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卢洪军;张大鹏
目的:观察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复杂性肛瘘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复发率、肛门功能等。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术后、痊愈时、6月随访时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较好的保护肛门功能。
作者:张少军;应光耀;高洪娣;熊国华;闵丽;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壶腹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1例壶腹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50例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31例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肿瘤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局部切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低。行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肿瘤切除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但采用不同方法的姑息性术式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发现,壶腹癌行肿瘤切除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行姑息性手术长。姑息性手术方式中,行ERBD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胆肠吻合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治疗的长。结论:壶腹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术后生存时间长。
作者:郑云;卢洪军;张大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患者,9例行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断端吻合术,3例行血栓取出、动脉损伤段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7例血管修复后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张术。结果:12例中,8例肢体完全成活,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小腿肌肉小部分坏死,遗留轻度跛行;3例截肢。结论:四肢主要动脉挫伤合并血栓形成,早期易漏诊,诊断明确应尽快行血管修复,恢复肢体血运。
作者:石颖会;赵昱;刘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统计学符号一律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符号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s,(3)标准误用sx,(4)t检验用t,(5)F检验用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P。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特点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统计学方法的记述不能笼统记录为SPSS或SAS软件,而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必要时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35,χ2=5.33,F=12.0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时,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无须再细分。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收集比较胃癌根除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治疗结果。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42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排气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OR=-2.69,95%CI (-3.45,-2.13)];排便时间、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间不存在异质性(P>0.05,I2=0%)。结论: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排气时间较肠外营养组短,说明肠内营养符合机体的一般代谢规律,可能是目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可以促进预后且其安全性可以接受。
作者:李建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引流配合复方紫归膏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顺脊柱方向梭形切开窦道和脓腔,彻底清除窦道内坏死组织、着色瘢痕组织,并彻底搔刮创面,创面敞开充分引流,术后采用复方紫归膏纱条换药。结果:11例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20 d,平均换药时间35.4 d,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充分引流并复方紫归膏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疗效确切,疗程短,一期治愈率高。
作者:陈朝晖;陈林;陈红霞;张瑞芳;代述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8例患者采用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38例获3~18个月随访(平均10.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出现局部组织疼痛取出拉力螺钉尾帽后消失,36例骨性愈合, Harris功能评分优25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亚洲型髋关节螺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永耀;关继超;金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先期预置鼻胆管,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疗效,是胆总管结石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
作者:丁卫锋;孔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甘肃省首届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28-29日在黄河之滨的省会兰州市胜利召开。有近300名医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崔乃强教授莅临致贺并做了学术报告。会议还邀请了中山大学石汉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田伟军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王为忠教授、何显力教授、兰州大学刘宝厚教授做了专题演讲。甘肃省首届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28-29日在黄河之滨的省会兰州市胜利召开。有近300名医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崔乃强教授莅临致贺并做了学术报告。会议还邀请了中山大学石汉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田伟军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王为忠教授、何显力教授、兰州大学刘宝厚教授做了专题演讲。
作者:张有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外科处理后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输尿管置管术14例,开放性输尿管腹腔内松解术26例,肾造瘘术2例。观察术后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结果: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中,35例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7例输尿管松解术后患者肾功能未能得到缓解,可能与术中输尿管松解不彻底或长期肾后性梗阻致不可逆性肾性肾功能不全有关。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解除输尿管梗阻,防止肾积水加重和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外科处理效果明显。
作者:杨占坡;姚世杰;刘光明;马洪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和技术曲线。方法:对157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分析其疗效和逐年技术曲线。结果:157例手术时间55~125 min,平均90 min;平均失血量160 mL;发生电切综合征2例,死亡1例,1例伴有尿失禁;尿道外口狭窄6例,经尿道扩张后缓解。随访1个月~7年,排尿功能良好。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良好,操作技术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作者:周国云;郑发前;胡国标;丁超;诸葛文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伴有骨外露患者行第一掌骨尺背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以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走行为轴线,以拇指近节尺侧中点为旋转点,拇指尺侧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为蒂,于第一掌骨尺背侧切取皮瓣。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1个月,平均随访5.1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87%。结论:以指动脉穿支为蒂的第一掌骨尺背侧带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偏尺侧缺损,外观满意,功能良好。
作者:周坚龙;陈宏;滕晓峰;徐吉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5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25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6例位于黏膜肌层,17例位于黏膜下层),应用HOOK刀及IT刀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病变大小0.4~3.4 cm(平均1.5 cm),手术时间15~95 min (平均40 min),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作者:李焕喜;秦鸣放;王震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肛肠病手术后并发症仍难以完全避免。自2006年至今,我们采用中西医疗法预防肛肠病术后并发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曾凡贞;刘金玉;张慧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技术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8月期间完成的28例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GST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理结果等临床指标。结果:28例均获成功,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平均时间65 min(50~100 min),术中平均失血60 mL(30~100 mL),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平均为2 d(1~4 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 d(3~6 d)。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GST是较为安全理想的微创术式。
作者:王刚;秦鸣放;邹富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超前镇痛是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可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和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1]。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观察其对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享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既往习惯性便秘病史多年。此次7d未排大便,1d前自行于家中用竹筷自肛门插入,抠除硬的粪块,2h前,自觉小腹坠胀不适,便意频繁且有鲜血自肛门口流出,周身乏力,出冷汗,速被家属送来我院,门诊收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8℃,P 120次/min,R 18次/min,BP 8/5 Kpa。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意识尚清,抬入病室,查体合作,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5.2×109/L,RBC:2.9×1012/L,Hb:65 g/L。急诊送入手术室,常规骶管麻醉后,左侧卧位,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大量鲜血及血凝块自肛门流出,肛门镜检引出直肠肛管血性液体约600 mL,充分清除后见截石位3点齿线上约4 cm处直肠黏膜破溃长约0.8 cm,可见活动性出血。直视下可吸收线缝合两针。反复检查肠腔,确定无出血,留引流胶管一根置于肠腔黏膜破溃处,术毕包扎。术后密切观察生命指征,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每日肛管局部换药,外用太宁栓一粒。术后第3d便色正常。治疗至术后第7 d,各项指标趋于平稳。转内科继续治疗便秘。
作者:王连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性,58岁。因铲车挤压胸腹部2 h入院。当时感觉胸腹剧痛难忍,伴胸闷气急,肢端发冷,无恶心、呕吐,无昏迷史,无头痛、头昏。体检:T 36.5℃,BP 80/52 mmHg,P 68次/min,R 42次/min,神志清,痛苦貌,肢端湿冷。气管居中,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左侧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区叩痛阳性,左肾区叩痛阳性。全腹压痛,板状腹,左上腹明显,有反跳痛,肠鸣音3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肢体活动可,肌力正常,感觉无异常,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急诊胸部CT提示左侧液气胸,肺压缩约5%,两肺挫伤性改变;右侧第9~12肋骨及左侧第11、12肋骨折。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示后腹膜积血,左肾血管显影不佳伴左肾灌注不良;左下腹壁疝考虑;左下腹部皮下软组织挫伤;左侧膈肌损伤考虑;双肾囊肿。腰椎CT提示胸12椎体骨皮质欠光整,腰椎退行性改变。入院诊断为创伤性休克,双侧肺挫伤,右侧第9~12肋骨及左侧第11、12肋骨折,左侧液气胸;后腹膜血肿,空腔脏器破裂?膈肌损伤?左肾挫伤?软组织挫伤。
作者:王进峰;吴水强;舒文云;孙继才;方金洲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