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婴儿支原体肺炎68例临床分析

廖加鑫;吴曼鹏;苏丽珊

关键词: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婴儿, 序贯,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治疗婴儿支原体肺炎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婴儿68例,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婴儿采用阿奇霉素静滴治疗,观察组婴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比观察两组婴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问题。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婴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五官科接受鼻内镜微创治疗的10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总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使用。

    作者:曾丽梅;冯国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地诺前列酮(普贝生)用于羊水偏少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研究羊水偏少足月妊娠运用普贝生(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选择收治的羊水偏少足月妊娠产妇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自身选择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静滴引产,观察组运用欣普贝生引产,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两组促宫颈成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剖宫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总产程和临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给予羊水偏少足月妊娠产妇普贝生治疗,能够提高宫颈成熟度,使产程缩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孙彩萍;李筱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替罗非班不同用药剂量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及疗效的影响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术前基础用药)、B组(术前基础用药+300~400μg/h替罗非班静脉滴注)、C组(术前基础用药+300~400μg/h替罗非班静脉滴注+10μg/kg替罗非班静脉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梗死相关血管自溶率为30.0%,B组梗死相关血管自溶率为40.0%,C组梗死相关血管自溶率为73.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T段回落>50%构成比为73.3%,B组ST段回落>50%构成比为86.7%,C组ST段回落>50%构成比为96.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为16.7%,B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为6.7%,C组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为3.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联合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栓负荷,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胡永兵;胡孟泉;黄爱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丙酸氟替卡松对过敏性鼻炎治疗的疗效体会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酮替芬进行治疗,试验组采取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纳入我院2009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患者75例。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收集调查,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室间隔穿孔患者53例,室间隔穿孔发生率6.9‰,其中室间隔近心尖部穿孔患者34例,室间隔中下1/3段穿孔者19例。心脏破裂者22例,心脏破裂发生率2.9‰。心脏破裂及室间隔穿孔患者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白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将上述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白蛋白水平等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白蛋白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女性、高血压史、吸烟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白蛋白偏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心脏破裂的危险,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

    作者:李景隆;李军;吕明芳;李美瑜;薛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推广使用。

    作者:关秀莹;张媛;陈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肾康注射液对急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ARF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联合SKI方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钾、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钾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具优势,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是75.68%(28/37),而观察组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则是94.59%(35/37),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是2.7%(1/3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是2.7%(1/3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ARF患者在常规治疗原则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指标,同时用药安全可靠,无不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ARF的一种急救药物。

    作者:林志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效果

    分析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经碎石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行肾镜碎石治疗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4个小组,A组采用腰硬联合两点麻醉,B组在A基础上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同时持续泵注生理盐水;C组在A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再进行持续泵注麻醉;D组在A的基础上静脉输注咪达唑仑且持续泵注右旋美托咪定。对比4组各项生命体征的指标情况、术后镇静状况等。 B组心率减慢等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B组、D组术后镇静状态明显优于A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使用硬要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进行镇静,能够显著提升治疗耐受性、改善镇静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段峰;郑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尿激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78例RA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观察组给予尿激酶与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栓通与三七皂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1.8%(2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1%(9/39)(P<0.01),且观察组有效率为94.9%(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28/39)(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尿激酶与神经节苷脂联合用于RAO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陈瑞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影像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的应用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9月妇产科收治的60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均先行超声检查(包括经腹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治疗,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超声检查符合共计58例,漏诊或误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96.7%。超声检查妇产科急腹症,操作简单,可及时发现病因,根据声像图表现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该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用于卵巢囊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选取115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保守治疗,组间比较疗效,依从率、随访1年受孕情况等数据,并予以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其总有效率为9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9%(P<0.05);两研究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9.7%和93.0%,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正常受孕率分别为62.0%和38.6%,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用于卵巢囊肿治疗中疗效显著,依从率高,对受孕影响小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侃;彭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36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两组,研究组7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研究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几率4.17%及血肿情况2.78%明显小于对照组32.81%、21.88%,再次住院率6.94%小于对照组21.88%,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治疗原发性腹壁疝较单独开放性手术疗效更佳,术后感染及血肿几率更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保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选取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间歇导尿,对照组进行常规持续导尿。观察组2个月内自主排尿患者的比率为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观察组出院需长期导尿(19.6%)及尿道感染(15.2%)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5);观察组症状泌尿系感染率为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2,P<0.05)。在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间歇导尿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排尿功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及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钊;吕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两种方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回顾性分析动态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一次性复位、支架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8月诊治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68例,其中34例采用动态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小夹板组),34例采用C型臂X光机透视一次性复位、支架外固定(支架组),并于复位后当天、6w和12w行X线检查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复位后当天小夹板组和支架组在放射学评分上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6w、复位后12w,支架组在放射学评分上均优于小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6w、复位后12w疗效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组在疗效评分方面均优于支架组。结论采用动态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好的腕指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明熹;王鸿洲;纪木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PAG和凝血指标变化的影响

    选择接诊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及PAG情况,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APTT、PAG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PTT、PAG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PAG和凝血指标变化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采用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白带检验结果及其感染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

    收集门诊部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19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白带检验结果及感染率的变化情况。2011~2014年各年度霉菌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滴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年度滴虫及霉菌感染率逐渐上升。其中14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白带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以上者135例,占(92.47%);173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白带检验结果显示上皮细胞(+++)以上者136例,占(78.61%)。白带检验在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近年来其感染率逐渐上升,临床应提高重视。

    作者:韩艳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肱骨外科颈骨折60例治疗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有3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10.0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在儿童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对术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兴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患者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4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及感受观察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为10.56±2.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0±2.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为1.2±0.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穿刺次数4.1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更具有应用的价值,穿刺次数少,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

    作者:陈卫;顾文义;濮建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自护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患者自我管理及呼吸训练完成度的影响

    抽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护理论护理。观察两组ESCA量表自我护理能力评价得分及呼吸训练完成人数和优良率。观察组ESCA量表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得分(142.3±3.5)分、呼吸训练完成度优良率(92%,55)分别相较对照组的(119.4±4.5)分、(75%,45)显著较高,观察组护理后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呼吸训练完成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理论能有效提高性阻塞性肺疾病恢复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帮助完成呼吸训练,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徐宝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实施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治疗,观察患儿干预治疗效果。结果实施干预治疗的1、3个月后,患儿体质量、皮脂厚度、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干预治疗的1、3个月后,患儿轻度、中度、重度肥胖比例明显少于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实施心理-饮食-运动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各项体征指标,减轻肥胖程度,值得临床选用与普及。

    作者:陈俊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