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刘爱娟;汪细平

关键词:心力衰竭, 强化性护理, 自我护理行为, 生活质量
摘要:抽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共收治的68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强化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试验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性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炎术后出血的防治分析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2例152个膝关节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术中松解截骨软组织,对假体安装前后的创面有效处理以及术后引流方法等措施,对失血量的降低给予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术前停止利用抗凝剂,术中完全止血以及术后加压包扎与冷疗等不同措施的改良,患者在术中的失血量为0.1~0.3(平均0.2)L,患者术后引流失血量0.1~0.25(平均0.175)L。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对软组织的创面的充分止血,选择适宜大小的假体,选择骨水泥对部分外露骨面实行填塞,术后利用冰袋对伤口附近冷敷,能够促使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术后大量失血的现象明显降低。

    作者:陈铭;郑民庆;陈霖;王敏聪;张光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防性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盆腔手术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42例。A 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B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并发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A 组(P<0.05)。预防性护理应用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处肝切除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9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多处肝切除手术治疗,将另外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手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多处肝切除手术能有效提高结石清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可将其作为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有效治疗方法推广运用。

    作者:樊启源;贺志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应用效果

    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97820例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的调查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对照组,进行评价对比。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输液环境、静脉穿刺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意识、健康教育等5个方面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患者对护理投诉事件有所下降(P<0.05)。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降低护理投诉事件发生。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赢得社会认可的好保证。

    作者:黎瑞仪;谭志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延续护理有利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的护理分析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试验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捐献者持续献血的意愿。结果试验组中持续献单采血小板人数、成为献血志愿工作者人数、和成功招募献血者人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不再捐献血小板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采用延续护理能显著增加再次献血率,值得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曾娟;林巧核;张倩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佳剂量研究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 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接受大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B 组患儿接受中等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C 组接受小剂量蒲地蓝口服液治疗,观察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 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为(69.13±14.72)h,明显长于 A、B 两组(P<0.05);同时 C 组患儿白细胞复常时间为(84.27±10.93)h,均长于 A、B两组(P<0.05);C 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0.00%,明显低于 A、B 两组(P<0.05)。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建议采用中剂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方案治疗,其疗效好,患儿体温复常时间快,白细胞计数稳定时间短,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琼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急性脑梗死组91例、对照组51例。研究 Lp-PLA2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性、急性脑梗死发生、进展与复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19.0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血清 Lp-PLA2水平是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 Lp-PLA2水平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有斑块者的均高于无斑块者(P<0.05),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组(P=0.004)。血清 Lp-PLA2水平复发脑梗死患者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患者(P<0.05)。血清 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300,P<0.01)。结论高血清 Lp-PLA2水平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 Lp-PLA2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不稳定性有关。复发脑梗死组血清 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p-PLA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张尤桥;何丽艳;容宇;李洪标;陈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8月本院接治的13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应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照组65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2w 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 BNP 水平、HR 明显低于对照组,6MWT 明显多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浆 BNP 水平和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元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Q-T间期延长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经过头颅 CT 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脑卒中类型分成梗死组62例,脑出血组38例,选取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 Q-T 间期离散度情况。结果脑出血组和梗死组相比,QT 间期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是只有 QTc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合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性脑卒中的 Q-T 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梗死性脑卒中 Q-T 间期略微延长,差异不显著。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人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危险因素研究

    回顾性分析本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资料200例,所有患者全部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对20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将统计数据录入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将筛查出的危险因素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Ⅳ级、肺部感染、手术之前并发症糖尿病、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90min、手术之前并发肾损伤、手术之后射血分数小于等于40%、手术之后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二次换瓣手术和抗凝治疗不恰当属于影响成人心脏瓣膜病预后的危险因素。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通过外科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多样化特点,患者手术之后需要结合自身疾病特点以及有关危险因素实施综合防治工作。

    作者:许发珍;邬艺忠;周衍彬;江振强;陈凯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儿童哮喘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哮喘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4例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哮喘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性别、发病年龄、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早产、母乳喂养、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入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程的因素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过敏史和喜鱼饮食;其中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不同性别的哮喘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病年龄较低、早产、非母乳喂养的哮喘患儿预后情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预后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病情程度、二手烟暴露、环境毛屑暴露和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喜鱼饮食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因此,哮喘患儿应在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作者:胡梅华;林岳华;胡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女性Ⅱ、Ⅲ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90例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接收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改良根治术手术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要低(P<0.05);经12~36个月随访,试验组病例全部存活,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对照组局部复发7例,5例远处转移,其中3例死亡。保乳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美观评价优38例,良5例,差2例,外形优良率95.6%。女性Ⅱ、Ⅲ乳腺癌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保乳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保持良好乳房外形,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毛岸云;张锡贵;倪武;梁国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门诊收入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观察组则应用胺碘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4.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和 QRS 波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01);在 PR 间期和 LVEF 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28.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能良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值得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黄月华;张黔桓;彭赟;李勇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各53例。甲组应用常规西医用药方案,乙组在甲组相同用药的基础上加以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溃疡处的病理改变。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甲组,临床疗效评定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评定上乙组均高于甲组。香砂六君子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加快恢复,提倡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远中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过敏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96例经入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8例、联合组48例。常规组根据小儿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恢复影响。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情况比较联合组高达95.8%,常规组仅为83.3%,联合组较常规组疗效好(P<0.05);未治疗时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常规组肺功能恢复情况好(P<0.05)。临床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可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患者疗效好、恢复快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樊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纳米炭应用于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效果分析

    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然后再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将前哨淋巴结病理情况与后石蜡病理对比。检测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前哨淋巴结的成功检出率,前哨淋巴结与常规病理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前哨淋巴结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率,手术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前哨淋巴结成功检出率为85.48%(53/62),淋巴管显影率为69.35%(43/62),共检出前哨淋巴结(2.41±1.24)枚,清扫颈淋巴结总数(25.93±3.95)个,在 IV 区与 VI 区检出病例数多、枚数多,术后石蜡病理切片证实有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0.32%(56/62),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敏感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8.71%(55/62)、4.84%(3/6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甲状腺外侵犯者高于甲状腺内侵犯者(P<0.05)、中央区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中央区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出现喉返神经功能暂时性损伤10例和永久性损伤3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性损伤12例和永久性损伤2例,经治疗后痊愈。前哨淋巴结状况能反映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纳米活性碳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示踪增加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损伤机率。

    作者:杨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家庭访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内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随访调查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社区家庭访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健康状况、生命力、心理健康、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家庭访视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社会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古彩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40例,40例患者依照其病变范围和病变分期情况,接受不同程度的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40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在鼻内镜下切除肿瘤,患者中没有出现眶内和颅内并发症,手术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显示,5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2.5%。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患者出血量比较少,视野清楚,手术之后为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重点。

    作者:何建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54例非手术治疗根尖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3~2015年来本院就诊的前牙或前磨牙根尖囊肿患者54例,通过机用 ProTaper 镍钛器械行预备根管、囊腔充分引流以及 Vitapex 根充糊剂超充等方式治疗直径在0.5~2cm2的根尖周囊肿,并分别从临床检查、X 线片和咀嚼功能三方面观察患牙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54例患者中,1例未能复诊,其余53例经过0.5~1年临床观察,痊愈42例(79.25%),有效8例(15.09%),失败3例(5.66%)总有效率94.34%。根尖囊肿囊腔充分引流、根充糊剂超充进入囊腔的方式进行非手术式根尖囊肿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应用。

    作者:史勇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在儿童机械通气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用药后 RAMSAY 评分(3.6±0.8)分与对照组(2.5±0.7)分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 FLACC 评分(2.2±0.5)分与对照组(3.4±1.2)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心率(111.4±10.6)次/min、呼吸频率(22.3±2.4)次/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124.6±10.5)次/min、(27.4±2.5)次/min,动脉氧分压(92.8±12.9)mm Hg 明显高于对照组(79.1±13.6)mm Hg,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采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时,镇静镇痛效果均能明显提升,且能改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效果显著,可在儿童机械通气中推广运用。

    作者:朱明;罗彩梅;刘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