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宋媛;解基良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源性疾病, 肺损伤
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近年来祖国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对有关肠源性疾患所致肺部功能障碍或损伤现代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挖掘“肺与大肠相表里”现代研究成果所揭示的科学机理,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5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25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6例位于黏膜肌层,17例位于黏膜下层),应用HOOK刀及IT刀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SD治疗,病变大小0.4~3.4 cm(平均1.5 cm),手术时间15~95 min (平均40 min),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上消化道广基息肉、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作者:李焕喜;秦鸣放;王震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57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和技术曲线。方法:对157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分析其疗效和逐年技术曲线。结果:157例手术时间55~125 min,平均90 min;平均失血量160 mL;发生电切综合征2例,死亡1例,1例伴有尿失禁;尿道外口狭窄6例,经尿道扩张后缓解。随访1个月~7年,排尿功能良好。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良好,操作技术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作者:周国云;郑发前;胡国标;丁超;诸葛文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雨蛙素腹腔注射致小鼠慢性胰腺纤维化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采用雨蛙素反复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慢性胰腺炎,评估胰腺发生纤维化的程度及病变特点。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反复腹腔注射雨蛙素,对照组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第7周第1d留取胰腺组织,光镜下进行胰腺腺泡细胞萎缩、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评分;另一部分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胰腺间质胶原增生情况;第三部分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SM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胰腺HE染色显示明显腺泡细胞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显著胰腺间质胶原增生,评分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星状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雨蛙素反复多次腹腔注射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胰腺纤维化病变,纤维化发生机制可能与胰腺星状细胞活化分泌过多细胞外间质有关。

    作者:崔立华;张一;白景瑞;李东华;刘洪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配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295例

    目的:观察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584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法。高位单纯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术,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组295例术后采用中药口服、熏洗、换药治疗;对照组289例术后未用中药三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一次手术治愈率高、术后肛门部分失禁率低,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显著。

    作者:韩丽君;张效君;李鹏;董岩平;任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20例

    目的:观察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复杂性肛瘘切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治愈时间、复发率、肛门功能等。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术后、痊愈时、6月随访时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口引流保留皮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较好的保护肛门功能。

    作者:张少军;应光耀;高洪娣;熊国华;闵丽;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炎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和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组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合玻璃酸钠,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评分(VA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VAS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均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炎是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肇端;周汾;王曼;余剑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髋部骨折26例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髋部骨折效果。方法:对内科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应用髋部后外侧Gibson切口、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髋部骨折26例。结果:随访到25例,18例基本或大部分恢复伤前活动状态,4例需助步器帮助下行走,3例因其他原因死亡。按照Harris评分标准,90分以上7例,80~90分8例,70~79分4例,70分以下3例。结论: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髋部骨折可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作者:陈四木;徐卫星;高志朝;郑俊;孟永骏;付悦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53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和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以同期慢性胆囊炎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53和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慢性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高分化胆囊癌组织高,与肿瘤有无淋巴转移及肿瘤1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Cyclin E在晚期胆囊癌(Nevin III~V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早期(Nevin I~II期)胆囊癌组织高,Cyclin E表达阳性的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低(P<0.05)。结论:检测分析p53和Cyclin E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作者:任培土;傅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应用

    超前镇痛是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可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和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1]。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采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观察其对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享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负荷剂量0.5μg/kg,维持剂量0.3μg/(kg·h);C组以同样的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全程七氟烷吸入插喉罩全身麻醉。结果:D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BIS值明显低于C组,术后躁动、肢体扭动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喉罩全麻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麻醉诱导迅速安全平稳,有效抑制插喉罩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亦可减少七氟烷麻醉后躁动不良反应。

    作者:叶军霞;顾勇伟;周爱君;周文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先期预置鼻胆管,择期行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及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鼻胆管代替T管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疗效,是胆总管结石值得推荐的治疗方式。

    作者:丁卫锋;孔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芪多糖在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0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芪多糖配合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免疫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著提高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白细胞数量。能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NK细胞活性。结论:黄芪多糖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够取得减轻骨髓抑制所致的白细胞减少,通过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NK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

    作者:吴成军;王锡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皮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转子间骨折文献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及动力髋螺钉(DHS)固定的临床结果及安全性,明确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特点。方法:系统地回顾2000年1月-2013年1月Medline、Embase、Sciencedirect、OVID、Cochrand Central data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比较PCCP及DHS治疗稳定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准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与DHS相比,PCCP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及输血,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论:PCCP具有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优势。

    作者:张庆;卢晓栋;富学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肠内外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EN组和TPN组比较,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3 d及术后第14 d,EN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 d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晨光;傅芬兰;卜承亮;徐臣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后内侧入路锚钉系统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评价后内侧入路锚钉系统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膝后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锚钉系统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1例,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0.3个月,21例均获得骨性愈合,Lysholm膝关节评分73~100分,平均为93.7分。结论:锚钉系统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安全有效、内固定可靠、并发症低等优点。

    作者:梁文清;徐国健;周国芳;翁东;谢明华;赵晓峰;钱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伴罗-阿氏窦穿孔5例

    胆囊罗-阿氏窦(Rokitansky-Aschof)穿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胆囊穿孔,而由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引起者甚少,术前不易确诊,术中因找不到穿孔部位而反复探查胆道和消化道,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我院1993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伴罗-阿氏窦穿孔5例,术前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海山;徐小平;吴海俊;李辉华;张永涛;夏利锋;李步卓;杭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亚洲钉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8例

    目的:评价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8例患者采用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38例获3~18个月随访(平均10.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出现局部组织疼痛取出拉力螺钉尾帽后消失,36例骨性愈合, Harris功能评分优25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亚洲型髋关节螺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永耀;关继超;金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外伤性肾动脉血栓1例

    患者,男性,58岁。因铲车挤压胸腹部2 h入院。当时感觉胸腹剧痛难忍,伴胸闷气急,肢端发冷,无恶心、呕吐,无昏迷史,无头痛、头昏。体检:T 36.5℃,BP 80/52 mmHg,P 68次/min,R 42次/min,神志清,痛苦貌,肢端湿冷。气管居中,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左侧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区叩痛阳性,左肾区叩痛阳性。全腹压痛,板状腹,左上腹明显,有反跳痛,肠鸣音3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肢体活动可,肌力正常,感觉无异常,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急诊胸部CT提示左侧液气胸,肺压缩约5%,两肺挫伤性改变;右侧第9~12肋骨及左侧第11、12肋骨折。上腹部平扫加增强示后腹膜积血,左肾血管显影不佳伴左肾灌注不良;左下腹壁疝考虑;左下腹部皮下软组织挫伤;左侧膈肌损伤考虑;双肾囊肿。腰椎CT提示胸12椎体骨皮质欠光整,腰椎退行性改变。入院诊断为创伤性休克,双侧肺挫伤,右侧第9~12肋骨及左侧第11、12肋骨折,左侧液气胸;后腹膜血肿,空腔脏器破裂?膈肌损伤?左肾挫伤?软组织挫伤。

    作者:王进峰;吴水强;舒文云;孙继才;方金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自行通便致直肠黏膜破溃出血1例

    患者女,26岁。既往习惯性便秘病史多年。此次7d未排大便,1d前自行于家中用竹筷自肛门插入,抠除硬的粪块,2h前,自觉小腹坠胀不适,便意频繁且有鲜血自肛门口流出,周身乏力,出冷汗,速被家属送来我院,门诊收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8℃,P 120次/min,R 18次/min,BP 8/5 Kpa。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意识尚清,抬入病室,查体合作,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5.2×109/L,RBC:2.9×1012/L,Hb:65 g/L。急诊送入手术室,常规骶管麻醉后,左侧卧位,肛门括约肌松弛后,大量鲜血及血凝块自肛门流出,肛门镜检引出直肠肛管血性液体约600 mL,充分清除后见截石位3点齿线上约4 cm处直肠黏膜破溃长约0.8 cm,可见活动性出血。直视下可吸收线缝合两针。反复检查肠腔,确定无出血,留引流胶管一根置于肠腔黏膜破溃处,术毕包扎。术后密切观察生命指征,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每日肛管局部换药,外用太宁栓一粒。术后第3d便色正常。治疗至术后第7 d,各项指标趋于平稳。转内科继续治疗便秘。

    作者:王连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杂志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