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马国忠;周徐洲;黄宝荣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 缺血性心肌病, 左心功能不全
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心功能不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VEF、LVESD、LVEDD水平、6MWT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6MWT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LVESD、LVEDD、6MWT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钠能较好地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肠息肉8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研究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巨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中80例巨大肠息肉患者中有68例(85.00%)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有12例(15.00%)通过手术分切除。全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7d,且在完成手术出院后都接受了3~16个月的复查随访。内镜应用在巨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着安全有效及简便可行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是临床中较为可靠的诊疗方法,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秀鹏;吴东海;丁世华;谭永港;郭海建;刘俊;熊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中青年患者50例,短暂性脑缺血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确诊后检查各组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组中青年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组中青年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是中青年人群中导致脑血管病倾向的指标,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对预测、预后及指导治疗中青年脑血管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何淼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根管充填术同期根尖周刮治术于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性研究

    探讨根管充填术同期根尖周刮治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在2012年3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6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3例病例。对照组采用根尖周刮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根管充填术同期根尖周刮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观察组有6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8.41%。对照组有3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4.7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0例患者对治疗情况感到满意,总满意度为94.34%,对照组有41例患者对治疗情况感到满意,总满意度为77.3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充填术同期根尖周刮治术在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上贵;马登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护理干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的2hPG水平(6.25±1.03)mmol、FBG水平(4.09±1.24)mmol、HbA1c水平(6.00±1.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1.16)mmol、(5.67±1.35)mmol、HbA1(7.45±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胎儿窘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荔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肌腱附着点炎的疗效观察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及肌腱附着点炎患者5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采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结合中药大黄、雷公藤、青风藤、制川乌、芒硝、制乳香、透骨草、伸筋草、制没药等煎熬外敷;观察组2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3.1%(27例),对照组为71.4%(20例),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肌腱附着点炎疗效确切,迅速缓解病症痛苦,治疗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抽取接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而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所用测定方法为ELISA法,同时对两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营养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补体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较高,且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应加强重视。

    作者:夏郁彬;卢娟娟;蔡迎蕾;马于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对比研究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和PPH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8.64±9.85min,60.12±10.48ml,8.23±1.61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77±5.20min,28.39±5.33ml,5.17±0.87d;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43±0.48分,5.34±1.37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29±0.52分,2.18±0.75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5%(11/80),3.75%(3/8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外剥内扎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康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胡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探讨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142例冠心病病。将所有病患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所有病患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所有病患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依从性不良的现象,在进行相关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C的指标和对照组向比明显偏低,高密度脂蛋白-C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数LVEF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观察组病患在治疗1个月之内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的肝功正常,对照组病患有5例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肝功能正常,不良反应较少。和阿托伐他汀相比,利用瑞舒伐他汀对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传统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VSD技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2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美观度优良率90.0%与对照组63.3%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减少了换药次数,通过充分填塞伤口死腔消除细菌生存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创口缝合或植皮术,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美观度高,疗效显著。

    作者:沈伟辉;蒲鹏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间隙的表现及应用价值

    入选符合标准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CT表现,并按照Balthza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96例患者中,CT诊断为单纯水肿性胰腺炎32例(33.3%),其中A级3例,B或C级共24例,D级有5例;急性出血坏死性64例(66.7%),其中43例属为D级,剩余21例为E级。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2%。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胰腺的坏死、出血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有很大价值,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杨荣伟;郑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牛血去蛋白联合奥扎格雷纳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

    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100例后循环缺血病例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双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观察组NIHSS、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更优(P<0.05)。小牛血去蛋白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冠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住院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作为治疗组,正常成年人76例做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对照组不做处理,比较两组血清中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唑来膦酸治疗后30天,全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髋部骨密度有明显的升高(P<0.001),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效果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瘦素有关。

    作者:唐久阳;胡益雄;吴元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山莨菪碱、丹参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组给予山莨菪碱,硫酸镁和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浆粘度、尿蛋白定量、延长孕周、新生儿存活率。两组均较治疗前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大,在改善血浆粘度、尿蛋白定量、延长孕周、新生儿存活率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联合山莨菪碱、丹参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眉;刘彤;黄梅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研究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经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中药穴位贴敷神阙和双肾俞组(B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组(C组)、中药穴位贴敷神阙和双肾俞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组(D组),每组40例。A组常规注射催产素、B组中药穴位贴敷神阙和双肾俞、C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D组中药穴位贴敷神阙和双肾俞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比较4组产后第1、2、3d宫缩疼痛程度及血清TNF-α。四组宫缩疼痛程度比较发现,B、C组与A组在第1、2d无重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d,A组与B组重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中的血清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与A组比较,B、C、D组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D组与B、C组比较,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痛有显著的疗效,是一项经济简便,产妇易于接受的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柳爱兰;张杰英;夏慧;谷风;章青英;唐桂香;郭金妹;欧素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与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老年患者120例,均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记录开腹组患者及腹腔镜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淋巴结清除量,并评价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量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腹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能缩短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推荐临床应用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田清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K-MB、BNP联合心脏Tei指数在小儿重症肺炎的心脏舒张功能评估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全心功能指数(Tei指数)与CK-MB、BNP之间的相关性,寻找重症肺炎患儿早期心功能受损客观诊断指标。方法将98例重症肺炎并左室射血分数(EF值)正常患儿分为舒张功能减退组及正常组,两组分别抽取晨间空腹静脉血化验CK-MB,心脏超声测E/A、E’/E、Tei指数,再将舒张功能减退组分为轻、中、重三亚组,比较各组BNP、CK-MB及Tei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CK-MB、BNP与Tei指数三者的相关性。结果重症肺炎合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儿CK-MB、BNP、Tei指数随舒张功能减退程度加重逐渐升高, CK-MB与BNP及Tei指数之间变化趋势均互呈明显正相关(r=0.786、r=0.824,r=0.872,P<0.05)。结论 Tei指数结合血浆BNP、CK-MB水平可能作为临床评估重症肺炎患儿早期心功能受损的一项方便、快捷、有临床价值的指标。

    作者:叶永芝;钟活志;贺道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和MRI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88例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腹腔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且均行下腹部CT和MRI检测,比较检查后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影像表现、定位和定性。结果88例患者手术或腹腔镜下取组织病理检测,共120个病灶,良性肿瘤50例(65个病灶),恶性肿瘤38例(55个病灶),单侧肿瘤75例,双侧肿瘤13例,MRI检查准确性(96.2%)高于CT准确性(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95.2%)稍高于CT检查(88.2%),特异性(88.9%)稍高于CT检查(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未能区分子宫和卵巢肿瘤8例,未能区分良恶性肿瘤7例,而MRI检查均准确定位和定性。CT和MRI均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具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但MRI准确性更高,定位和定性更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许祥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LEEP刀与微波治疗对宫颈糜烂的疗效对比研究

    选择34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分别采用LEEP刀和微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和阴道流液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患者为83.5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EEP刀治疗女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微波治疗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丹参注射液对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研究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50例患者实施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中的患者,结合丹参注射液和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各项指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 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再出血率较对照组无增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治疗中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再出血率无升高和生存率高,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百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热性惊厥患儿日后癫痫发生与其临床和脑电图特征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日后癫痫发生与其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45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特征进行检查,并分析其与日后癫痫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45例FS患儿中, EEG结果显示正常患儿93例(64.13%);异常患儿52例(35.86%)。患儿出现EEG异常与年龄、FS家族史、发热温度、持续时间、FS类型以及24h内发作次数有关。EEG异常患儿日后发生癫痫39例,发生率为75%。此外EEG显示异常日后发生癫痫患儿中,15例额区放电日后发生癫痫14例(93.33%),19例枕区放电16例(84.21%)发生癫痫,13例Rolandic区放电8例(61.54%)发生癫痫,5例广泛性棘慢波者日后发生癫痫的有1例(20%)。结论 EEG检查异常的FS患儿中,中枕区和额区阵发性异常放电者更容易日后发生癫痫,在临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玉霞;谢鹤;蔡燕杏;钱月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