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中
探讨20例社区慢性咳嗽患者误诊误治情况,总结出导致误诊误治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前车之鉴。将本社区同期收治的20例误诊误治慢性咳嗽患者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误诊误治的原因,为后期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经验。20例误诊误治患者在前期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5例、误诊为慢性咽喉炎的患者为6例、误诊为支气管炎的患者为4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4例、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1例;后期被确诊为咳嗽性哮喘患者为6例、胃食管反流导致咳嗽的患者为3例、变应性咳嗽患者为5例、支气管存在异物的患者为3例、高血压用药后产生咳嗽副作用的患者为3例。经本文研究发现,社区卫生组织中由于部分医生对慢性咳嗽疾病的了解不够深入,临床实践经验较少,重视程度不足,通常会因为在和患者的交流过程中未清楚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询问详细的病情情况,从而使诊断思路不正确,导致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在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对此引起重视。
作者:申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门诊收入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观察组则应用胺碘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4.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和 QRS 波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01);在 PR 间期和 LVEF 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28.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能良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值得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黄月华;张黔桓;彭赟;李勇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手指缺损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64例手指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手指缺损再造中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比较两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指再造后优良率为81.3%,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为62.5%)(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作者:丁德伟;解济红;王洪财;谭轩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短效的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FPG、2h PG、HbAlc 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bAlc 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作者:陈伟斌;梁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然后再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将前哨淋巴结病理情况与后石蜡病理对比。检测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前哨淋巴结的成功检出率,前哨淋巴结与常规病理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前哨淋巴结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率,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率为85.48%(53/62),淋巴管显影率为69.35%(43/62),共检出前哨淋巴结(2.41±1.24)枚,清扫颈淋巴结总数(25.93±3.95)个,在 IV 区与 VI 区检出病例数多、枚数多,术后石蜡病理切片证实有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0.32%(56/62),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敏感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8.71%(55/62)、4.84%(3/6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甲状腺外侵犯者高于甲状腺内侵犯者(P<0.05)、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出现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损伤10例和永久性损伤3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性损伤12例和永久性损伤2例,经治疗后痊愈。前哨淋巴结状况能反映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纳米活性碳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示踪增加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机率。
作者:杨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B 型尿钠肽检测对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患者共116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 B 型尿钠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水平。结果肺源性哮喘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与 B 型尿钠肽相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肺源性哮喘组中 FEV1%<30的血浆超敏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均低于30~50组和50~80组(P<0.05);心源性哮喘组心功能分级不同,血浆 B 型尿钠肽的水平就不同,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检测对于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等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鉴别有积极意义,且易于操作。
作者:韩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8月本院接治的1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照组65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2w 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 BNP 水平、HR 明显低于对照组,6MWT 明显多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浆 BNP 水平和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元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临床株 rpoB 基因的多态性。方法提取NTM 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 DNA,扩增其 rpoB 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10种共27株 NTM 临床株中有8种共14株的 rpoB 基因存在多态性位点,其中脓肿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均发现3个多态性位点。结论NTM 临床菌株的 rpoB 基因存在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在 NTM 分子鉴定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小毛;林丽;毛欣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花都区妇女,500例健康孕妇为试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妊娠各期特异性血清血清胱抑素 C(CysC)浓度,200例健康未孕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的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并测定各级的脑钠肽浓度。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清胱抑素 C 参考值范围分别是妊娠早期0.73±0.15mg/L、妊娠中期1.13±0.19mg/L、妊娠后期1.66±0.28mg/L,健康对照组血清胱抑素 C 参考值范围为0.74±0.11mg/L。心功能 I 级 BNP 浓度63.00±25.45ng/dl,心功能 II 级 BNP 浓度212.78±30.75ng/dl,心功能 III 级 BNP 浓度525.00±150.09ng/dl,心功能 IV 级 BNP 浓度856.76±303.34ng/dl。妊娠早期孕妇血清胱抑素 C 浓度同健康未孕妇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晚期胱抑素 C 浓度同健康未孕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 C 浓度和脑钠肽浓度呈正相关(r=0.524,P<0.05),两者都可以为鉴别诊断妊娠妇女的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作者:蔡雪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创伤性骨折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后第一天以及第十天观察检测患者焦虑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护理后第10天观察患者焦虑情况,发现观察组焦虑情况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顺铂,香菇多糖,贝伐单抗通过胸腔灌注的方法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且均为初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顺铂组、香菇多糖组、贝伐单抗组,采集临床症状并填写临床调查表,记录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腔超声,胸水常规、生化及肿瘤标记物等内容,依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分析,观察三组恶性胸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近期疗效:顺铂组疗效率为56.5%,贝伐单抗组疗效率为63.6%,香菇多糖组疗效率为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与香菇多糖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没有很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根据 KPS 评分,顺铂组改善15例,稳定5例,下降3例,改善率为65.2%;香菇多糖组改善14例,稳定4例,下降2例,改善率为70%;贝伐单抗组改善9例,稳定2例,下降0例,改善率81.8%。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贝伐单抗组优于其他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顺铂组与香菇多糖组的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毒副反应:毒副反应方面,主要出现的为胸痛、发热、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而静脉使用贝伐单抗的不良反应,如出血、充血性心衰、肾病综合征、消化道穿孔等无一例发生,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P<0.05),均为1级,无需药物干预,无一例患者因无法耐受毒副反应而退出。其中香菇多糖组及贝伐单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率要低于顺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生存率:3组间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治疗药物在控制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方面均是安全、可靠并可行的,而贝伐单抗用于胸腔灌注治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短期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并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为患者创造更多的治疗机会,但在给药剂量及次数上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作者:肖佳;翁洁;文芳;罗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所有患者均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5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FBG、2h PBG 水平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FBG、2h PBG 水平、胃轻瘫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满意度分别为94.83%、96.55%,对照组分别为84.48%、87.93%,观察组依从率、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全方位护理有利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杨春华;冯桂芳;欧晓恩;黄云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手术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取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111/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110/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6/120),远低于对照组的10.8%(13/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机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敬伦;罗江兵;余瑞钿;赵鹏洲;杨本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96例经入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8例、联合组48例。常规组根据小儿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恢复影响。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情况比较联合组高达95.8%,常规组仅为83.3%,联合组较常规组疗效好(P<0.05);未治疗时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常规组肺功能恢复情况好(P<0.05)。临床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可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患者疗效好、恢复快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樊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回顾性分析本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资料200例,所有患者全部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对20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统计数据录入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将筛查出的危险因素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肺部感染、手术之前并发症糖尿病、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90min、手术之前并发肾损伤、手术之后射血分数小于等于40%、手术之后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二次换瓣手术和抗凝治疗不恰当属于影响成人心脏瓣膜病预后的危险因素。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通过外科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多样化特点,患者手术之后需要结合自身疾病特点以及有关危险因素实施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许发珍;邬艺忠;周衍彬;江振强;陈凯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诊治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与同期进行体检的9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与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入院时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9.12±8.31μmol/L,对照组为7.52±2.16μmol/L,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的检测结果为16.71±4.85μmol/L,研究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明显升高,在该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郝国庆;张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程对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按手术时间分为 D1(手术时间<30min)、D2(手术时间30~60min)、D3组(手术时间>60min),各组均40例,记录三组术中及术后24h 出血量、体温情况,并分析术前与术后24h 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前三组出血量、体温大小为 D3组>D2组>D1组,术后三组出血量均降低,体温均升高,且D3组出血量36.17±0.39ml、体温38.02±0.43℃高于 D1、D2组(P<0.05);术后24h 内 D3组 CRP、IL-6、WBC 水平明显低于 D1、D2组(P<0.05);D3组并发症发生率20.0%较 D1组5.0%高,D1、D2组及 D2、D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程延长,机体应激反应有升高趋势,且患者出血量、体温发生变化,因而临床需控制好手术时间。
作者:王继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124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管理护理,观察组实施 QCC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管道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滑脱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管理知识知晓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机、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QCC 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意外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机,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陈晓莹;邓少莲;莫丽君;冼燕君;廖小玲;刘火容;谢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经过头颅 CT 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脑卒中类型分成梗死组62例,脑出血组38例,选取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 Q-T 间期离散度情况。结果脑出血组和梗死组相比,QT 间期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是只有 QTc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合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性脑卒中的 Q-T 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梗死性脑卒中 Q-T 间期略微延长,差异不显著。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7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可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
作者:胡椒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