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8月期间完成的28例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GST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理结果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均获成功,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平均时间65 min(50~100 min),术中平均失血60 mL(30~100 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平均为2 d(1~4 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 d(3~6 d)。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GST是较为安全理想的微创术式。
作者:王刚;秦鸣放;邹富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和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组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合玻璃酸钠,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评分(VA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A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均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炎是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肇端;周汾;王曼;余剑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RCP对胆总管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行ERCP检查的胆道梗阻患者,对比影像学诊断差异,计算ERC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38例胆管狭窄患者在十二指肠镜下行支架治疗,其中12例恶性者行胆管金属支架治疗,26例良性者行胆管塑料支架治疗。结果:手术后病理或细胞学刷检证实为恶性胆管狭窄者共34例,病理阴性且长期随访证实良性胆管狭窄者共25例,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ERCP对胆管恶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为87.5%(28/32),特异性为81.5%(22/27),阳性预测值为84.9%(28/33),阴性预测值为84.6%(22/26),准确性为84.7%(50/59)。38例患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结论:ERCP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作者:刘旗;朱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51例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依据伤口情况采用置管冲洗和外敷中药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1例中总有效率94%,治愈率55%。结论:中药外治法在手术后局部伤口不愈合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刘雅静;宗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外科处理后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输尿管置管术14例,开放性输尿管腹腔内松解术26例,肾造瘘术2例。观察术后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结果: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中,35例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7例输尿管松解术后患者肾功能未能得到缓解,可能与术中输尿管松解不彻底或长期肾后性梗阻致不可逆性肾性肾功能不全有关。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解除输尿管梗阻,防止肾积水加重和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外科处理效果明显。
作者:杨占坡;姚世杰;刘光明;马洪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近年来祖国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对有关肠源性疾患所致肺部功能障碍或损伤现代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挖掘“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成果所揭示的科学机理,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宋媛;解基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EN组和TPN组比较,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3 d及术后第14 d,EN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 d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晨光;傅芬兰;卜承亮;徐臣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跟腱炎临床上较为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足踝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于2009年4月-2012年8月,对2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跟腱炎患者应用骨赘磨削跟腱减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胆囊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穿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胆囊穿孔,而由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引起者甚少,术前不易确诊,术中因找不到穿孔部位而反复探查胆道和消化道,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我院1993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伴罗-阿氏窦穿孔5例,术前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山;徐小平;吴海俊;李辉华;张永涛;夏利锋;李步卓;杭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6岁。因右髋部摔伤后肿痛、活动受限3d入院。患者有脑血栓病史11年,长期卧床,3d前因不慎从床上跌落,出现右髋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查体:右髋部轻度红肿,右下肢缩短外旋畸形,右髋部局部压痛(+),右腹股沟处压痛明显,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右足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可。DR示右股骨颈骨折。排除手术禁忌证,于入院后第2d行右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作者:韩娜;韩双双;李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08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对3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CT导引下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消融加椎间孔注射甲钴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国栋;巩瑞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超前镇痛是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可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和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1]。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观察其对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享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预后情况,指导临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科近14年来812名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肺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2年12月30日,累计死亡746例,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32.1%,21.7%,6%。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252例,非手术治疗560例,Ⅰ期~Ⅲa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33例,平均生存期19.15月,Ⅰ期~Ⅲa期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74例,平均生存期15.42月;Ⅲb~Ⅳ期患者接受手术19例,平均生存期9.75月,Ⅲb~Ⅳ期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486例,平均生存期9.10月。结论:年龄不是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Ⅰ~Ⅲa期患者根治性手术明显延长其生存期,Ⅲb、Ⅳ期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无法延长其生存期,不主张此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鲍传明;王志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先期预置鼻胆管,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疗效,是胆总管结石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
作者:丁卫锋;孔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中药板块方的镇痛作用特点。方法:将1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区组法分为15组,包括对照组,柴郁汤、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各组,吗啡和布洛芬组,采用45℃、50℃、55℃水浴引致小鼠疼痛模型,动态测定痛阈潜伏期,用药前测定基础痛阈。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柴郁汤、芍甘汤和痛泻要方的镇痛作用以高剂量更明显;柴郁汤对45℃、50℃、55℃水浴的痛阈潜伏期均有延长作用,柴郁汤高、中剂量在多个时间点上显示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较强,作用特点类似于中枢镇痛药或兼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芍药甘草汤、痛泻药方、金铃子散属于作用于外周的镇痛药。
作者:邢伟;李秀玲;方步武;田在善;吴咸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患者,9例行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断端吻合术,3例行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7例血管修复后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张术。结果:12例中,8例肢体完全成活,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小腿肌肉小部分坏死,遗留轻度跛行;3例截肢。结论: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早期易漏诊,诊断明确应尽快行血管修复,恢复肢体血运。
作者:石颖会;赵昱;刘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甲璜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I组麻醉用药为0.45%甲璜酸罗哌卡因20 mL,II组在局麻药中加右美托咪定1μg/kg,III组阻滞完成后即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结果:Ⅱ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长于Ⅰ、Ⅲ2组(均P<0.01),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Ⅰ、Ⅲ组(P<0.05,P<0.01);III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Ⅰ、Ⅱ两组。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与局麻药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增强甲璜酸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淑芬;程李健;黄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类癌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黏膜隆起性病变、瘤体直径小于1.5 cm、超声内镜检查无肌层浸润,超声或CT检查无转移,疑似结直肠类癌的43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3 d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1例,均经内镜及药物治疗痊愈;术后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结肠镜是结直肠类癌检查的重要手段,超声内镜是重要的辅助检查;对于直径小于1.5 cm、无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结直肠类癌,行内镜下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作者:康剑霞;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8例患者采用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38例获3~18个月随访(平均10.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出现局部组织疼痛取出拉力螺钉尾帽后消失,36例骨性愈合, Harris功能评分优25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亚洲型髋关节螺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永耀;关继超;金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