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研究

陈伟斌;梁碧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初诊, 2 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中短效的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FPG、2h PG、HbAlc 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bAlc 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前应用临床分析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自愿要求进行无痛人流术的6~9周早孕、无阴道分娩史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术2h 阴道上药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用药,比较两组孕妇的无痛人流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宫颈扩张程度、镇痛麻醉效果以及其他手术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前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宫颈扩张难度,减少出血量和丙泊酚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静娴;菜小红;谢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行为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观察

    选取16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6及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护理干预配合香茅草煎液坐浴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黎燕银;骆小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门诊收入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存在室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观察组则应用胺碘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4.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和 QRS 波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P<0.001);在 PR 间期和 LVEF 水平上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5%,对照组28.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能良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值得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黄月华;张黔桓;彭赟;李勇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孤独症儿童数字化干预的疗效分析

    87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结合仿生海豚音的视听觉统合训练,每天45min,15d 为一疗程,间隔2个月后开始下一疗程,评估其治疗前后的孤独症特征性症状,结合治疗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比。结果经比较第一、二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研究对象的特征性症状可见,眼神交流、模仿动作、想象性游戏、模仿语言以及重复和刻板动作5项指标差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相较于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后不同指标的改善率为8.0%~26.4%,第二疗程相较于第一疗程结束后改善率为42.5%~64.3%,综合连续两疗程改善率为50.6%~67.8%,连续两个疗程前后的 ABC 分值显著改善(P<0.01),且年龄越小,改变分值越大。数字化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眼神交流、模仿动作、想象性游戏、模仿语言,减少重复和刻板动作,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比较肯定。

    作者:李坚旭;李慧娟;汪月娟;胡效荣;崔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72例小儿哮喘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7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平喘、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给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和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哮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并可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

    作者:胡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评价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共60例。使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稳定在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0.6 MAC、1.0 MAC、1.3 MAC,各浓度均维持15min,记录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结果与麻醉前比较,0.6 MAC、1.0 MAC、1.3 MAC 的 BIS、动脉血压、体温值均降低(P<0.05);1.0 MAC、1.3 MAC 的 BIS、动脉血压、体温值低于0.6 MAC(P<0.05);1.0 MAC、1.3 MAC 的术中 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 MAC、1.0 MAC、1.3 MAC 的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术后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0.6 MAC 的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术后心率均显著低于1.0 MAC 及1.3 MAC,术后动脉血压显著高于1.0 MAC 及1.3 MAC(P<0.05);不同麻醉深度术后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显示随着七氟醚浓度增高 BIS、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值降低,麻醉深度监测仪具有良好的临床麻醉应用前景。

    作者:廖亿粦;林跃华;钟瑜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透析患者失眠效果观察

    2012年1月~2015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透析患者中,选取86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加用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 PSQI 评分由11.47±1.25降至6.05±2.13,且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医穴位按摩对透析患者的失眠症状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失眠状况,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吴爱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研究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3个月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总复发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59%)显著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LA-PDT 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友红;张爱华;易庆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

    将本院骨科接诊的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前后关节活动度(ROM)测评结果、手指握力、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测评结果及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自理活动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 ROM 各个指标测评结果、手指握力、STEF 测评结果及 FIM 自理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人前臂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予以综合康复护理,不仅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同时改善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rpoB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分析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临床株 rpoB 基因的多态性。方法提取NTM 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 DNA,扩增其 rpoB 基因部分序列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10种共27株 NTM 临床株中有8种共14株的 rpoB 基因存在多态性位点,其中脓肿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均发现3个多态性位点。结论NTM 临床菌株的 rpoB 基因存在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在 NTM 分子鉴定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尹小毛;林丽;毛欣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Q-T间期延长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经过头颅 CT 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脑卒中类型分成梗死组62例,脑出血组38例,选取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 Q-T 间期离散度情况。结果脑出血组和梗死组相比,QT 间期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是只有 QTc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合对照组相比,QT 间期均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性脑卒中的 Q-T 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梗死性脑卒中 Q-T 间期略微延长,差异不显著。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次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危险因素,为预防稽留流产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共收治稽留流产60例,其中多次稽留流产26例,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多次稽留流产纳入多次组,单次稽留流产纳入单次组,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次组年龄(32.2±5.2)岁,高于单次组(24.6±1.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胚胎绒毛染色体阳性、生殖器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男方精液常规异常率高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P=0.033)、胚胎绒毛染色体阳性(P<0.001)、黄体功能不足(P=0.019)以及配偶精子异常(P=0.025)等为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妇发生多次稽留流产与年龄、畸形、黄体功能、配偶精子质量等因素有关,应在早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郑晓霞;陈佩珊;张燕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线型吻合器Duhamel治疗长段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10例

    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5年5月10例长段型及全结肠型 HD 资料。在开腹或腹腔镜辅助下,切除造瘘口远端肠管,保留直肠约6~12cm,吻合器经肛门将小肠或结肠前壁及直肠后壁侧侧吻合。统计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5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5例开腹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线型吻合器改良 Duhamel 治疗长段型及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安全有效。

    作者:任锋;李苏伊;肖东;毛建雄;张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手术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取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111/1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110/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6/120),远低于对照组的10.8%(13/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出血机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敬伦;罗江兵;余瑞钿;赵鹏洲;杨本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防性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盆腔手术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42例。A 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B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 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并发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 A 组(P<0.05)。预防性护理应用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20例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程对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程对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按手术时间分为 D1(手术时间<30min)、D2(手术时间30~60min)、D3组(手术时间>60min),各组均40例,记录三组术中及术后24h 出血量、体温情况,并分析术前与术后24h 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前三组出血量、体温大小为 D3组>D2组>D1组,术后三组出血量均降低,体温均升高,且D3组出血量36.17±0.39ml、体温38.02±0.43℃高于 D1、D2组(P<0.05);术后24h 内 D3组 CRP、IL-6、WBC 水平明显低于 D1、D2组(P<0.05);D3组并发症发生率20.0%较 D1组5.0%高,D1、D2组及 D2、D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程延长,机体应激反应有升高趋势,且患者出血量、体温发生变化,因而临床需控制好手术时间。

    作者:王继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患者行为干预的护理观察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例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强化,均干预3个月,干预结束采用自拟问卷表分析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胰岛素注射知识、血糖监测知识、低血糖预防与处理、并发症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与胰岛素抗体(IAA)阳性率,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掌握率92.9%及治疗依从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1.4%(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 HbA1c6.54±0.16%、GAD 阳性率42.9%、IAA 阳性率45.2%与对照组7.83±1.25%、64.3%、66.7%比较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19.0%(P<0.05)。加强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患者行为干预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春花;黄秉文;蔡春媚;周砚;杨春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择在本院胃肠外科住院并行置管的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15年3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管道的操作技能培训,规范管道的操作流程,并对管道后加强护理等,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护理管道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以及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本科室护理的管道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的合格率大大提升,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改进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不断规范管道的技术操作流程,可以降低胃肠外科管道中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外科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华;阮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40例,40例患者依照其病变范围和病变分期情况,接受不同程度的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40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全部在鼻内镜下切除肿瘤,患者中没有出现眶内和颅内并发症,手术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显示,5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2.5%。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患者出血量比较少,视野清楚,手术之后为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重点。

    作者:何建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椎间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椎间孔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疼痛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60例,按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静脉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和观察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纤维环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观察术中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反应,使用改良 Macnab 判定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T0~T5患者 HR 及 MAP,T3~T5 VAS 分值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生命体征变化及疼痛感较对照组小;观察组术后第6h 及第1d 神经痛较对照组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6.67%,术中枸橼酸芬太尼使用量较对照组少,术中药物追加发生率13.33%,较对照组的33.33%低;术后1d 观察组烧灼感评分为1.80±0.30分,对照组灼烧感评分为2.60±0.26分(P<0.05)。结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纤维环注射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取得较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取得更好的术中麻醉效果,但术中更安全,不良反应更少,术后神经痛及烧灼感减少。

    作者:刘波;王泽波;张志海;谢霞;袁红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