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军红;廖丽君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进行阑尾切除术的153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腹腔镜组108例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45例。对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术后置管引流率、术后疼痛率、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手术所花时间70.5±18.7min,明显多于传统腹腔镜组55.2±1.34min及开腹组35.1±10.3min(P<0.05)。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传统腹腔镜组、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4.44%、10.19%,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另组(P<0.05)。术后经脐单切口腹腔镜组患者切口小。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阑尾切除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遗留瘢痕隐蔽、患者的满意度普遍较高,特别是对美容有较高要求的患者更适合此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海权;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上面部动力性除皱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浓度为50U/ml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B组患者采用浓度为25U/ml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5%,药物起效时间为5.5±1.4d和5.2±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为17.8±3.7w和9.2±2.5w,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部位除皱治疗时,使用50 U/ml稀释浓度,可以提高疗效持续时间;多个部位除皱治疗时,使用25 U/ml稀释浓度,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作者:李振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回顾分析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计87个动脉瘤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即时情况、并发症、随访结果、复发情况以及再次治疗的效果。结果除了1个动脉瘤由于血管扭曲得十分严重,导致微导管都不能沿着血管送到需治疗的动脉瘤腔而没能完成介入手术,余下的动脉瘤都成功的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有3例血栓性事件出现、3例动脉瘤破裂导致出血、2例出现了永久性的并发症。在长时间随访期间复发4例,并全部接受再次治疗。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黄乾荣;肖绍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人文关怀护理。调查分析精神科临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分析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5.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医护工作者的安全问题以及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采取人文关怀护理使得精神科临床护理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减少了医患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了精神科临床护理的满意率,对于精神病患者疾病的转归以及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陆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枕颌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枕颌牵引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三藤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复发率为6.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复发率为20.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针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丹参三藤汤”配合枕颌牵引治疗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兴利;徐宁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06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重症CAP并呼吸衰竭患者116例,按不同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指标与气管插管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R、RR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及BP指标高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
作者:陈崛耸;罗远强;曾晓慧;陈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3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MRI检查;观察组在MRI的基础上行PET/CT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误诊率和漏诊率。PET/CT联合MRI鉴别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高于MRI检查,误诊率和漏诊率均明显低于M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T/CT联合MRI可提高鼻咽癌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可为鼻咽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王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32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胸腔穿刺手术,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下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之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对于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下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家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H、PaO2以及PaC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同时,引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作者:徐旭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行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用药24h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LVESD均较对照组取得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FPG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FINS和HOMA ̄I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共发生低血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皮下胰岛素致使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平稳控制血糖水平,进而提高心功能,改善临床预后质量。
作者:王彦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32例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同样例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β ̄HCG变化及手术和预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β ̄HCG恢复时间、月经来潮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联合宫腹腔镜监测行刮宫术治疗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具有临床疗效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短,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思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0年8月1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抚触护理。该院对两组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睡眠时间、哭闹时间、摄入量等指标进行了相关的对比与分析。结果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的哭闹时间减少、睡眠时间延长、摄入奶量增强、体格发育迅速。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更为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腹腔镜卵巢囊肿患者。按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单极电凝止血组、镜下缝合组、超声刀组各4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激素(E2、LH、FSH)水平的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月经紊乱情况。结果单极电凝止血组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镜下缝合组、超声刀组患者(P<0.05);单极电凝止血组患者月经紊乱的发生率高于镜下缝合组、超声刀组患者(P<0.05)。在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单极电凝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可降低E2水平,升高FSH、LH水平,增加患者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月经紊乱的可能。
作者:黎婧琳;黄翠翠;黎金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我院75例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咽喉部喷雾麻醉,观察组采用1%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麻醉后、经声门、活检及刷检、镜检结束等不同时间点血压、脉搏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76.3%)明显高于对照组(62.2%)(P<0.05);两组在镜检过声门、活检时血压、心率均较术前增高,且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SpO2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较常规局麻效果显著,且对生命体征指标影响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跃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择治疗的颈动脉软斑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斑块大小(2.43±0.35)mm2,斑块内中膜厚度(1.52±0.12)mm,全血黏度(4.21±0.54),血浆比黏度(2.23±0.26),血细胞容积(36.11±1.34),红细胞聚集指数(1.66±0.21),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窍活血汤具有稳定或消退颈动脉软斑块的作用,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政;杨以超;倪浩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经产前超声诊断为前置胎盘的患者。根据前置类型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3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30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28例,分析比较三组临床特征、妊娠结局等。结果完全性组孕妇平均年龄33.5±2.5岁、孕次3.5±1.6次以及剖宫产史比例37.50%均明显高于部分性组和边缘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组妊娠结局不良率明显高于部分性组及边缘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组妊娠结局不良率高于边缘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组围生儿结局不良率75.00%明显高于部分性组和边缘性组,而部分性组围生儿结局不良率46.67%明显高于边缘性组17.86%,三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交叉,要加强产前保健与监护,做好充分准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高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早期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肺结核早期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将5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A组,同时将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B组,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痰查结核菌、皮肤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结核抗体及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对比两组痰查结核菌、PPD、结核抗体及PCR阳性率,同时分析各检查方法对肺结核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A 组痰查结核菌、PPD、结核抗体及 PCR 阳性率分别为23.08%、48.08%、86.54%及67.31%均明显高于B组的0%、23.33%、6.67%及13.33%(P<0.05)。且在A组中,结核抗体明显高于痰查结核菌、PPD及PCR阳性率(P<0.05)。经ROC分析显示,PPD、PCR阳性及结核抗体阳性对肺结核早期诊断均有诊断价值(P<0.05),且结核抗体阳性的诊断价值更显著(P<0.05)。结论 PCR阳性及结核抗体阳性均可作为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指标,且以PCR阳性率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黄丽美;林健雄;李宏彬;张丽云;李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术后服用优思明,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益母草合剂等常规预防处理,治疗3个周期,均使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 ̄36及ZUNG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进行评定。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SF ̄36量表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的36.84%(P<0.05);研究组SF ̄36量表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优思明用于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飞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治疗的中年患者100例设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等,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及止血时间分别为10.54±2.67ml、6.65±2.23d,对照组的输血量及止血时间分别为4.34±1.19ml、3.12±0.78d,观察组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组的优良率为60例(60.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97例(97.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出现急性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较中年患者严重,住院时间长,治疗也较为复杂,预后不佳,必须对其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治疗手段,促进老年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陈衡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选取2007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根治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再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年后,两组生存率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2年和3年后,研究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且,两组并发症不具差异性(P>0.05)。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尹会义;于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