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旭;李慧娟;汪月娟;胡效荣;崔敏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B 型尿钠肽检测对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心源性哮喘和肺源性哮喘患者共116例,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浆 B 型尿钠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水平。结果肺源性哮喘组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与 B 型尿钠肽相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肺源性哮喘组中 FEV1%<30的血浆超敏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均低于30~50组和50~80组(P<0.05);心源性哮喘组心功能分级不同,血浆 B 型尿钠肽的水平就不同,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和 B 型尿钠肽检测对于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等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鉴别有积极意义,且易于操作。
作者:韩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120例,同时纳入非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 MRI 表达特点,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 Logistic 分析该病发病的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首次发作距治疗的时间延长、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为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 MRI 表现为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与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是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MRI 表现,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是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陈钜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更年期阴道炎患者中选取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对照组60例更年期阴道炎患者予以醋酸清洗液及保妇康栓联合治疗,观察组60例更年期阴道炎患者予以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 E 胶丸进行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舒能洗剂与维生素 E 胶丸外擦阴部治疗更年期阴道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秀敏;罗红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64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呋塞米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 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40例,40例患者依照其病变范围和病变分期情况,接受不同程度的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40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在鼻内镜下切除肿瘤,患者中没有出现眶内和颅内并发症,手术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显示,5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2.5%。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患者出血量比较少,视野清楚,手术之后为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重点。
作者:何建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用药后 RAMSAY 评分(3.6±0.8)分与对照组(2.5±0.7)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 FLACC 评分(2.2±0.5)分与对照组(3.4±1.2)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心率(111.4±10.6)次/min、呼吸频率(22.3±2.4)次/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124.6±10.5)次/min、(27.4±2.5)次/min,动脉氧分压(92.8±12.9)mm Hg 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3.6)mm Hg,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时,镇静镇痛效果均能明显提升,且能改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效果显著,可在儿童机械通气中推广运用。
作者:朱明;罗彩梅;刘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 植入术)的10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47例(56只眼)术后使用羟糖苷滴眼液(第一组);53例(60只眼)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第二组)。于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收集患者四项干眼症检查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术后24h、1周、1个月时较术前的干眼症状评分升高,SIT 延长、BUT 缩短,CFST 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第一组干眼症量表评分,CFST 评分较第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酸钠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早期及中期的观察中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不适症状。
作者:陈永铃;杨婷婷;卢亚梅;周元清;邓洁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评价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共60例。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0.6 MAC、1.0 MAC、1.3 MAC,各浓度均维持15min,记录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结果与麻醉前比较,0.6 MAC、1.0 MAC、1.3 MAC 的 BIS、动脉血压、体温值均降低(P<0.05);1.0 MAC、1.3 MAC 的 BIS、动脉血压、体温值低于0.6 MAC(P<0.05);1.0 MAC、1.3 MAC 的术中 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 MAC、1.0 MAC、1.3 MAC 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术后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0.6 MAC 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心率均显著低于1.0 MAC 及1.3 MAC,术后动脉血压显著高于1.0 MAC 及1.3 MAC(P<0.05);不同麻醉深度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显示随着七氟醚浓度增高 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降低,麻醉深度监测仪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应用前景。
作者:廖亿粦;林跃华;钟瑜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回顾分析近两年来采用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48例与双孔4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后2、24h 疼痛 VAS 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症状全部缓解。两组间术后2、24h的 VAS 评分、住院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单孔微创胸腔镜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与双孔相比,均取得了满意的手术结果。但单孔较双孔在创伤疼痛、住院时间及美容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胡寿祥;谢汉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3例。甲组应用常规西医用药方案,乙组在甲组相同用药的基础上加以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溃疡处的病理改变。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甲组,临床疗效评定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评定上乙组均高于甲组。香砂六君子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加快恢复,提倡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远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哮喘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4例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哮喘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性别、发病年龄、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早产、母乳喂养、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程的因素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和喜鱼饮食;其中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不同性别的哮喘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病年龄较低、早产、非母乳喂养的哮喘患儿预后情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预后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因此,哮喘患儿应在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作者:胡梅华;林岳华;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60例一氧化碳中毒伴迟发性脑病患者与60例未伴发迟发性脑病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例数及脑电波所占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脑电图中度异常率、重度异常率均明显更高(P<0.05),界限性异常率、轻度异常率均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β波、α波所占比例均明显更低(P<0.05),θ波、δ波所占比例均明显更高(P<0.05)。在一氧化碳中毒伴发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脑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初菊;黄生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 IL-2、IFN-γ以及 IL-6变化情况40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2.50%,对照组为7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8.12%,对照组复发率为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 IL-2、IFN-γ及 IL-6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三阶段疗法可以提高肛周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探索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将128例新生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71例),在采足跟血前1min、穿刺后15s、1min、2min、3 min 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并在穿刺1min 后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采血后15s、1min,两组新生儿心率、呼吸较采血前明显加快(P<0.01),穿刺后3min 恢复穿刺前水平;两组新生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仅在足跟采血后15s 有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非营养性吸吮可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在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尹焕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手指缺损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64例手指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手指缺损再造中采用数字医学技术,比较两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指再造后优良率为81.3%,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为62.5%)(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作者:丁德伟;解济红;王洪财;谭轩昂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择取本院2012年9月~2015年1月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乙组应用达菲林,丙组术后不给予药物辅助治疗。观察三组疗效,比较病情复发情况。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7.5%,乙组为95.0%,丙组为77.5%。甲、乙两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三组的病情复发率依次为5.0%、7.5%、27.5%。甲、乙两组明显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对患者辅以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预防病情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何洁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3~2015年来本院就诊的前牙或前磨牙根尖囊肿患者54例,通过机用 ProTaper 镍钛器械行预备根管、囊腔充分引流以及 Vitapex 根充糊剂超充等方式治疗直径在0.5~2cm2的根尖周囊肿,并分别从临床检查、X 线片和咀嚼功能三方面观察患牙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54例患者中,1例未能复诊,其余53例经过0.5~1年临床观察,痊愈42例(79.25%),有效8例(15.09%),失败3例(5.66%)总有效率94.34%。根尖囊肿囊腔充分引流、根充糊剂超充进入囊腔的方式进行非手术式根尖囊肿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史勇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口腔科门诊行下颌阻生齿拔除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凿骨劈冠法拔牙,观察组行微创拔牙技术治疗拔牙,对比两组的拔牙时间、拔牙后疼痛及拔牙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拔牙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拔牙中 VAS 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阻生齿疗效较佳,可缩短拔牙时间,减轻拔牙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林钊锐;覃志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诊治的93例中孕早期胎儿畸形孕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 A 组(二维超声检查)、B 组(四维超声检查)及 C 组(联合检查)各31例,对三组孕妇的阳性检出率及确诊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孕妇阳性检出率为77.42%,B 组为80.65%,C 组为96.77%,经统计学分析,B 组与 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明显高于 B 组(P<0.05)。四维超声 STIC 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较高,成像动态形象,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中孕早期检测胎儿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案。四维超声 STIC 技术联合二维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卢清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给予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棘突咬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脊髓横截面积、脊髓成角畸形、脊柱不稳病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实现了解剖复位,减少了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保证了脊柱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活动度,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脊柱不稳、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蔡丹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