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郑民庆;陈霖;王敏聪;张光明
探索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干预效果。将128例新生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71例),在采足跟血前1min、穿刺后15s、1min、2min、3 min 分别记录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并在穿刺1min 后根据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进行疼痛评分。采血后15s、1min,两组新生儿心率、呼吸较采血前明显加快(P<0.01),穿刺后3min 恢复穿刺前水平;两组新生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仅在足跟采血后15s 有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非营养性吸吮可缓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在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尹焕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所有患者均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8例。其中5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5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全方位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 FBG、2h PBG 水平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FBG、2h PBG 水平、胃轻瘫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满意度分别为94.83%、96.55%,对照组分别为84.48%、87.93%,观察组依从率、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全方位护理有利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杨春华;冯桂芳;欧晓恩;黄云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内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随访调查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社区家庭访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心理健康、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家庭访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古彩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低体重早产儿共17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过渡期护理,并做好出院后随访工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基本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3个月内患儿再次发病仅有2例,占2.4%,对照组3个月内患儿再次发病为18例,占21.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患儿出院3个月内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低体重早产儿实施过渡期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体重增长,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保证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周玲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9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多处肝切除手术治疗,将另外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多处肝切除手术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可将其作为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有效治疗方法推广运用。
作者:樊启源;贺志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短效的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FPG、2h PG、HbAlc 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bAlc 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作者:陈伟斌;梁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本院近期接收的80例上消化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实施急诊内镜诊治,基于此,干预组患者施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以及止血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2.5%)明显少于对照组(75.0%),生存质量评分和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急诊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本院骨科接诊的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ROM)测评结果、手指握力、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测评结果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自理活动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 ROM 各个指标测评结果、手指握力、STEF 测评结果及 FIM 自理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予以综合康复护理,不仅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同时改善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然后再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将前哨淋巴结病理情况与后石蜡病理对比。检测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前哨淋巴结的成功检出率,前哨淋巴结与常规病理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前哨淋巴结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率,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率为85.48%(53/62),淋巴管显影率为69.35%(43/62),共检出前哨淋巴结(2.41±1.24)枚,清扫颈淋巴结总数(25.93±3.95)个,在 IV 区与 VI 区检出病例数多、枚数多,术后石蜡病理切片证实有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0.32%(56/62),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敏感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8.71%(55/62)、4.84%(3/6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甲状腺外侵犯者高于甲状腺内侵犯者(P<0.05)、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出现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损伤10例和永久性损伤3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性损伤12例和永久性损伤2例,经治疗后痊愈。前哨淋巴结状况能反映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纳米活性碳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示踪增加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机率。
作者:杨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3例。甲组应用常规西医用药方案,乙组在甲组相同用药的基础上加以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溃疡处的病理改变。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甲组,临床疗效评定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评定上乙组均高于甲组。香砂六君子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加快恢复,提倡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远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有引产指征、宫颈不成熟伴至少1个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 组60例采用Foley's 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引产,B 组60例采用单纯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宫颈 Bishop 评分变化、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不良反应等。研究组促宫颈成熟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ey's 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比娟;黄玉英;钟柳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8月本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均行保肛术,将其中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9%(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排气排便(3.0±0.5)d、恢复进食时间(3.1±0.4)d、住院时间(12.0±2.5)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保护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可有效缩短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进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徐杰;吴继营;曾彩华;蔡徐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56例检测发现胰腺肿块的患者均行超声和多排螺旋 CT 多期扫描检查,统计多排螺旋 CT 多期扫描和超声技术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病例数,结合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记录并对比分析胰腺癌患者和胰腺炎患者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的 CT 值。多排螺旋 CT 检查胰腺癌的准确率为90.69%,而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51.16%,多排螺旋 CT 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检测技术,且胰腺癌患者的CT 值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明显高于非胰腺癌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排螺旋 CT 多期扫描辅助诊断胰腺癌可减少误诊率、漏诊率,提高癌症检出率,并能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和影像依据。
作者:杨荣伟;刘栋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行产检产妇2159例,均给予二维超声进行胎儿畸形筛查,对疑似胎儿畸形再联合应用四维超声进行确诊,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本研究2159例产妇中,共有2231例胎儿,其中146例(6.54%)胎儿出现畸形,神经系统畸形51例,四肢畸形19例,胸壁畸形18例,泌尿系统畸形18例,头面部畸形10例,心脏缺损10例,其他20例。本研究中经临床确诊,共有146例胎儿出现畸形,其中,二维超声确诊例数为120例(82.19%),显著低于四维超声的139例(9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使用二维超声进行胎儿畸形筛查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四维超声,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临床应用价值巨大。
作者:张臻;庞雄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入院的产科孕妇120例,按照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护理,研究组选择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两组产程时长、疼痛时间、分娩方式及自然分娩率。对照组选择自然分娩的例数是23例,自然分娩率为38.33%;研究组选择自然分娩的例数是58例,自然分娩率为96.67%,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产科新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推动自然分娩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霞;成厚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抽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共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强化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试验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性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爱娟;汪细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3个月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总复发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59%)显著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LA-PDT 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友红;张爱华;易庆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家属协助按摩护理,观察组采用自行按摩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出院时与术后90d 的眼压与术后90d 的按摩护理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90d 的眼压低于出院时的眼压(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90d 的眼压明显高于出院时的眼压(P<0.05);对照组术后90d 眼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90d 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家属协助按摩护理相比,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自行进行有效的眼球按摩护理,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与眼压的有效控制,促使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
作者:戎秋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盆腔手术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42例。A 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B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并发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A 组(P<0.05)。预防性护理应用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手术室的手术患者320例,患者均配合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率情况。观察组感染率较对照组感染率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484,P<0.05)。严格控制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感染高发,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丽清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