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杂志社
胆囊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穿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胆囊穿孔,而由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引起者甚少,术前不易确诊,术中因找不到穿孔部位而反复探查胆道和消化道,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我院1993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伴罗-阿氏窦穿孔5例,术前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山;徐小平;吴海俊;李辉华;张永涛;夏利锋;李步卓;杭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髋部骨折效果。方法:对内科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应用髋部后外侧Gibson切口、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髋部骨折26例。结果:随访到25例,18例基本或大部分恢复伤前活动状态,4例需助步器帮助下行走,3例因其他原因死亡。按照Harris评分标准,90分以上7例,80~90分8例,70~79分4例,70分以下3例。结论: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髋部骨折可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作者:陈四木;徐卫星;高志朝;郑俊;孟永骏;付悦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豚鼠急性胆囊炎时Oddi括约肌形态和功能变化,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英国短毛种豚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开腹后浆膜接触电极测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用4/25 powerLab压力转换系统测量胆管内压力;急性胆囊炎组(B组)开腹后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和胆石混悬液诱发急性胆囊炎。饲养10 d后再次开腹测肌电活动和胆管及Oddi括约肌压力,并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B组Oddi括约肌的肌电振幅、肌电簇持续时间、基础压、峰压和收缩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1);与A组比,B组光镜下Oddi括约肌内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组织排列紊乱,有较多的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结论:急性胆囊炎时,豚鼠Oddi括约肌肌电振幅、肌电簇持续时间、基础压、峰压和收缩频率明显异常,病理组织学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平滑肌组织排列紊乱。
作者:边国梁;石承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负荷剂量0.5μg/kg,维持剂量0.3μg/(kg·h);C组以同样的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全程七氟烷吸入插喉罩全身麻醉。结果:D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BIS值明显低于C组,术后躁动、肢体扭动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麻醉诱导迅速安全平稳,有效抑制插喉罩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亦可减少七氟烷麻醉后躁动不良反应。
作者:叶军霞;顾勇伟;周爱君;周文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痔的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我院自2004年6月-2009年5月采用内扎外凝术治疗痔3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2008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对3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CT导引下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消融加椎间孔注射甲钴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国栋;巩瑞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甘肃省首届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28-29日在黄河之滨的省会兰州市胜利召开。有近300名医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崔乃强教授莅临致贺并做了学术报告。会议还邀请了中山大学石汉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田伟军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王为忠教授、何显力教授、兰州大学刘宝厚教授做了专题演讲。甘肃省首届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28-29日在黄河之滨的省会兰州市胜利召开。有近300名医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崔乃强教授莅临致贺并做了学术报告。会议还邀请了中山大学石汉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田伟军教授、第四军医大学王为忠教授、何显力教授、兰州大学刘宝厚教授做了专题演讲。
作者:张有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先期预置鼻胆管,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疗效,是胆总管结石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
作者:丁卫锋;孔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外科处理后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输尿管置管术14例,开放性输尿管腹腔内松解术26例,肾造瘘术2例。观察术后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结果:42例腹膜后纤维化肾积水患者中,35例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肾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7例输尿管松解术后患者肾功能未能得到缓解,可能与术中输尿管松解不彻底或长期肾后性梗阻致不可逆性肾性肾功能不全有关。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引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解除输尿管梗阻,防止肾积水加重和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外科处理效果明显。
作者:杨占坡;姚世杰;刘光明;马洪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近年来祖国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对有关肠源性疾患所致肺部功能障碍或损伤现代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挖掘“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成果所揭示的科学机理,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宋媛;解基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EN组和TPN组比较,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3 d及术后第14 d,EN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 d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晨光;傅芬兰;卜承亮;徐臣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先行环状切除膀胱颈与前列腺交接处组织,再经尿道腔内等离子切除前列腺,观察术中并发症发生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6±12.6)min,切除腺体平均42 g;术中无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撕裂穿孔、电切综合征等发生;术后3个月IPSS、Qmax、PVR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改良式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邱云桥;孟磊;李信平;刘鸿;陈铭;谢建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肠粘连至今仍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外科难题,总病死率为8%~13%。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阻止粘连的形成。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预防肠粘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作者:董永红;李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既往习惯性便秘病史多年。此次7d未排大便,1d前自行于家中用竹筷自肛门插入,抠除硬的粪块,2h前,自觉小腹坠胀不适,便意频繁且有鲜血自肛门口流出,周身乏力,出冷汗,速被家属送来我院,门诊收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8℃,P 120次/min,R 18次/min,BP 8/5 Kpa。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意识尚清,抬入病室,查体合作,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5.2×109/L,RBC:2.9×1012/L,Hb:65 g/L。急诊送入手术室,常规骶管麻醉后,左侧卧位,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大量鲜血及血凝块自肛门流出,肛门镜检引出直肠肛管血性液体约600 mL,充分清除后见截石位3点齿线上约4 cm处直肠黏膜破溃长约0.8 cm,可见活动性出血。直视下可吸收线缝合两针。反复检查肠腔,确定无出血,留引流胶管一根置于肠腔黏膜破溃处,术毕包扎。术后密切观察生命指征,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每日肛管局部换药,外用太宁栓一粒。术后第3d便色正常。治疗至术后第7 d,各项指标趋于平稳。转内科继续治疗便秘。
作者:王连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RCP对胆总管良恶性狭窄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行ERCP检查的胆道梗阻患者,对比影像学诊断差异,计算ERC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38例胆管狭窄患者在十二指肠镜下行支架治疗,其中12例恶性者行胆管金属支架治疗,26例良性者行胆管塑料支架治疗。结果:手术后病理或细胞学刷检证实为恶性胆管狭窄者共34例,病理阴性且长期随访证实良性胆管狭窄者共25例,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ERCP对胆管恶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为87.5%(28/32),特异性为81.5%(22/27),阳性预测值为84.9%(28/33),阴性预测值为84.6%(22/26),准确性为84.7%(50/59)。38例患者支架置入全部成功。结论:ERCP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作者:刘旗;朱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统计学符号一律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符号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s,(3)标准误用sx,(4)t检验用t,(5)F检验用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P。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特点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统计学方法的记述不能笼统记录为SPSS或SAS软件,而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必要时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35,χ2=5.33,F=12.0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时,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无须再细分。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5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25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6例位于黏膜肌层,17例位于黏膜下层),应用HOOK刀及IT刀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病变大小0.4~3.4 cm(平均1.5 cm),手术时间15~95 min (平均40 min),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作者:李焕喜;秦鸣放;王震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术中及术后早期行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对照组58例行常规静脉化疗。观察两组化疗毒副作用、腹腔肿瘤复发率及肝转移率。结果:观察组3、5年腹腔肿瘤复发率、肝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毒副作用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肿瘤复发与肝转移有良好防治作用,且明显减轻化疗毒副作用。
作者:尤龙;乔帅;李朝森;孙俊霞;贺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类癌诊断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黏膜隆起性病变、瘤体直径小于1.5 cm、超声内镜检查无肌层浸润,超声或CT检查无转移,疑似结直肠类癌的43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3 d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1例,均经内镜及药物治疗痊愈;术后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结肠镜是结直肠类癌检查的重要手段,超声内镜是重要的辅助检查;对于直径小于1.5 cm、无转移、未侵及肌层的结直肠类癌,行内镜下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作者:康剑霞;吴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下肢缺血PTA术后再狭窄病机主要分为血瘀证、阴寒证、虚证及热毒证等,防治PTA术后再狭窄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为主,益气养阴、益气通阳、化痰通络治疗为辅。
作者:冷梅;李红;李令根;陈文阁;王晋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