0~2014年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并将其列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胎盘床动脉情况,重点观察两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V)以及收缩期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PI、S/D和RI)水平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胎盘床动脉血流参数能够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罗翠娟;罗桃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和PPH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8.64±9.85min,60.12±10.48ml,8.23±1.61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77±5.20min,28.39±5.33ml,5.17±0.87d;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43±0.48分,5.34±1.37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29±0.52分,2.18±0.75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5%(11/80),3.75%(3/8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外剥内扎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康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胡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研究缬沙坦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共4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常规+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及随访结果差异性。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均处于偏高状态,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改善更为明显(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几率更低(P<0.05)。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可达到明显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吉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4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榕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抽取接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而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所用测定方法为ELISA法,同时对两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营养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补体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较高,且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应加强重视。
作者:夏郁彬;卢娟娟;蔡迎蕾;马于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发现乳腺肿物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92例。将99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恶性组,93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分为良性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CA15-3、CA125以及CEA的检测,对比三组受试者的检测结果以及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恶性组的CA15-3、CA125、CEA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6.77%,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CA15-3、CA125和CEA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且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率,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资料15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156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和效果。结果1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显著改善,血压平稳,血钾与透析之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除去2例患者室性早搏之外,剩余所有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异常现象均消失,5例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血清钾恢复正常,但心电图依旧表现为高尖T波,通过2次透析治疗之后高尖T波消失,3例意识丧失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2h之后意识慢慢恢复。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是快并且有效的治疗措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勇飞;汪洋畅;林少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VEF、LVESD、LVEDD水平、6MWT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6MWT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LVESD、LVEDD、6MWT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能较好地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作者:马国忠;周徐洲;黄宝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及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7例血糖正常人为对照组。采取全部患者的血清,分别测试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观察组在TC、TG以及LDL方面的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HDL方面的测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明显比正常人的高,其中TG、TC、LDL也随之明显提高,表明血脂检验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曾庆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补液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限制性补液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0%)显著低于对照组(3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4.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3.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传统的常规补液方式,限制性补液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杰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对象为8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根据住院编号奇偶随机分成对症组和综合组。对症组护理措施为对症处理,综合组护理措施为综合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肺部感染治愈时间、ICU住院时间、护理工作评分。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症组,肺部感染治愈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症组短,护理工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症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处理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治愈,缩短治愈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雪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34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分别采用LEEP刀和微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和阴道流液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患者为83.5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EEP刀治疗女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微波治疗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其IL-1、IL-10、TNF-α的影响。选择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碳酸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有效率,并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1、IL-10、TNF-α的变化。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IL-10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L-1、IL-10、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喹硫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碳酸锂接近,同碳酸锂一样能显著改善患者IL-1、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建高;朱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及肌腱附着点炎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结合中药大黄、雷公藤、青风藤、制川乌、芒硝、制乳香、透骨草、伸筋草、制没药等煎熬外敷;观察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3.1%(27例),对照组为71.4%(20例),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肌腱附着点炎疗效确切,迅速缓解病症痛苦,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因下颌骨角化囊肿、下颌骨造釉细胞瘤、下颌骨放射性骨髓炎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通过CT扫描下颌骨获得数据,制作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并在模型上同期弯制手术重建所需钛板,并模拟手术,术中利用已弯制的钛板及下颌骨模型进行手术。结果这12例患者均按照术前设计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时间约4~7 h。术后大部分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为Ⅰ期愈合,3例放射性骨髓炎患者伤口开裂,经换药II期愈合。术前三维模拟技术确实能提高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的准确性。
作者:郑军;丘仿松;谢远鸿;洪劲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联合奈达铂75mg/m2”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不良反应。通过新辅助化疗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率至少达85.7%(36/42),疗效评价CR达26.2%(11/42),CR+PR达76.2%(32/42),CR+PR+SD达95.2%(40/42),术后病理及分期、肿瘤细胞G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未对往后的治疗产生影响。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肿瘤病灶的发展、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雷叶青;李海涛;许金凤;陈桂宝;王海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900例,其中46例并发病毒性脑炎,根据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特点,给予消毒隔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控制体温、配置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食的流质饮食等护理。46例患儿住院时间8~21d,平均住院(11.2±5.8)d。全部治愈,无后遗症发生,无1例死亡。在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康复中,精心护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护士应加强观察,制订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计划,及时发现HFMD并发脑膜脑炎,从而减少其从重症向危重症发展,降低死亡率。
作者:唐玉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病毒性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溃疡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在使用干扰素治疗48h后,明显抑制病毒复制,尤其针对抑制V71型和高病毒滴度型的效果更显著(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重症并发症。使用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毒复制,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邓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