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臻;庞雄
87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结合仿生海豚音的视听觉统合训练,每天45min,15d 为一疗程,间隔2个月后开始下一疗程,评估其治疗前后的孤独症特征性症状,结合治疗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比。结果经比较第一、二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研究对象的特征性症状可见,眼神交流、模仿动作、想象性游戏、模仿语言以及重复和刻板动作5项指标差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相较于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后不同指标的改善率为8.0%~26.4%,第二疗程相较于第一疗程结束后改善率为42.5%~64.3%,综合连续两疗程改善率为50.6%~67.8%,连续两个疗程前后的 ABC 分值显著改善(P<0.01),且年龄越小,改变分值越大。数字化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眼神交流、模仿动作、想象性游戏、模仿语言,减少重复和刻板动作,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比较肯定。
作者:李坚旭;李慧娟;汪月娟;胡效荣;崔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6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 CT 以及MRI 进行诊断,探究其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性。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MRI 诊断检出率为87.69%(57/65),CT 诊断检出率为60.00%(39/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I 检查方法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对股骨头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测图像层次丰富,能够清晰的检测到患者的骨髓细节,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其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成厚丕;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哮喘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4例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哮喘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性别、发病年龄、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早产、母乳喂养、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程的因素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和喜鱼饮食;其中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不同性别的哮喘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病年龄较低、早产、非母乳喂养的哮喘患儿预后情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预后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因此,哮喘患儿应在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作者:胡梅华;林岳华;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我本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全部精神病患者均行常规训练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改进护理对策,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进护理对策。结果护理、训练前,两组患者 NOSIE-30、SDSS 与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训练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护理和训练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我院妇科2015年4月~2016年2月接诊的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60例,甲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乙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以及术后六个月的恢复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手术后的1个月和6个月,甲组的 FSH 和 LH 水平均明显比乙组低,E2、P 以及 T 水平均明显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6个月,甲组患者的排卵与妊娠情况均明显优于乙组,而月经异常与围绝经期综合症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的卵巢的储备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该采用保守性的手术方式来保护卵巢功能。
作者:曾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150例手术患者,依据术前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术前访视,在此基础上,术前1日由主管护师带领观察组患者参观手术室,以对手术器械进行了解。将告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当日记为 T1,将术前访视的当晚记为 T2,对比分析两个时间点两组的焦虑评分情况和术后1日内的疼痛评分情况。T1时间点内,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间点内,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时地引导患者了解手术室内的环境,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减轻其术中疼痛感,效果显著。
作者:刘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因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8例,根据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用博莱霉素胸腔注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顺铂胸腔注入治疗,根据胸腔注药治疗后疼痛感的程度、胸水量作出对应比较及不良反应的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病情的缓解效果比较,观察组控制胸腔积液的总有效率为83.3%,而对照组为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经胸腔注药治疗后,胸水减少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注药治疗后胸膜增厚持续周数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博莱霉素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60例一氧化碳中毒伴迟发性脑病患者与60例未伴发迟发性脑病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例数及脑电波所占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脑电图中度异常率、重度异常率均明显更高(P<0.05),界限性异常率、轻度异常率均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β波、α波所占比例均明显更低(P<0.05),θ波、δ波所占比例均明显更高(P<0.05)。在一氧化碳中毒伴发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脑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初菊;黄生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择椎间孔镜术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116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 C 组(枸橼酸芬太尼静脉注射)、B 组(枸橼酸芬太尼静脉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 A 组(枸橼酸芬太尼纤维环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记录 PCIA 按压次数、24h 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疼痛程度、疗效。结果与 B 组和 C 组相比,术后4、6、12h A 组术后 PCIA 按压次数更少,术后24h A 组枸橼酸芬太尼更少,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更低,治疗优良率(92.11%)更高(P<0.05)。枸橼酸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较单独枸橼酸芬太尼效果好,而使用纤维环注射麻醉路径则优于静脉注射全麻,能缓解术后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作者:叶泳均;梁智维;郑秀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本院30例小切口阑尾炎手术与3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小切口组胃肠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40,P=0.0003)。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可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马洪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同健康对照组做焦虑抑郁评分调查、健康状况调查与激素水平检测,分析焦虑、抑郁状态对骨质疏松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与焦虑抑郁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个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上的评分表现均不如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FSH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同骨密度呈负相关,骨密度同个人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绝经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骨质疏松和生活质量有严重负面影响,要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健康状况,减轻骨质疏松风险。
作者:冯秀娟;张立新;石红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危险因素,为预防稽留流产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共收治稽留流产60例,其中多次稽留流产26例,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多次稽留流产纳入多次组,单次稽留流产纳入单次组,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次组年龄(32.2±5.2)岁,高于单次组(24.6±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胚胎绒毛染色体阳性、生殖器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男方精液常规异常率高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P=0.033)、胚胎绒毛染色体阳性(P<0.001)、黄体功能不足(P=0.019)以及配偶精子异常(P=0.025)等为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与年龄、畸形、黄体功能、配偶精子质量等因素有关,应在早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郑晓霞;陈佩珊;张燕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择取本院2012年9月~2015年1月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乙组应用达菲林,丙组术后不给予药物辅助治疗。观察三组疗效,比较病情复发情况。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7.5%,乙组为95.0%,丙组为77.5%。甲、乙两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三组的病情复发率依次为5.0%、7.5%、27.5%。甲、乙两组明显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对患者辅以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预防病情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何洁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16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6及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护理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黎燕银;骆小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我中心2012年2月~2014年6月辖区内新纳入管理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以分级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监测和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自我管理组患者在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自我检测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可以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是一种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作者:安秀莲;佟美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例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强化,均干预3个月,干预结束采用自拟问卷表分析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胰岛素注射知识、血糖监测知识、低血糖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与胰岛素抗体(IA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掌握率92.9%及治疗依从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1.4%(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 HbA1c6.54±0.16%、GAD 阳性率42.9%、IAA 阳性率45.2%与对照组7.83±1.25%、64.3%、66.7%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19.0%(P<0.05)。加强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患者行为干预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春花;黄秉文;蔡春媚;周砚;杨春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将本院骨科接诊的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ROM)测评结果、手指握力、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测评结果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自理活动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 ROM 各个指标测评结果、手指握力、STEF 测评结果及 FIM 自理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予以综合康复护理,不仅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同时改善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我院102例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三组均34例,术前分别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滴鼻0.5ml,中剂量组1.0ml,高剂量组1.5ml 滴鼻,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2d 简易智力状态评估表(MMSE)评分及给药前、给药后5min、给药后10min、给药后30min 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胸肺顺应性(Comp)变化。结果术后1、2d 低剂量组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1、2d 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随剂量提高 MMES 评分呈现递减趋势,术后1、2d 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三组 Raw 及 Ppcak 开始降低,剂量越高则降低幅度越大,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三组 Comp 升高,剂量越高则上升幅度越大,但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0.5ml、1.0ml、1.5ml 三种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滴鼻均可降低全麻患者气道阻力及压力,并提高胸肺顺应性,但小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显著。
作者:刘学慧;陈远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 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接受大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B 组患儿接受中等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C 组接受小剂量蒲地蓝口服液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 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为(69.13±14.72)h,明显长于 A、B 两组(P<0.05);同时 C 组患儿白细胞复常时间为(84.27±10.93)h,均长于 A、B两组(P<0.05);C 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 A、B 两组(P<0.05)。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建议采用中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方案治疗,其疗效好,患儿体温复常时间快,白细胞计数稳定时间短,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琼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106例外感高热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疗效以及咳嗽、退热及咽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为83.0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外感高热病症患者采取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冰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