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南昌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174
  • 国内刊号:36-116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60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02第三届)
  • 临床医学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12期文献
  • 线型吻合器Duhamel治疗长段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10例

    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5年5月10例长段型及全结肠型 HD 资料。在开腹或腹腔镜辅助下,切除造瘘口远端肠管,保留直肠约6~12cm,吻合器经肛门将小肠或结肠前壁及直肠后壁侧侧吻合。统计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5例开腹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线型吻合器改良 Duhamel 治疗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安全有效。

    作者:任锋;李苏伊;肖东;毛建雄;张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术前适应手术室环境对患者焦虑和疼痛感的影响研究

    选取150例手术患者,依据术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术前访视,在此基础上,术前1日由主管护师带领观察组患者参观手术室,以对手术器械进行了解。将告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当日记为 T1,将术前访视的当晚记为 T2,对比分析两个时间点两组的焦虑评分情况和术后1日内的疼痛评分情况。T1时间点内,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间点内,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时地引导患者了解手术室内的环境,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减轻其术中疼痛感,效果显著。

    作者:刘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行为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观察

    选取16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6及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护理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黎燕银;骆小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院办院管”模式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分级诊疗的实施探讨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社康试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诊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疗,观察组采用“院办院管”模式下分级诊疗,比较两组诊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诊疗后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控制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诊疗前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 HbA1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常规诊疗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院办院管”模式下的分级诊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对其实施传统护理和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症状自评表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的症状自评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采用 Ridit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置信区间为0.352587~0.502060、对照组的置信区间为0.502513~0.648430,不存在重合区域,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伟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枸橼酸芬太尼在椎间孔镜术超前镇痛中麻醉方案研究

    选择椎间孔镜术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116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 C 组(枸橼酸芬太尼静脉注射)、B 组(枸橼酸芬太尼静脉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 A 组(枸橼酸芬太尼纤维环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记录 PCIA 按压次数、24h 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疼痛程度、疗效。结果与 B 组和 C 组相比,术后4、6、12h A 组术后 PCIA 按压次数更少,术后24h A 组枸橼酸芬太尼更少,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更低,治疗优良率(92.11%)更高(P<0.05)。枸橼酸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较单独枸橼酸芬太尼效果好,而使用纤维环注射麻醉路径则优于静脉注射全麻,能缓解术后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作者:叶泳均;梁智维;郑秀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分析

    选取本院诊治的93例中孕早期胎儿畸形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 A 组(二维超声检查)、B 组(四维超声检查)及 C 组(联合检查)各31例,对三组孕妇的阳性检出率及确诊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孕妇阳性检出率为77.42%,B 组为80.65%,C 组为96.77%,经统计学分析,B 组与 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明显高于 B 组(P<0.05)。四维超声 STIC 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较高,成像动态形象,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中孕早期检测胎儿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案。四维超声 STIC 技术联合二维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卢清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Q-T间期延长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经过头颅 CT 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脑卒中类型分成梗死组62例,脑出血组38例,选取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 Q-T 间期离散度情况。结果脑出血组和梗死组相比,QT 间期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是只有 QTc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合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性脑卒中的 Q-T 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梗死性脑卒中 Q-T 间期略微延长,差异不显著。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RI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120例,同时纳入非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 MRI 表达特点,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 Logistic 分析该病发病的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首次发作距治疗的时间延长、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为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 MRI 表现为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与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是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MRI 表现,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是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陈钜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54例非手术治疗根尖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3~2015年来本院就诊的前牙或前磨牙根尖囊肿患者54例,通过机用 ProTaper 镍钛器械行预备根管、囊腔充分引流以及 Vitapex 根充糊剂超充等方式治疗直径在0.5~2cm2的根尖周囊肿,并分别从临床检查、X 线片和咀嚼功能三方面观察患牙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54例患者中,1例未能复诊,其余53例经过0.5~1年临床观察,痊愈42例(79.25%),有效8例(15.09%),失败3例(5.66%)总有效率94.34%。根尖囊肿囊腔充分引流、根充糊剂超充进入囊腔的方式进行非手术式根尖囊肿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史勇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降低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将124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管理护理,观察组实施 QCC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管道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滑脱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管理知识知晓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机、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QCC 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意外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机,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陈晓莹;邓少莲;莫丽君;冼燕君;廖小玲;刘火容;谢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下颌阻生齿拔除微创拔牙术的应用效果评定及分析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口腔科门诊行下颌阻生齿拔除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凿骨劈冠法拔牙,观察组行微创拔牙技术治疗拔牙,对比两组的拔牙时间、拔牙后疼痛及拔牙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拔牙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拔牙中 VAS 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阻生齿疗效较佳,可缩短拔牙时间,减轻拔牙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林钊锐;覃志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纳米炭应用于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效果分析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然后再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将前哨淋巴结病理情况与后石蜡病理对比。检测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前哨淋巴结的成功检出率,前哨淋巴结与常规病理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前哨淋巴结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率,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率为85.48%(53/62),淋巴管显影率为69.35%(43/62),共检出前哨淋巴结(2.41±1.24)枚,清扫颈淋巴结总数(25.93±3.95)个,在 IV 区与 VI 区检出病例数多、枚数多,术后石蜡病理切片证实有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0.32%(56/62),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敏感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8.71%(55/62)、4.84%(3/6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甲状腺外侵犯者高于甲状腺内侵犯者(P<0.05)、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出现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损伤10例和永久性损伤3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性损伤12例和永久性损伤2例,经治疗后痊愈。前哨淋巴结状况能反映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纳米活性碳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示踪增加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机率。

    作者:杨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研究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3个月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总复发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59%)显著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LA-PDT 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友红;张爱华;易庆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被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止痛药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无切口感染、包裹性积液、肺不张及再次开胸止血等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效果确切,优于传统开胸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尹真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分析

    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11月诊治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与同期进行体检的9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与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入院时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9.12±8.31μmol/L,对照组为7.52±2.16μmol/L,两组相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的检测结果为16.71±4.85μmol/L,研究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明显升高,在该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郝国庆;张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羟糖苷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对比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 植入术)的10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47例(56只眼)术后使用羟糖苷滴眼液(第一组);53例(60只眼)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第二组)。于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收集患者四项干眼症检查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24h、1周、1个月时较术前的干眼症状评分升高,SIT 延长、BUT 缩短,CFST 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第一组干眼症量表评分,CFST 评分较第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酸钠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早期及中期的观察中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不适症状。

    作者:陈永铃;杨婷婷;卢亚梅;周元清;邓洁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环扎子宫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致大出血的疗效研究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9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环扎子宫的方式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纱布填塞进行止血,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止血干预时出血量、干预后出血量、干预时间、总输血量上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7.8%,对照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扎子宫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致大出血可增加保胎天数、缩短子宫复旧时间、增加胎儿出生时体重,并能有效的减少干预前、干预时、干预后的出血量以及总输血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李枫光;庹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内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随访调查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社区家庭访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心理健康、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家庭访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古彩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两种静脉留置针在NICU静脉输液中应用的效果探讨

    将2015年1~12月120例笔者所在医院 NICU 收治的新生儿纳入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颈静脉穿刺。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颈静脉首针穿刺成功56例(93.33%),股静脉首针穿刺成功58例(9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8,P>0.05)。股静脉穿刺组患儿渗血、感染、堵塞、脱落、静脉炎发生数均低于较颈静脉穿刺组,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字2=19.64,P<0.01)。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在 NICU 的救治中,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春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恶性胸腔积液胸腔注药治疗48例疗效观察

    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因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根据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用博莱霉素胸腔注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顺铂胸腔注入治疗,根据胸腔注药治疗后疼痛感的程度、胸水量作出对应比较及不良反应的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病情的缓解效果比较,观察组控制胸腔积液的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为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经胸腔注药治疗后,胸水减少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注药治疗后胸膜增厚持续周数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博莱霉素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行产检产妇2159例,均给予二维超声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对疑似胎儿畸形再联合应用四维超声进行确诊,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研究2159例产妇中,共有2231例胎儿,其中146例(6.54%)胎儿出现畸形,神经系统畸形51例,四肢畸形19例,胸壁畸形18例,泌尿系统畸形18例,头面部畸形10例,心脏缺损10例,其他20例。本研究中经临床确诊,共有146例胎儿出现畸形,其中,二维超声确诊例数为120例(82.19%),显著低于四维超声的139例(9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使用二维超声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四维超声,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临床应用价值巨大。

    作者:张臻;庞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人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危险因素研究

    回顾性分析本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资料200例,所有患者全部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对20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统计数据录入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将筛查出的危险因素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肺部感染、手术之前并发症糖尿病、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90min、手术之前并发肾损伤、手术之后射血分数小于等于40%、手术之后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二次换瓣手术和抗凝治疗不恰当属于影响成人心脏瓣膜病预后的危险因素。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通过外科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多样化特点,患者手术之后需要结合自身疾病特点以及有关危险因素实施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许发珍;邬艺忠;周衍彬;江振强;陈凯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Foley’s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择有引产指征、宫颈不成熟伴至少1个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 组60例采用Foley's 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引产,B 组60例采用单纯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宫颈 Bishop 评分变化、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不良反应等。研究组促宫颈成熟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ey's 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比娟;黄玉英;钟柳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值在妊娠期孕妇心功能的评估意义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花都区妇女,500例健康孕妇为试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妊娠各期特异性血清血清胱抑素 C(CysC)浓度,200例健康未孕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的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并测定各级的脑钠肽浓度。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清胱抑素 C 参考值范围分别是妊娠早期0.73±0.15mg/L、妊娠中期1.13±0.19mg/L、妊娠后期1.66±0.28mg/L,健康对照组血清胱抑素 C 参考值范围为0.74±0.11mg/L。心功能 I 级 BNP 浓度63.00±25.45ng/dl,心功能 II 级 BNP 浓度212.78±30.75ng/dl,心功能 III 级 BNP 浓度525.00±150.09ng/dl,心功能 IV 级 BNP 浓度856.76±303.34ng/dl。妊娠早期孕妇血清胱抑素 C 浓度同健康未孕妇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晚期胱抑素 C 浓度同健康未孕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 C 浓度和脑钠肽浓度呈正相关(r=0.524,P<0.05),两者都可以为鉴别诊断妊娠妇女的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作者:蔡雪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在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对减少并发症也有极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40例,40例患者依照其病变范围和病变分期情况,接受不同程度的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40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在鼻内镜下切除肿瘤,患者中没有出现眶内和颅内并发症,手术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显示,5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2.5%。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患者出血量比较少,视野清楚,手术之后为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重点。

    作者:何建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选取本院2005年1~12月收的肠梗阻96例患者。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两组,将应用 X 线平片诊断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应用 GE 双排螺旋 CT 诊断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疾病临床诊断结果和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梗阻原因、梗阻部位与梗阻符合率68.52%、79.63%与94.44%均较对照组35.71%、52.38%与69.05%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患者应用双排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效果与价值较高,能够明确梗阻部位与具体原因,提高诊断符合率,从而为临床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周敬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切口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将本院30例小切口阑尾炎手术与3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小切口组胃肠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40,P=0.0003)。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可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马洪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例社区慢性咳嗽患者误诊误治的临床观察

    探讨20例社区慢性咳嗽患者误诊误治情况,总结出导致误诊误治的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前车之鉴。将本社区同期收治的20例误诊误治慢性咳嗽患者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误诊误治的原因,为后期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经验。20例误诊误治患者在前期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5例、误诊为慢性咽喉炎的患者为6例、误诊为支气管炎的患者为4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4例、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为1例;后期被确诊为咳嗽性哮喘患者为6例、胃食管反流导致咳嗽的患者为3例、变应性咳嗽患者为5例、支气管存在异物的患者为3例、高血压用药后产生咳嗽副作用的患者为3例。经本文研究发现,社区卫生组织中由于部分医生对慢性咳嗽疾病的了解不够深入,临床实践经验较少,重视程度不足,通常会因为在和患者的交流过程中未清楚的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询问详细的病情情况,从而使诊断思路不正确,导致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在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对此引起重视。

    作者:申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绝经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骨质疏松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同健康对照组做焦虑抑郁评分调查、健康状况调查与激素水平检测,分析焦虑、抑郁状态对骨质疏松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与焦虑抑郁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个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上的评分表现均不如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FSH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同骨密度呈负相关,骨密度同个人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绝经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骨质疏松和生活质量有严重负面影响,要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健康状况,减轻骨质疏松风险。

    作者:冯秀娟;张立新;石红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输卵管妊娠不同术式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研究

    选取我院妇科2015年4月~2016年2月接诊的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60例,甲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乙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以及术后六个月的恢复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手术后的1个月和6个月,甲组的 FSH 和 LH 水平均明显比乙组低,E2、P 以及 T 水平均明显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6个月,甲组患者的排卵与妊娠情况均明显优于乙组,而月经异常与围绝经期综合症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的卵巢的储备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该采用保守性的手术方式来保护卵巢功能。

    作者:曾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Thera-Band训练和关节松动术对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8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成 Thera-Band 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磁热疗法和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短波、磁热疗法和 Thera-Band 训练带、平衡板训练。分别于入选时和治疗第5天及第6周后使用疼痛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erg 平衡量表及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分,并在6个月后电话随访有无踝关节再扭伤。结果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 VAS、Berg 平衡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治疗组主观疼痛度较对照组减轻,Berg 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6个月后回访的治疗组复发率为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Thera-Band 康复系统训练和关节松动术均能明显改善踝关节扭伤后的疼痛及功能障碍,而 Thera-Band 训练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预防作用。

    作者:彭思萍;李文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女性Ⅱ、Ⅲ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90例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接收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改良根治术手术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要低(P<0.05);经12~36个月随访,试验组病例全部存活,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对照组局部复发7例,5例远处转移,其中3例死亡。保乳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美观评价优38例,良5例,差2例,外形优良率95.6%。女性Ⅱ、Ⅲ乳腺癌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保乳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保持良好乳房外形,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毛岸云;张锡贵;倪武;梁国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处肝切除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9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多处肝切除手术治疗,将另外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多处肝切除手术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可将其作为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有效治疗方法推广运用。

    作者:樊启源;贺志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非营养性吸吮对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探索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将128例新生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71例),在采足跟血前1min、穿刺后15s、1min、2min、3 min 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并在穿刺1min 后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采血后15s、1min,两组新生儿心率、呼吸较采血前明显加快(P<0.01),穿刺后3min 恢复穿刺前水平;两组新生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仅在足跟采血后15s 有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非营养性吸吮可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在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尹焕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6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 CT 以及MRI 进行诊断,探究其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性。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MRI 诊断检出率为87.69%(57/65),CT 诊断检出率为60.00%(39/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I 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对股骨头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测图像层次丰富,能够清晰的检测到患者的骨髓细节,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56例检测发现胰腺肿块的患者均行超声和多排螺旋 CT 多期扫描检查,统计多排螺旋 CT 多期扫描和超声技术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病例数,结合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记录并对比分析胰腺癌患者和胰腺炎患者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的 CT 值。多排螺旋 CT 检查胰腺癌的准确率为90.69%,而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51.16%,多排螺旋 CT 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检测技术,且胰腺癌患者的CT 值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明显高于非胰腺癌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排螺旋 CT 多期扫描辅助诊断胰腺癌可减少误诊率、漏诊率,提高癌症检出率,并能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和影像依据。

    作者:杨荣伟;刘栋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单孔微创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

    回顾分析近两年来采用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48例与双孔4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后2、24h 疼痛 VAS 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症状全部缓解。两组间术后2、24h的 VAS 评分、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单孔微创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与双孔相比,均取得了满意的手术结果。但单孔较双孔在创伤疼痛、住院时间及美容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胡寿祥;谢汉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脑电图60例诊断分析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60例一氧化碳中毒伴迟发性脑病患者与60例未伴发迟发性脑病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例数及脑电波所占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脑电图中度异常率、重度异常率均明显更高(P<0.05),界限性异常率、轻度异常率均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β波、α波所占比例均明显更低(P<0.05),θ波、δ波所占比例均明显更高(P<0.05)。在一氧化碳中毒伴发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脑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初菊;黄生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炎术后出血的防治分析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2例152个膝关节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术中松解截骨软组织,对假体安装前后的创面有效处理以及术后引流方法等措施,对失血量的降低给予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术前停止利用抗凝剂,术中完全止血以及术后加压包扎与冷疗等不同措施的改良,患者在术中的失血量为0.1~0.3(平均0.2)L,患者术后引流失血量0.1~0.25(平均0.175)L。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对软组织的创面的充分止血,选择适宜大小的假体,选择骨水泥对部分外露骨面实行填塞,术后利用冰袋对伤口附近冷敷,能够促使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后大量失血的现象明显降低。

    作者:陈铭;郑民庆;陈霖;王敏聪;张光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择取本院2012年9月~2015年1月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乙组应用达菲林,丙组术后不给予药物辅助治疗。观察三组疗效,比较病情复发情况。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7.5%,乙组为95.0%,丙组为77.5%。甲、乙两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三组的病情复发率依次为5.0%、7.5%、27.5%。甲、乙两组明显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对患者辅以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预防病情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何洁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疗效观察

    选取我中心2012年2月~2014年6月辖区内新纳入管理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以分级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监测和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在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检测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可以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是一种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作者:安秀莲;佟美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弱精症患者精子线粒体的相关研究分析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弱精症患者,采用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监测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 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I 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精子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钙离子含量。与正常精子相比,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 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I 在弱精症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在弱精症患者中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钙离子含量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人精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 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II 表达降低,凋亡率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是精子活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敦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8月本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均行保肛术,将其中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9%(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排气排便(3.0±0.5)d、恢复进食时间(3.1±0.4)d、住院时间(12.0±2.5)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保护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可有效缩短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进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徐杰;吴继营;曾彩华;蔡徐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效果对比分析

    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98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展开所有胆囊息肉患者的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的切口长度、患者的疼痛评分、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所有胆囊息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在切口长度、患者的疼痛评分、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几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胆囊息肉患者(P<0.05)。观察组在疾病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胆囊息肉患者(P<0.05)。对于胆囊息肉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加以临床治疗,对于患者的病变性质可以进行有效明确,针对功能良好胆囊可以进行有效保留,终获得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黎炳尧;曾海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孤独症儿童数字化干预的疗效分析

    87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结合仿生海豚音的视听觉统合训练,每天45min,15d 为一疗程,间隔2个月后开始下一疗程,评估其治疗前后的孤独症特征性症状,结合治疗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比。结果经比较第一、二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研究对象的特征性症状可见,眼神交流、模仿动作、想象性游戏、模仿语言以及重复和刻板动作5项指标差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相较于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后不同指标的改善率为8.0%~26.4%,第二疗程相较于第一疗程结束后改善率为42.5%~64.3%,综合连续两疗程改善率为50.6%~67.8%,连续两个疗程前后的 ABC 分值显著改善(P<0.01),且年龄越小,改变分值越大。数字化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眼神交流、模仿动作、想象性游戏、模仿语言,减少重复和刻板动作,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比较肯定。

    作者:李坚旭;李慧娟;汪月娟;胡效荣;崔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前应用临床分析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自愿要求进行无痛人流术的6~9周早孕、无阴道分娩史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术2h 阴道上药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用药,比较两组孕妇的无痛人流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宫颈扩张程度、镇痛麻醉效果以及其他手术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前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宫颈扩张难度,减少出血量和丙泊酚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静娴;菜小红;谢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86例临床分析

    16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催产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评估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及产后2h、产后24h 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舒张压及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对血压影响小,值得应用。

    作者:叶晓丹;龙湛红;杨燕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8月本院接治的1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照组65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2w 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 BNP 水平、HR 明显低于对照组,6MWT 明显多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浆 BNP 水平和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元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96例经入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8例、联合组48例。常规组根据小儿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恢复影响。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情况比较联合组高达95.8%,常规组仅为83.3%,联合组较常规组疗效好(P<0.05);未治疗时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常规组肺功能恢复情况好(P<0.05)。临床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可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患者疗效好、恢复快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樊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临床对比研究

    选择本院2010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92.0%,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磺达肝癸钠治疗肺栓塞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及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晓黎;杨秀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症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外感高热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疗效以及咳嗽、退热及咽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外感高热病症患者采取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冰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短效的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FPG、2h PG、HbAlc 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bAlc 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作者:陈伟斌;梁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评价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共60例。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0.6 MAC、1.0 MAC、1.3 MAC,各浓度均维持15min,记录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结果与麻醉前比较,0.6 MAC、1.0 MAC、1.3 MAC 的 BIS、动脉血压、体温值均降低(P<0.05);1.0 MAC、1.3 MAC 的 BIS、动脉血压、体温值低于0.6 MAC(P<0.05);1.0 MAC、1.3 MAC 的术中 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 MAC、1.0 MAC、1.3 MAC 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术后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0.6 MAC 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心率均显著低于1.0 MAC 及1.3 MAC,术后动脉血压显著高于1.0 MAC 及1.3 MAC(P<0.05);不同麻醉深度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显示随着七氟醚浓度增高 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降低,麻醉深度监测仪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应用前景。

    作者:廖亿粦;林跃华;钟瑜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镇静效果对比

    选取本院在2013年7月~2015年4月收治妇科手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硬膜外麻醉,依照麻醉药物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8例,甲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乙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分析镇痛效果。结果甲组手术5min(3.16±0.27)分、15min(4.29±0.74)分和手术完毕后镇静评分(4.26±0.31)分显著高于乙组手术5min(2.30±0.85)分、15min(2.85±0.53)分和手术完毕后(3.01±0.26)分(P<0.05),患者给药15min、手术开始15min MAP 均显著降低,但差异不明显,给药15min、手术开始15min、手术完毕后 HR、RR 显著降低,乙组患者 HR、RR下降程度显著高于甲组(P<0.05),甲组给药15min、手术开始15min、手术完毕后 BIS 均显著低于给药前和乙组(P<0.05),患者 SpO2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甲组术中躁动(6.9%)、心动过缓(6.9%)、低血糖发生率(6.9%)显著低于乙组躁动(10.3%)、心动过缓(10.3%)、低血糖发生率(25.9%)(P<0.05)。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黎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顺铂、香菇多糖及贝伐单抗灌注治疗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香菇多糖,贝伐单抗通过胸腔灌注的方法治疗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且均为初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顺铂组、香菇多糖组、贝伐单抗组,采集临床症状并填写临床调查表,记录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腔超声,胸水常规、生化及肿瘤标记物等内容,依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分析,观察三组恶性胸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近期疗效:顺铂组疗效率为56.5%,贝伐单抗组疗效率为63.6%,香菇多糖组疗效率为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与香菇多糖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没有很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根据 KPS 评分,顺铂组改善15例,稳定5例,下降3例,改善率为65.2%;香菇多糖组改善14例,稳定4例,下降2例,改善率为70%;贝伐单抗组改善9例,稳定2例,下降0例,改善率81.8%。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贝伐单抗组优于其他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顺铂组与香菇多糖组的改善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毒副反应:毒副反应方面,主要出现的为胸痛、发热、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而静脉使用贝伐单抗的不良反应,如出血、充血性心衰、肾病综合征、消化道穿孔等无一例发生,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P<0.05),均为1级,无需药物干预,无一例患者因无法耐受毒副反应而退出。其中香菇多糖组及贝伐单抗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率要低于顺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生存率:3组间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治疗药物在控制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方面均是安全、可靠并可行的,而贝伐单抗用于胸腔灌注治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短期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并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为患者创造更多的治疗机会,但在给药剂量及次数上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作者:肖佳;翁洁;文芳;罗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疗法与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疗法。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黄斑厚度、视力矫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出血、晶状体混浊加重、眼内炎等并发症。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中,与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疗法比较,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疗法的效果更佳,可普及。

    作者:潘竹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雌激素联合钙剂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催产素10 U 加0.9%生理盐水500ml 静脉滴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雌激素联合钙剂治疗,比较两组高危孕妇患者2h 内出血量、2~24h 内出血量及子宫切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 内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578.4±230.1ml vs 879.6±35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24h 两组患者出血量分别为(103.6±69.7)ml、(165.4±65.9)m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例给予全部子宫切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无子宫切除术及死亡病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疗后有1例出现恶心反应,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疗后1例出现恶心,两组都无呕吐和血栓形成。2例患者均未做特殊处理,均可自行缓解。雌激素联合钙剂预防产后出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岑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0例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给予醋酸钙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观察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醋酸钙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钙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状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疗后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醋酸钙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治疗高磷血症,在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患者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郑伟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初步评定及分析

    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64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呋塞米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 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门诊收入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观察组则应用胺碘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4.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和 QRS 波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01);在 PR 间期和 LVEF 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28.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能良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值得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黄月华;张黔桓;彭赟;李勇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在儿童机械通气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用药后 RAMSAY 评分(3.6±0.8)分与对照组(2.5±0.7)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 FLACC 评分(2.2±0.5)分与对照组(3.4±1.2)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心率(111.4±10.6)次/min、呼吸频率(22.3±2.4)次/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124.6±10.5)次/min、(27.4±2.5)次/min,动脉氧分压(92.8±12.9)mm Hg 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3.6)mm Hg,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时,镇静镇痛效果均能明显提升,且能改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效果显著,可在儿童机械通气中推广运用。

    作者:朱明;罗彩梅;刘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1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患展开调查研究,依照随机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两组病患均应用常规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的卡维地洛,从每次6.25mg,2次/d,开始根据病患的临床反应及药物疗效,14d 后药物剂量增加至12.5mg,2次/d,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通过3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6.3%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字2=7.3138,P=0.0068)。研究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010,P=0.7506)。卡维地洛对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降低心衰病患者猝死的风险。

    作者:黄昌宁;毛晓莲;陈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 ASAⅠ~Ⅱ妇科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镇静,B 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对比两组患者给药10 min、30 min、60 min、90 min 的 OAA/S 评分和遗忘程度。观察组 OAA/S 评分和遗忘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动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临床手术患者采取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优于单用咪达唑仑,但是在使用时要注意患者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作者:肖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滴鼻对老年经鼻插管全麻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选取我院102例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三组均34例,术前分别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滴鼻0.5ml,中剂量组1.0ml,高剂量组1.5ml 滴鼻,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2d 简易智力状态评估表(MMSE)评分及给药前、给药后5min、给药后10min、给药后30min 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胸肺顺应性(Comp)变化。结果术后1、2d 低剂量组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1、2d 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随剂量提高 MMES 评分呈现递减趋势,术后1、2d 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三组 Raw 及 Ppcak 开始降低,剂量越高则降低幅度越大,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三组 Comp 升高,剂量越高则上升幅度越大,但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0.5ml、1.0ml、1.5ml 三种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滴鼻均可降低全麻患者气道阻力及压力,并提高胸肺顺应性,但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显著。

    作者:刘学慧;陈远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E胶丸外擦阴部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体会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更年期阴道炎患者中选取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对照组60例更年期阴道炎患者予以醋酸清洗液及保妇康栓联合治疗,观察组60例更年期阴道炎患者予以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 E 胶丸进行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 E 胶丸外擦阴部治疗更年期阴道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秀敏;罗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佳剂量研究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 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接受大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B 组患儿接受中等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C 组接受小剂量蒲地蓝口服液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 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为(69.13±14.72)h,明显长于 A、B 两组(P<0.05);同时 C 组患儿白细胞复常时间为(84.27±10.93)h,均长于 A、B两组(P<0.05);C 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 A、B 两组(P<0.05)。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建议采用中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方案治疗,其疗效好,患儿体温复常时间快,白细胞计数稳定时间短,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琼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本院60例患者于2011年9月~2015年4月收治者中抽选,按照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对照组(卡马西平)、研究组(奥卡西平),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的疾病缓解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的疼痛度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奥卡西平疗法作用突出,可减轻疼痛度,预防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王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在结核性脓胸清除术+胸膜剥脱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研究

    临床纳入113例行结核性胸膜炎、脓胸手术的患者,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采用芬太尼+地佐辛+格拉司琼静脉自控镇痛作为对照组,另57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地佐辛+格拉司琼静脉自控镇痛作为观察组。术后1h 两组患者 MAP、HR、RR 以及 SpO2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h,对照组呼吸情况波动幅度较大,观察组较平稳,两组有差异,P<0.05;术后24h 两组呼吸情况无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 T0、T1、T2以及 T3时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 T0、T1、T2以及 T3时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舒芬太尼在结核性脓胸清除术与胸膜剥脱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显著,呼吸情况平稳,镇静效果较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传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全方位护理体会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所有患者均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5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FBG、2h PBG 水平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FBG、2h PBG 水平、胃轻瘫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满意度分别为94.83%、96.55%,对照组分别为84.48%、87.93%,观察组依从率、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全方位护理有利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杨春华;冯桂芳;欧晓恩;黄云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满意度及相关评分观察

    对采用胺碘酮治疗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疗效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行胺碘酮治疗的96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及护理,观察组则加用胺碘酮治疗,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72.92%(35/48),观察组为97.92%(47/4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 SAS、SDS 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上给予胺碘酮提高疗效,给予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了对抗疾病的信心。

    作者:廖士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延续护理有利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的护理分析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试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捐献者持续献血的意愿。结果试验组中持续献单采血小板人数、成为献血志愿工作者人数、和成功招募献血者人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不再捐献血小板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用延续护理能显著增加再次献血率,值得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曾娟;林巧核;张倩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改善低龄初产妇产后不良心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低龄初产妇86例,随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产妇围产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产后泌乳情况和新生儿体重。结果观察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低龄初产妇产后不良心理,促进产妇产后泌乳。

    作者:周明芳;黄小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吸入综合征的社区居家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选择9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后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社区居家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老年人的护理依从性、社区居家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发生误吸次数和再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吸入综合征患者采取社区居家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误吸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

    作者:陈建新;汤文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72例小儿哮喘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7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可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

    作者:胡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防性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盆腔手术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42例。A 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B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并发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A 组(P<0.05)。预防性护理应用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妇分娩中助产士护理的质量影响研究

    选取126例本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娩,观察组采取助产士护理分娩,对比两组护理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h 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 HAMD 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以助产士护理,可以缩短总产出时间而降低产妇痛苦,对母婴结局有利影响,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金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手术室的手术患者320例,患者均配合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率情况。观察组感染率较对照组感染率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484,P<0.05)。严格控制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感染高发,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丽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基层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从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8%)明显高于对照组(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6.197, P<0.05)。在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能够融洽医护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雪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过渡期护理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低体重早产儿共17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过渡期护理,并做好出院后随访工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基本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3个月内患儿再次发病仅有2例,占2.4%,对照组3个月内患儿再次发病为18例,占21.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儿出院3个月内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低体重早产儿实施过渡期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体重增长,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保证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周玲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诊治与心理护理

    将本院近期接收的80例上消化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实施急诊内镜诊治,基于此,干预组患者施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以及止血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2.5%)明显少于对照组(75.0%),生存质量评分和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急诊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眼球不同按摩护理方式对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家属协助按摩护理,观察组采用自行按摩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出院时与术后90d 的眼压与术后90d 的按摩护理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90d 的眼压低于出院时的眼压(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90d 的眼压明显高于出院时的眼压(P<0.05);对照组术后90d 眼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90d 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家属协助按摩护理相比,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自行进行有效的眼球按摩护理,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与眼压的有效控制,促使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

    作者:戎秋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揿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中的应用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76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揿针疗法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日常生活行为指导、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等临床护理路径。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总显效率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配合揿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椎动脉供血情况,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诚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

    将本院骨科接诊的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ROM)测评结果、手指握力、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测评结果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自理活动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 ROM 各个指标测评结果、手指握力、STEF 测评结果及 FIM 自理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予以综合康复护理,不仅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同时改善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强化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抽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共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强化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试验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性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爱娟;汪细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应用效果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9782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的调查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对照组,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输液环境、静脉穿刺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意识、健康教育等5个方面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护理投诉事件有所下降(P<0.05)。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赢得社会认可的好保证。

    作者:黎瑞仪;谭志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创伤性骨折80例护理干预对焦虑的影响

    创伤性骨折患者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后第一天以及第十天观察检测患者焦虑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护理后第10天观察患者焦虑情况,发现观察组焦虑情况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患者行为干预的护理观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例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强化,均干预3个月,干预结束采用自拟问卷表分析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胰岛素注射知识、血糖监测知识、低血糖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与胰岛素抗体(IA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掌握率92.9%及治疗依从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1.4%(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 HbA1c6.54±0.16%、GAD 阳性率42.9%、IAA 阳性率45.2%与对照组7.83±1.25%、64.3%、66.7%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19.0%(P<0.05)。加强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患者行为干预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春花;黄秉文;蔡春媚;周砚;杨春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相关工作的意义分析

    选择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入院的产科孕妇120例,按照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研究组选择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产程时长、疼痛时间、分娩方式及自然分娩率。对照组选择自然分娩的例数是23例,自然分娩率为38.33%;研究组选择自然分娩的例数是58例,自然分娩率为96.67%,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产科新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推动自然分娩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霞;成厚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择在本院胃肠外科住院并行置管的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15年3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管道的操作技能培训,规范管道的操作流程,并对管道后加强护理等,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护理管道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以及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本科室护理的管道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大大提升,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不断规范管道的技术操作流程,可以降低胃肠外科管道中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外科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华;阮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对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改良护理和训练的效果分析

    选取我本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全部精神病患者均行常规训练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改进护理对策,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进护理对策。结果护理、训练前,两组患者 NOSIE-30、SDSS 与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训练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护理和训练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化浊清肝汤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124例临床疗效探讨

    将12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化浊清肝汤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其主要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相关指标 TG、TC、ALT、AS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化浊清肝汤治疗脂肪肝患者效果显著,有临床采用价值。

    作者:王家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3例。甲组应用常规西医用药方案,乙组在甲组相同用药的基础上加以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溃疡处的病理改变。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甲组,临床疗效评定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评定上乙组均高于甲组。香砂六君子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加快恢复,提倡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远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透析患者失眠效果观察

    2012年1月~2015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透析患者中,选取86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加用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 PSQI 评分由11.47±1.25降至6.05±2.13,且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对透析患者的失眠症状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失眠状况,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吴爱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B型尿钠肽检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B 型尿钠肽检测对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患者共116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 B 型尿钠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水平。结果肺源性哮喘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与 B 型尿钠肽相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肺源性哮喘组中 FEV1%<30的血浆超敏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均低于30~50组和50~80组(P<0.05);心源性哮喘组心功能分级不同,血浆 B 型尿钠肽的水平就不同,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检测对于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等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鉴别有积极意义,且易于操作。

    作者:韩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次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危险因素,为预防稽留流产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共收治稽留流产60例,其中多次稽留流产26例,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多次稽留流产纳入多次组,单次稽留流产纳入单次组,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次组年龄(32.2±5.2)岁,高于单次组(24.6±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胚胎绒毛染色体阳性、生殖器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男方精液常规异常率高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P=0.033)、胚胎绒毛染色体阳性(P<0.001)、黄体功能不足(P=0.019)以及配偶精子异常(P=0.025)等为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与年龄、畸形、黄体功能、配偶精子质量等因素有关,应在早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郑晓霞;陈佩珊;张燕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急性脑梗死组91例、对照组51例。研究 Lp-PLA2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急性脑梗死发生、进展与复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9.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清 Lp-PLA2水平是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 Lp-PLA2水平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有斑块者的均高于无斑块者(P<0.05),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组(P=0.004)。血清 Lp-PLA2水平复发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P<0.05)。血清 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300,P<0.01)。结论高血清 Lp-PLA2水平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 Lp-PLA2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性有关。复发脑梗死组血清 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张尤桥;何丽艳;容宇;李洪标;陈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型三阶段疗法对肛周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2、IFN-γ、IL-6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 IL-2、IFN-γ以及 IL-6变化情况40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8.12%,对照组复发率为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 IL-2、IFN-γ及 IL-6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三阶段疗法可以提高肛周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以及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以及远期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比较。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 I、II、III 组,每组40例患者。比较三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月、6月膝关节 Lysholm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VAS 评分、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时,Ⅰ、Ⅱ比较和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两两比较时,Ⅰ、Ⅲ比较和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就术后3月内恢复效果来看,术中保护鹅足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方式。但在术后6个月时,修复重建鹅足组的膝关节功能也有较好的恢复。

    作者:曾思平;叶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儿童哮喘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哮喘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4例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哮喘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性别、发病年龄、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早产、母乳喂养、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程的因素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和喜鱼饮食;其中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不同性别的哮喘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病年龄较低、早产、非母乳喂养的哮喘患儿预后情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预后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因此,哮喘患儿应在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作者:胡梅华;林岳华;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根尖微创手术封闭根尖孔治疗根尖周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根尖微创手术封闭根尖孔治疗根尖周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根尖周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行根尖微创手术(包括翻瓣、去骨开窗、根尖切除、超声倒预备、无机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TA)倒充填)。结果12个月后,治疗成功73例(91.3%),患者年龄(字2=0.026, P=0.873)、牙位分布(字2=0.004,P=0.950)与手术预后无关。患牙病损直径大小与预后相关,当病损直径≥10mm时,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471,P=0.034)。结论根尖微创手术封闭根尖孔治疗根尖周病变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邬琪;冷颖;段昌华;刘宇明;罗蝶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数字医学技术在手指缺损再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手指缺损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64例手指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手指缺损再造中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比较两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指再造后优良率为81.3%,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为62.5%)(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作者:丁德伟;解济红;王洪财;谭轩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给予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棘突咬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脊髓横截面积、脊髓成角畸形、脊柱不稳病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实现了解剖复位,减少了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保证了脊柱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活动度,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脊柱不稳、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丹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手术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取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111/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110/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6/120),远低于对照组的10.8%(13/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机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敬伦;罗江兵;余瑞钿;赵鹏洲;杨本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rpoB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分析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临床株 rpoB 基因的多态性。方法提取NTM 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 DNA,扩增其 rpoB 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10种共27株 NTM 临床株中有8种共14株的 rpoB 基因存在多态性位点,其中脓肿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均发现3个多态性位点。结论NTM 临床菌株的 rpoB 基因存在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在 NTM 分子鉴定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小毛;林丽;毛欣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20例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程对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程对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按手术时间分为 D1(手术时间<30min)、D2(手术时间30~60min)、D3组(手术时间>60min),各组均40例,记录三组术中及术后24h 出血量、体温情况,并分析术前与术后24h 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前三组出血量、体温大小为 D3组>D2组>D1组,术后三组出血量均降低,体温均升高,且D3组出血量36.17±0.39ml、体温38.02±0.43℃高于 D1、D2组(P<0.05);术后24h 内 D3组 CRP、IL-6、WBC 水平明显低于 D1、D2组(P<0.05);D3组并发症发生率20.0%较 D1组5.0%高,D1、D2组及 D2、D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程延长,机体应激反应有升高趋势,且患者出血量、体温发生变化,因而临床需控制好手术时间。

    作者:王继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半肩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半肩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7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组(44例)与半肩关节置换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情况。结果半肩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为98.67±16.49min,显著低于内固定组107.23±14.68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肩关节置换组术后3个月时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21.46±24.51°、115.42±21.82°、69.51±8.59°、85.27±12.64°,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1年内,半肩关节置换组发生1例术后感染,无假体松动、移位情况发生,总并发症发生率2.86%;内固定组1例骨折部位不愈合,2例肱骨头坏死,总发生率为6.8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636,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办肩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其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黄钟炼;邱开封;陈洪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RI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T1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癌 T1期应用 MRI 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临床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 T1期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入选乳腺良性肿瘤25例为研究对照,进行 MRI 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法,后进行 MRI 动态增强扫描,比较 MRI 动态增强扫描与 MRI 扩散加权像检查法的诊断准确性;比较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 T1期患者的 MRI 加权扩散像 ADC 值;比较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 T1期患者的 MRI 动态增强减影扫描的环形强化、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等特征发生情况。结果MRI 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法的诊断准确率为80.0%(20例),MRI 动态增强减影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为52.0%(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 T1期患者的 MRI 加权扩散像 ADC 值显著低于乳腺癌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 T1期患者的MRI 动态增强减影扫描检测出环形强化、毛刺征、形态不规则等特征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 T1期患者进行 MRI 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临床效果确切,可与MRI 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辉严;谌力群;许平;谢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椎间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椎间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疼痛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60例,按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静脉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观察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纤维环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观察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反应,使用改良 Macnab 判定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T0~T5患者 HR 及 MAP,T3~T5 VAS 分值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生命体征变化及疼痛感较对照组小;观察组术后第6h 及第1d 神经痛较对照组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67%,术中枸橼酸芬太尼使用量较对照组少,术中药物追加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的33.33%低;术后1d 观察组烧灼感评分为1.80±0.30分,对照组灼烧感评分为2.60±0.26分(P<0.05)。结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纤维环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取得较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取得更好的术中麻醉效果,但术中更安全,不良反应更少,术后神经痛及烧灼感减少。

    作者:刘波;王泽波;张志海;谢霞;袁红枝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