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玲;李敏姣;朱惠君;张轩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高血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能量监测仪对高血脂老年患者饮食和运动进行治疗,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治疗前运动量少于治疗后,膳食摄入量及能量平衡量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血脂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量化、饮食治疗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医务人员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患者病情。
作者:刘晓;莫锡尚;杨柳青;梁孙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护理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个性化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6%,个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贵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资料15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156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和效果。结果1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显著改善,血压平稳,血钾与透析之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除去2例患者室性早搏之外,剩余所有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异常现象均消失,5例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血清钾恢复正常,但心电图依旧表现为高尖T波,通过2次透析治疗之后高尖T波消失,3例意识丧失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2h之后意识慢慢恢复。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是快并且有效的治疗措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勇飞;汪洋畅;林少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4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榕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钻孔组(55例)和锥孔组(55例),分别采用传统钻孔术与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腔内积液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钻孔组和锥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40/55),90.91%(50/55);锥孔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钻孔组(P<0.05);锥孔组患者术后腔内积液量显著优于钻孔组、术前(P<0.05);锥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钻孔组(P<0.05)。相较于传统钻孔术,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梁武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及感染、血透血流量、并发症等发生情况。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3个月~6个月,其中8例发生导管血栓,分析其血栓形成原因包括导管位置不良2例、导管弯曲3例、导管压迫1例、早期纤维鞘形成2例。6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成功,溶栓成功率为75.00%,2例溶栓治疗失败后拔出中心静脉导管。4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5.00%。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中的一条血管通路,导管位置不良及导管弯曲或压迫、早期纤维鞘形成均可导致血栓形成,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感染,确保血透中血流量。
作者:吴爱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对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应用心血管药物的208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纳入的2080例患者以高血压发病率高(47.1%),其次是冠心病(25.0%),患者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1400例(67.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的2080例患者中,总计有495例患者(23.8%)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中,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及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合理比例分别为125例(24.0%)、249例(25.4%)、47例(23.5%)、25例(22.7%)、15例(16.7%)、34例(18.9%)。在用药不合理的49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173例(34.9%)的治疗过程中存在药物无明显针对性或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现象,120例(24.2%)过度应用或盲目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的,87例(17.6%)药物剂量或剂型或给药方式或给药时间及次数不合理,65例(13.1%)忽略用药禁忌症或配伍禁忌,50例(10.1%)药物治疗方向与临床诊断结果不具有一致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不利于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要加强对该病用药合理性的认识和控制并有针对性的纠正改善,才能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陈远中;吴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应激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对心肌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症患儿,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抵抗组、非抵抗组。同期选择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胰岛素水平、血糖、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心肌酶指标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CTnl均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抵抗组的HOMA-IR 与心肌酶、CTnI 水平均呈正相关(LDH:r=0.684;AST:r=0.638;CK:r=0.725;CK-MB:r=0.775;α-HBOH:r=0.378;CTnI:r=0.831),其中HOMA-IR与CTnI的相关性密切。结论在治疗危重患儿时需要同时给予心肌的保护,以防止因胰岛素抵抗造成患儿的心肌损伤。
作者:刘婉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34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分别采用LEEP刀和微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和阴道流液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患者为83.5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EEP刀治疗女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微波治疗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126例轮状病毒肠炎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并给予补液、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判断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少,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缩短病程,降低住院天数,提高临床疗效,且价格便宜,副作用少。
作者:邵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母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孕周使用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98例早产孕妇及出生的21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并比较不同孕周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治疗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于34周的早产儿其Apgar评分明显高于相应孕周早产儿评分(P<0.05),各孕周早产儿出生体重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产妇的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两组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以促进胎肺成熟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对34周前的早产儿尤其重要。
作者:马新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日后癫痫发生与其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45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EEG特征进行检查,并分析其与日后癫痫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45例FS患儿中, EEG结果显示正常患儿93例(64.13%);异常患儿52例(35.86%)。患儿出现EEG异常与年龄、FS家族史、发热温度、持续时间、FS类型以及24h内发作次数有关。EEG异常患儿日后发生癫痫39例,发生率为75%。此外EEG显示异常日后发生癫痫患儿中,15例额区放电日后发生癫痫14例(93.33%),19例枕区放电16例(84.21%)发生癫痫,13例Rolandic区放电8例(61.54%)发生癫痫,5例广泛性棘慢波者日后发生癫痫的有1例(20%)。结论 EEG检查异常的FS患儿中,中枕区和额区阵发性异常放电者更容易日后发生癫痫,在临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玉霞;谢鹤;蔡燕杏;钱月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联合奈达铂75mg/m2”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不良反应。通过新辅助化疗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率至少达85.7%(36/42),疗效评价CR达26.2%(11/42),CR+PR达76.2%(32/42),CR+PR+SD达95.2%(40/42),术后病理及分期、肿瘤细胞G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未对往后的治疗产生影响。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肿瘤病灶的发展、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雷叶青;李海涛;许金凤;陈桂宝;王海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9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功能。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可有效地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作者:赵士芹;熊宝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1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效果治疗。试验组经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其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异维A酸胶囊治疗的对照组(P<0.05);试验组痤疮患者的皮肤油脂的检测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痤疮患者在皮肤pH值、角质层含水量检测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痤疮患者接受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瘢痕的形成,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雷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颅咽管瘤术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长指标。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身高、身高SDS、GV、IGF-1、骨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原发疾病的病情稳定,复查MRI均未无新发肿瘤及复发迹象,无糖代谢改变、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股骨头滑脱等并发症,无第二性征发育进展表现,5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颅咽管瘤患者在准确评估的前提下,合理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的2hPG水平(6.25±1.03)mmol、FBG水平(4.09±1.24)mmol、HbA1c水平(6.00±1.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1.16)mmol、(5.67±1.35)mmol、HbA1(7.45±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胎儿窘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荔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行外剥内扎术和PPH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8.64±9.85min,60.12±10.48ml,8.23±1.61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77±5.20min,28.39±5.33ml,5.17±0.87d;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43±0.48分,5.34±1.37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分别为9.29±0.52分,2.18±0.75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5%(11/80),3.75%(3/8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外剥内扎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康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胡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88例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腹腔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且均行下腹部CT和MRI检测,比较检查后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影像表现、定位和定性。结果88例患者手术或腹腔镜下取组织病理检测,共120个病灶,良性肿瘤50例(65个病灶),恶性肿瘤38例(55个病灶),单侧肿瘤75例,双侧肿瘤13例,MRI检查准确性(96.2%)高于CT准确性(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95.2%)稍高于CT检查(88.2%),特异性(88.9%)稍高于CT检查(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未能区分子宫和卵巢肿瘤8例,未能区分良恶性肿瘤7例,而MRI检查均准确定位和定性。CT和MRI均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具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但MRI准确性更高,定位和定性更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许祥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16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兰索拉唑口服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根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研究组Hp根治率为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P<0.05);两组患者均无头晕、嗜睡、恶心等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治疗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疗效确切,作用持久稳定,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Hp根除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霁翀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