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刘辉;戴向晨;罗宇东;魏民新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期疗效.随访43例,随访时间1~30个月.结果:51例手术即刻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后并发症Ⅰ型内漏8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期内共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与夹层本身有关.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不容忽视.术后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待随访.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探查无异常46例

    胆总管探查是胆道外科常见的术式之一.我院普外科在2000 年8 月-2010 年8 月对186 例胆囊切除病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其中46 例探查结果无阳性发现,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吉林;陈金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

    目的:了解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行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125例(对照组),PTGBD治疗92例(治疗组),观察两组间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胆漏2例、胆管炎3例、肝周积液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2例胆囊床渗血,伤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6例,死亡4例.治疗组92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24~72 h内腹痛缓解,体温降至正常,并发1例胆漏,2例侧孔堵塞,1例引流管脱出;死亡2例.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和急诊胆囊手术都是有效的治疗措施,PTGD简便、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赖朝辉;梁晓宇;朱理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手段.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大、切口长、恢复慢、术后并发症较多等不足.为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 年1 月-2011 年4月152 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钱峻;应晓江;吕银祥;刘纪炎;单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6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内镜、B超和CT或MRI检查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结果:肿瘤直径2.5~12.0 cm,平均6.2 cm.低度恶性潜能2例,中度恶性潜能8例,高度恶性潜能6例.1例失访,1例术后15个月死于肝转移,14例已健康存活6个月~10年.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应根据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厉学民;张家敏;毛根军;俞世安;许龙堂;吴荣进;郑樟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直肠类癌36例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黏膜下层者23例,浅肌层11例,深肌层1例,浆膜层1例.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别采用局部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和经腹前切除术.无直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12个月至8年随访,34例直径<2 cm者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直径>2 cm者有1例术后1年死于肝内广泛转移,1例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类癌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治疗关键.直径<2 cm的直肠类癌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敏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科治疗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25例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均予Fogarty导管取栓,取栓后再行血管造影,取栓失败或取栓后仍有管腔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果:12例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11例Fogarty导管取栓后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2例取栓及介入治疗均失败.5例原有足趾及小腿坏死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行截肢手术,1例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结论:积极手术取栓结合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陈旧性下肢动脉栓塞,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卢惟钦;蒋劲松;杨光唯;来集富;卢凯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成人小网膜腔内巨大淋巴管瘤1例

    患者女,57 岁.上腹部不适1 个月,查体:腹部膨隆,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彩超及CT 示肝胃间及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见图1).诊断:上腹部囊性肿瘤.

    作者:陈立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和前景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中西医结合外科是集中、西医学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的优势而相互融合形成的独特的外科学新体系,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发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癌、脾功能亢进症等方面,均显示出优良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振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SLIPA喉罩通气对烧伤病人行切痂植皮术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烧伤病人通常需要进行反复切痂植皮手术,取皮和植皮面积很大,一般常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而多次全麻插管易给患者带来咽喉部的损伤和不适.喉罩式咽部气道通气管(streamlined liner of thepharynx airway,SLIPA)是一种新型无充气套囊的能够密封咽喉的声门上通气道.

    作者:耿武军;罗旭;唐红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双荷包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横断疝囊并游离至颈部后行高位结扎术.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我们在实践中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即切开疝囊后不横断、不游离,经疝囊内行双重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共施行1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武枫;赵宏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前癃通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前癃通胶囊对气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前癃通胶囊和癃闭舒胶囊治疗,观察I-PSS评分、尿流率、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等.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癃通胶囊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药物.

    作者:贺菊乔;蔡蔚;袁轶峰;周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度冷丁溶液对成年大鼠臀肌挛缩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度冷丁溶液对臀肌挛缩症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3组:阳性对照组注射苯甲醇青霉素溶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青霉素溶液,实验组注射度冷丁溶液.观察注射2 h后大鼠步态变化.处死后取注射部位臀肌,大体观察肌肉色泽、弹性和肌张力.制作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肌纤维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8周后均出现步态异常,阴性对照组仅1只有步态异常.大体观察8周后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部分可见纤维挛缩束带,光镜下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纤维化区域可见大片致密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同肌腱结构相似.阴性对照组8周后未见挛缩带,肌肉弹性好.光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整齐,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臀肌注射苯甲醇青霉素溶液及度冷丁溶液可以导致大鼠臀肌挛缩症,频繁肌肉注射生理盐水青霉素溶液是臀肌挛缩症的一个影响因素.

    作者:吴兴;韩永台;赵建勇;陈广先;于从海;杜志国;王华柱;史继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第7版TNM分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胃癌第7版与第6版TNM分期之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第6版及第7版TNM分期标准分别进行分期,并分析各期5年生存率.结果:两版TNM分期在同一期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版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4.2%、49.9%、17.8%、0.0%,4个分期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ⅢB期、ⅢC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32.2%、28.2%、5.0%,3个亚期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7版TNM分期更加细化,并对患者预后做出科学的评估.对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意;付蔚华;李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丙泊酚预处理减少胃肠镜检查术中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作用.方法:60例静脉全麻下行胃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静注依托咪酯0.15~0.3 mg/kg前先静注丙泊酚0.6 mg/kg,B组不用.结果:A组无1例出现肌阵挛,B组出现21例(P<0.01);两组间组内MAP、HR、RR、SpO2各值,以及两组手术时间、呼唤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6 mg/kg的丙泊酚预处理,能明显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不影响麻醉效果,不增加麻醉副作用.

    作者:金运敏;刘骥;王永光;陶玲云;晋辉;金俊卿;刘晓静;陈雪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11例中西医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1例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取中药辨证内服加局部外治,配合早期切开、清创引流、高压氧疗、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治愈9例,截肢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切开减压、清创引流、中药内服加外治及高压氧治疗,是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严豪杰;王军;矫浩然;马红莲;徐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参皂苷Rg3对HT-29细胞株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HT-29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增殖及对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方法:分别用低剂量(25 μg/mL)、中剂量(50 μg/mL)和高剂量(100 μg/mL)人参皂苷Rg3及对照(0 μg/mL,DEME培养液和DMSO助溶剂)培养HT-29细胞24 h、48 h、72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人参皂苷Rg3可以抑制HT-29细胞MMP-9 mRNA的表达,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可以促进HT-29细胞TIMP-1 mRNA的表达,促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对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的延长而增强.结论:人参皂苷Rg3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株MMP-9的表达,促进TIMP-1的表达,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杜卫东;屠巍巍;孙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肠道运动功能与中药干预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机体很多疾病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又会导致很多疾病甚至成为疾病走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

    作者:郭振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芬太尼复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类似的研究报道也较多,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但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的报道较少.2011 年5 月-2011 年10 月我们对60 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作者:施伟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3例

    回盲部肿瘤由于位置靠近阑尾,部分患者常常合并阑尾炎症状,甚至以急性阑尾炎为首发症状[1-2],极易误诊为阑尾炎.现对我院2000 年—2010年收治的13 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衍文;罗高宏;黄伟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普通电切镜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的疗效.方法:对75例前列腺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TUEP组),11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TURP组).结果:TUEP组术中出血量(前列腺重量<0 g)、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TURP组(P<0.05),增生腺体切除重量明显高于TURP组(P<0.05).术后12个月,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EP术与TURP术相比较,TUEP手术安全性更好,术中出血量少(前列腺重量<0 g)手术时间快、切除增生腺体更彻底.

    作者:杨龙;崔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