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丁卫锋;孔棣

关键词:内镜, 鼻胆管引流, 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
摘要: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先期预置鼻胆管,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疗效,是胆总管结石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20例

    目的:观察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复杂性肛瘘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复发率、肛门功能等。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术后、痊愈时、6月随访时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较好的保护肛门功能。

    作者:张少军;应光耀;高洪娣;熊国华;闵丽;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内扎外凝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痔38例

    痔的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我院自2004年6月-2009年5月采用内扎外凝术治疗痔3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预后情况,指导临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科近14年来812名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肺癌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2年12月30日,累计死亡746例,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32.1%,21.7%,6%。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252例,非手术治疗560例,Ⅰ期~Ⅲa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33例,平均生存期19.15月,Ⅰ期~Ⅲa期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74例,平均生存期15.42月;Ⅲb~Ⅳ期患者接受手术19例,平均生存期9.75月,Ⅲb~Ⅳ期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486例,平均生存期9.10月。结论:年龄不是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Ⅰ~Ⅲa期患者根治性手术明显延长其生存期,Ⅲb、Ⅳ期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无法延长其生存期,不主张此类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鲍传明;王志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混合液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舒芬组和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舒芬组给予含舒芬太尼10μg的0.5%罗哌卡因溶液25 mL,对照组给予单纯0.5%罗哌卡因溶液25 mL。结果:舒芬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作者:姜景卫;毛桂琴;毛美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第一掌骨尺背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

    目的:探讨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伴有骨外露患者行第一掌骨尺背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以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走行为轴线,以拇指近节尺侧中点为旋转点,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为蒂,于第一掌骨尺背侧切取皮瓣。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1个月,平均随访5.1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87%。结论: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外观满意,功能良好。

    作者:周坚龙;陈宏;滕晓峰;徐吉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数字的具体要求

    表示特定起点与终点定界的时间段时,起点与终点之间以一字线即“-”为分隔符,而不再用波纹线即“~”表示,如2008-2011年(不再用2008~2011年)。除上述时间段之外的其他计数、计量范围的表示,仍然用波纹线“~”,如2~6 kg。表示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时,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37℃±1℃不能写成37±1℃。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幂次相同的参数范围,前一个参数的幂次不能省略,如3×109~5×109不能写成3~5×109,但可写成(3~5)×109。数字的有效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0.42) kg,标准差的1/3为0.14,有效位数在小数点后1位,故应取小数点后1位,即(3.6±0.4) kg;又如(8.61±0.27) cm,标准差的1/3为0.09,有效位数在小数点后2位,故应取小数点后2位,即(8.61±0.27) cm。百分数的有效位数要以分母确定:分母<10,不用百分数表示,宜用分数表示,如5/7;分母10~99,百分数到个位,如57%;分母100~999,百分数到数点后1位,如57.0%,其余以此类推。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12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先行环状切除膀胱颈与前列腺交接处组织,再经尿道腔内等离子切除前列腺,观察术中并发症发生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6±12.6)min,切除腺体平均42 g;术中无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撕裂穿孔、电切综合征等发生;术后3个月IPSS、Qmax、PVR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改良式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邱云桥;孟磊;李信平;刘鸿;陈铭;谢建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内镜治疗结直肠类癌43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类癌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黏膜隆起性病变、瘤体直径小于1.5 cm、超声内镜检查无肌层浸润,超声或CT检查无转移,疑似结直肠类癌的43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3 d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1例,均经内镜及药物治疗痊愈;术后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结肠镜是结直肠类癌检查的重要手段,超声内镜是重要的辅助检查;对于直径小于1.5 cm、无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结直肠类癌,行内镜下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作者:康剑霞;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及化疗药物腹腔温热低渗灌注治疗胃癌58例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术中及术后早期行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对照组58例行常规静脉化疗。观察两组化疗毒副作用、腹腔肿瘤复发率及肝转移率。结果:观察组3、5年腹腔肿瘤复发率、肝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毒副作用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肿瘤复发与肝转移有良好防治作用,且明显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作者:尤龙;乔帅;李朝森;孙俊霞;贺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壶腹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壶腹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1例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50例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31例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肿瘤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局部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低。行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肿瘤切除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但采用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术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发现,壶腹癌行肿瘤切除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行姑息性手术长。姑息性手术方式中,行ERBD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胆肠吻合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长。结论:壶腹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术后生存时间长。

    作者:郑云;卢洪军;张大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42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外科处理后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输尿管置管术14例,开放性输尿管腹腔内松解术26例,肾造瘘术2例。观察术后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结果: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中,35例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7例输尿管松解术后患者肾功能未能得到缓解,可能与术中输尿管松解不彻底或长期肾后性梗阻致不可逆性肾性肾功能不全有关。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解除输尿管梗阻,防止肾积水加重和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外科处理效果明显。

    作者:杨占坡;姚世杰;刘光明;马洪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自行通便致直肠黏膜破溃出血1例

    患者女,26岁。既往习惯性便秘病史多年。此次7d未排大便,1d前自行于家中用竹筷自肛门插入,抠除硬的粪块,2h前,自觉小腹坠胀不适,便意频繁且有鲜血自肛门口流出,周身乏力,出冷汗,速被家属送来我院,门诊收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8℃,P 120次/min,R 18次/min,BP 8/5 Kpa。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意识尚清,抬入病室,查体合作,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5.2×109/L,RBC:2.9×1012/L,Hb:65 g/L。急诊送入手术室,常规骶管麻醉后,左侧卧位,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大量鲜血及血凝块自肛门流出,肛门镜检引出直肠肛管血性液体约600 mL,充分清除后见截石位3点齿线上约4 cm处直肠黏膜破溃长约0.8 cm,可见活动性出血。直视下可吸收线缝合两针。反复检查肠腔,确定无出血,留引流胶管一根置于肠腔黏膜破溃处,术毕包扎。术后密切观察生命指征,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每日肛管局部换药,外用太宁栓一粒。术后第3d便色正常。治疗至术后第7 d,各项指标趋于平稳。转内科继续治疗便秘。

    作者:王连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引流配合复方紫归膏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1例

    目的:评价引流配合复方紫归膏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顺脊柱方向梭形切开窦道和脓腔,彻底清除窦道内坏死组织、着色瘢痕组织,并彻底搔刮创面,创面敞开充分引流,术后采用复方紫归膏纱条换药。结果:11例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20 d,平均换药时间35.4 d,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充分引流并复方紫归膏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确切,疗程短,一期治愈率高。

    作者:陈朝晖;陈林;陈红霞;张瑞芳;代述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下肢缺血PTA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辨证治疗

    下肢缺血PTA术后再狭窄病机主要分为血瘀证、阴寒证、虚证及热毒证等,防治PTA术后再狭窄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为主,益气养阴、益气通阳、化痰通络治疗为辅。

    作者:冷梅;李红;李令根;陈文阁;王晋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伤口不愈合51例

    目的:探讨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51例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依据伤口情况采用置管冲洗和外敷中药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1例中总有效率94%,治愈率55%。结论:中药外治法在手术后局部伤口不愈合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刘雅静;宗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ERCP对胆总管良恶性狭窄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ERCP对胆总管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行ERCP检查的胆道梗阻患者,对比影像学诊断差异,计算ERC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38例胆管狭窄患者在十二指肠镜下行支架治疗,其中12例恶性者行胆管金属支架治疗,26例良性者行胆管塑料支架治疗。结果:手术后病理或细胞学刷检证实为恶性胆管狭窄者共34例,病理阴性且长期随访证实良性胆管狭窄者共25例,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ERCP对胆管恶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为87.5%(28/32),特异性为81.5%(22/27),阳性预测值为84.9%(28/33),阴性预测值为84.6%(22/26),准确性为84.7%(50/59)。38例患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结论:ERCP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作者:刘旗;朱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无浆膜层侵犯的进展期胃癌129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无浆膜层侵犯的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129例无浆膜层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中,32例(24.8%)行完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tomy,TLDG),43例(33.3%)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ATG),54例(41.9%)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结果:本组12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196±35.5) mins,术中出血量(150±40)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7±0.7) d,淋巴结清扫数平均(26±4)枚;术后随访13~70个月,15例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死亡4例。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无浆膜层侵犯的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等优点,有着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沙洪存;洪晓明;倪开元;滕晓平;黄涛;叶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统计学方法记述要求

    统计学符号一律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符号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s,(3)标准误用sx,(4)t检验用t,(5)F检验用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P。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特点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统计学方法的记述不能笼统记录为SPSS或SAS软件,而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必要时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35,χ2=5.33,F=12.0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时,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无须再细分。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髋部骨折26例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髋部骨折效果。方法:对内科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应用髋部后外侧Gibson切口、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髋部骨折26例。结果:随访到25例,18例基本或大部分恢复伤前活动状态,4例需助步器帮助下行走,3例因其他原因死亡。按照Harris评分标准,90分以上7例,80~90分8例,70~79分4例,70分以下3例。结论: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髋部骨折可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作者:陈四木;徐卫星;高志朝;郑俊;孟永骏;付悦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雨蛙素腹腔注射致小鼠慢性胰腺纤维化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采用雨蛙素反复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慢性胰腺炎,评估胰腺发生纤维化的程度及病变特点。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反复腹腔注射雨蛙素,对照组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第7周第1d留取胰腺组织,光镜下进行胰腺腺泡细胞萎缩、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另一部分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胰腺间质胶原增生情况;第三部分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M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胰腺HE染色显示明显腺泡细胞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显著胰腺间质胶原增生,评分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雨蛙素反复多次腹腔注射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胰腺纤维化病变,纤维化发生机制可能与胰腺星状细胞活化分泌过多细胞外间质有关。

    作者:崔立华;张一;白景瑞;李东华;刘洪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