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itapex糊剂与传统根充糊剂治疗儿童根尖周炎的疗效对比

鲁坚

关键词:Vitapex糊剂, 传统根充糊剂, 根尖周炎
摘要:对比Vitapex糊剂与传统根充糊剂治疗儿童根尖周炎的疗效.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根尖周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对照A组(53例)、对照B组(52例),研究组采用Vitapex糊剂治疗、对照A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对照B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9%、急性反应发生率9.1%,对照A组总有效率81.1%、急性反应发生率18.9%,对照B组总有效率80.9%、急性反应发生率19.1%.研究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传统根充糊剂,Vitapex糊剂治疗儿童根尖周炎效果更为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探讨和观察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社区医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患者给予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第一秒钟用力呼气的容积与预计值的比值、用力的肺活量值、用力的肺活量值与预计值的比值分别为(0.038±0.024)L/年、(0.042±0.023)%、(0.034±0.021)L/年、(0.602±0.73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为(437.934±20.042)m,与对照组患者的(422.814±24.523)m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给予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作者:方锐波;王志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伸筋方改善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梧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接受功能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后,总优良率和JOA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和伸筋方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凯顺;马家富;叶义平;郭俊;惠宁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肌酶水平研究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84例,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与不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禁食8~12h后空腹抽血,分别检测两组的HbA1c、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HbA1c和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试验组HbA1c、LDH、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同HbA1c浓度水平亚组患者血清中LDH、CK、CK-MB水平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不同HbA1c浓度水平亚组患者血清中LDH、CK、CK-MB水平不存在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HbA1c浓度水平亚组患者血清中LDH、CK、CK-MB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A1c与心肌酶水平存在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朱宝勤;蓝玉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菜单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将我社区门诊收治的164例糖尿病确诊病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菜单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健 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8.8%和96.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8%和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菜单式”健康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值得在社区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永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依据老年综合评估结果给予综合干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干预组患者治疗后SDS及SAS评分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荣;谭安隽;张黎;李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20mg/d,治疗组患者40mg/d.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优于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选取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患者,依次行常规X线平片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曲面重建,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的总检出率、完全线性骨折检出率、不完全性骨折检出率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常规X线平片诊断出12例,其准确率为31.58%;多层螺旋CT检测出37例,其准确率为97.37%.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术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诊断肋骨微细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詹智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对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白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 现选择我院2012年10月01日~2015年07月31日就诊的90例白发性气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予以上患者经由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将其中4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经由常规的治疗方法;45例患者分为干预组,经由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同时,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经过治疗后经由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过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经由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量,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吴月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节镜微创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研究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研究组优良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76.7%和2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微创技术可显著提高骨科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付建;沈宏达;王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筛查肺内小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随机将研究对象分成行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研究组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检查对照组,分别比较影像学特点和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2589例受检者筛查出肺内小结节107例,良性结节33例、暂不稳定性结节54例、疑似恶性结节20例.不同筛查方法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不同筛查方法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LDCT)能提高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有效实用方法,对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窦相权;张军;吴伟斌;盘德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对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予以研究,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血吸虫病大肠癌组织、血吸虫病大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组织分组,对病理标本进行提取,每组提取60例,分别记作A、B、C组.所有研究标本均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和免疫组化法进行环氧合酶-2的检测,对三组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对A组标本按照检测结果的阳性和阴性分组,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环氧合酶-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58.3%和3.33%,A、B、C组环氧合酶-2阳性率依次降低,且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按环氧合酶-2表达分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等数据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 转移情况等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环氧合酶-2在血吸虫病大肠癌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且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 转移存在相关性,从而对血吸虫病大肠癌肠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舒明;刘正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探究盐酸氟桂利嗪对于脑动脉硬化症治疗的临床疗效.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10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两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04%,对照组为64.81%,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为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高,药物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邓润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降血脂药物预防激素诱导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利用醋酸泼尼松龙溶液建立成年日本大耳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检测激素诱导股骨头坏死大耳兔与空白对照组大耳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不同时间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将成活的44只建模成功的股骨头坏死大耳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普伐他汀干预实验1组与非诺贝特干预的实验2组各22只,通过检测大耳兔外周血的脂质水平以及透射电镜检查大耳兔股骨头的病理切片,判断不同降脂药物预防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激素诱导股骨头坏死模型组大耳兔CHOL、TG、LDL、HDL实验后4、8、12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耳兔实验前与实验后4、8、12周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用药前与用药后4、8、12周CHOL、TG、LDL、HDL检测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1组用药12周后CHOL、TG、LDL、HDL降低的水平比实验2组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用药12周后,实验1组大耳兔股骨头基本恢复正常,实验2组的大耳兔还处在Ⅰ期股骨头坏死的状态.激素是诱导大耳兔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普伐他汀通过减少骨细胞内脂肪沉积,改善其变性、坏死,从而起到了预防大耳兔骨头坏死的作用.

    作者:朱燕;陈凯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娩球配合音乐疗法在妊娠分娩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分娩球和音乐疗法联合应用于妊娠分娩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2015年7月拟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可得对照组(常规分娩处理)和观察组(采取分娩球和音乐疗法联合处理)各60例,对比两组的分娩进程情况和分娩疼痛感.结果 观察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以及第一产程时间分别为(8.21±1.07)h、(3.14±0.27)h、(9.54±1.26)h,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0.39,9.21,11.46;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3.57±0.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疼痛感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仅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分娩中应用分娩球联合音乐疗法,有利于缩短第一产程,帮助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方淑娟;谢桂婵;王姣;余丽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探讨

    系统地探究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实际价值.2013年8月~2014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围手术期对对照组行常规加压包扎处理,而给予观察组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术后疼痛评分为(4.3+1.2)分,舒适度评分是(81.6+5.7)分,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术后疼痛评分为(6.1+1.5)分,舒适度评分是(64.5+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梁玉婵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疗效对比分析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观察对比麻醉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麻醉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均具有镇痛、麻醉效果,但是舒芬太尼手术镇痛、术后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芬太尼,更适合在神经外科手术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脑功能分析

    目的 研究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脑功能的意义.方法 临床纳入70例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HIE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70例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aEEG动态监测.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背景活动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SWC)、带宽结合下边界、高上边界以及低下边界等.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aEEG连续性、成熟SWC比例分别为8.6%、1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100.0%,不连续性及不成熟SWC分别为91.4%、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均P<0.05).研究组上边界振幅大于对照组,下边界振幅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带宽结合下边界振幅成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进行aEEG监测,可有效对HIE进行早期诊断,预测病情的发展.

    作者:邓秀初;余碧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疼痛管理组的建立对ERCP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和疼痛护理,于术前0.5h、术后24h测定患者疼痛程度、部位、性质以及睡眠质量.观察组患者由疼痛管理组进行干预,同样于术前0.5h、术后24h测定患者疼痛程度、部位、性质以及睡眠质量.两组患者在术前半h疼痛程度,对照组疼痛值为(1.19±0.99)分,观察组患者疼痛值为(1.18.±0.86)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h平均疼痛程度及疼痛剧烈程度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除睡眠时间外,两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各因子及总分比较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建立疼痛管理组科学、规范的控制患者疼痛,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洪丽华;朱小英;徐红玲;陈弋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受体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表达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及其受体(PAF-R)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以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记为观察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6例健康体检者(记为健康体检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上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的表达,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观察组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111.03±3.76)μg/l较健康体检者(76.98±1.42)μg/l显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观察组单个核细胞上PAF-R阳性细胞比例(42.56±5.32)%、PAF-R表达荧光道数(212.12±10.38)分别均较健康体检组(16.89±3.45)%、(135.18±8.89)显著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高,在单个核细胞上血小板激活因子阳性细胞比例及其受体表达荧光道数较健康体检者均显著高.

    作者:罗伟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将我院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8例.A组服用瑞舒伐他汀加曲美他嗪治疗,B组服用瑞舒伐他汀加硝酸甘油治疗,C组服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三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用药1疗程后,A组的总有效率达94.4%,明显高于B组的66.7%和C组的61.1%(P<0.05);在用药期间,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刚;张伟;郑永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