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郁汤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

刘红艳;张莉华;方步武;田在善

关键词:应激性胃溃疡, 柴郁汤, 溃疡指数, 丙二醛
摘要:目的:观察柴郁汤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制备小鼠应激性溃疡模型,检测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丙二醛(MD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溃疡指数、ALT、MDA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郁汤高、中剂量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的溃疡指数(11.40±4.72)和溃疡抑制率(53.97%)分别与阳性药物(Vit E并用雷尼替丁)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柴郁汤高、中、低剂量组ALT和柴郁汤高、中剂量组MDA均明显降低(P<0.01,P<0.05),高剂量柴郁汤降低ALT的作用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柴郁汤对抑制胃溃疡的发生率、降低溃疡指数、ALT和MDA的作用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柴郁汤对束缚-水浸法所致小鼠应激性胃溃疡具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肝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MODS免疫改变及药物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SAP-MODS模型,分别予地塞米松、乌司他丁、善宁、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及中药莱菔承气汤治疗.观察各组一般情况及死亡率,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TNF-α、IL-6、IL-10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流式细胞仪对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凋亡情况进行三色荧光分析,并取胰腺、肺、肾、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但同时也使SAP大鼠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进一步增加,加剧免疫功能障碍.善宁及PDTC可降低TNF-α和IL-6水平,对T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乌司他T和莱菔承气汤则可同时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减少CD4+T细胞异常凋亡、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减轻脏器损伤;只有莱菔承气汤可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和莱菔承气汤有助于调节促炎/抗炎反应机制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地塞米松可加剧SAP免疫损伤.

    作者:尤胜义;寇丽;王春立;薛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术联合抗生素珠链置入治疗慢性骨髓炎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抗生素珠链置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行病灶清除,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万古霉素或达力新,与骨水泥混合制成的抗生素珠链置入.结果:40例愈合,5例复发,再次置入后治愈.5例无效.结论:病灶彻底清除、联合抗生素骨水泥置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

    作者:卞泗善;苏庆红;孔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方式

    目的:观察臂神经丛阻滞联合镇静镇痛术用于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的效果.方法:34例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全部选用腋路臂神经丛阻滞,并留置导管,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芬太尼0.1 mg、咪达唑仑2 mg.术后保留神经阻滞穿刺针外套管48 h,每6~8 h往留置导管注入0.2%罗派卡因8 mL,静脉推注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2 mg,连用3 d.观察术中术后各时段血压、SpO2、心率及呼吸变化,以及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各个时段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与麻醉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SpO2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各时段患者血压、心率、SpO2、呼吸频率与术中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镇痛效果良好,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臂神经丛阻滞联合镇静镇痛术用于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郑翔;胡先保;徐招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及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是作为一种重建关节功能有效的方法之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随着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延长,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受限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妨碍了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推广.

    作者:段星星;周临东;杜斌;沈计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脾脏外科进展

    脾脏外科的发展依赖于脾脏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脾脏是人体内大的周围淋巴器官,能够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因子,是机体储血、造血、滤血、毁血的主要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内分泌及产生备解素及促吞噬肽等作用.

    作者:许守平;姜洪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囊息肉临床病理分析及手术指征探讨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探讨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方法:统计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 054例患者胆囊息肉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非肿瘤性息肉占90.1%,年龄≥60岁、直径≥10 mm的单发息肉、息肉基底宽或无蒂、合并有胆囊结石者,术后病理检查属恶性者占12.3%.结论:大多数胆囊息肉恶变率极低,年龄≥60岁、直径≥10mm的单发息肉、患肉基底宽或无蒂、近期增长明显增快、息肉合并胆囊炎症状较重或胆囊功能丧失等,是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

    作者:黄涛;秦鸣放;赵宏志;蔡旺;杨慧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经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外固定,旋后-内收型固定于外旋-外翻-背伸位,垂直压缩固定于中立位,其他均固定于内旋-内翻-背伸位,固定时间42~56 d,平均48 d.结果:随访6~12月,82例功能正常无不适感;66例行走时踝部不适,小腿酸胀感;5例行走时踝部疼痛;3例手法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论:完好的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较单纯石膏或单纯夹板等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可靠.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赵洪洲;王志彬;王洪金;刘宝昆;刘丽民;库华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便秘二号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Cajal间质细胞及C-KIT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便秘二号方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的疗效,并检测其对大鼠模型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及C-KIT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盐水对照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其余3组采用大黄递增灌胃法制作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组予中药便秘二号方(方由当归、白术、黄芪、升麻、杏仁、枳实、肉苁蓉组成)灌胃,盐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30 d后以活性炭灌胃法检测结肠传输功能,以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采用RT-PCR法观察C-KITmRNA表达.结果:炭末推进长度模型组明显少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P<0.05),推进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可见各肌层Cajal间质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形态恢复;实验组与盐水对照组的Cajal间质细胞个数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C-KIT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实验组C-KIT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结论:中药便秘二号方可以增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蠕动功能,增加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改善其形态,促进C-KIT表达.

    作者:杨关根;刘智勇;杨琴燕;金建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器官损害的特征及防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总结早期器官功能损害的病变规律及防治经验.方法:所有SAP病人均在我院SICU接受多学科协作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患者入科后即给予相关监测,按其MODS标准诊断程序,记录入科后不同的时间段(1、3、7、10和14 d)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统计SAP早期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本组58例中,胃肠道普遍受累(100%),消化道外累及器官损害发生率从高到低顺序为:肺、心、代谢、肾、循环、肝、凝血、脑.严重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34.48%),休克13例(22.41%),肝功损害11例(18.97%),消化道出血10例(17.24%),肾衰竭6例(15.51%),凝血功能异常6例(10.34%),胰腺脑病5例(8.62%),发生时间无明显差异,全组病例14 d内死亡8例,病死率13.79%,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和休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MODS器官损害的特征为肺、心、代谢、肾、循环常受累,其中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和休克,中西医结合防治SAP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傅强;崔乃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肢体淋巴水肿分级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103例单侧肢体淋巴水肿的患者分为3级,分别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肢体淋巴水肿肿胀部位进行连续性扫查,观察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的增厚度以及皮下组织的回声及形态.结果:肢体淋巴水肿患者随着级别的升高,其皮肤全层、皮下组织、深筋膜的增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其皮下组织的回声和形态都有其特征性的改变而各不相同(P<0.05).结论:超声在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声像图与临床分级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分级提供强有力的影像学客观依据.

    作者:刘明;张玥;程志新;宋福晨;侯玉芬;周黎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鸡爪5种屈肌腱中心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5种临床常用肌腱中心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成年AA白羽鸡爪50只,随机分为5组.锐刀横断Ⅱ区趾深屈肌肌腱,分别用改良Kessler法、津下(Tsuge)法、Cruciate法、改良Tsuge法、Tang法进行中心缝合,不做周边修复.缝合后立即取下肌腱,用冰冻卡具固定两端,在生物力学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进行拉伸-断裂测试.测定极限载荷、应变,记录断裂方式,计算出各组肌腱的韧度、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ng法组的极限载荷、极限拉伸强度、韧度和断裂功耗均大干其他4种方法(P<0.05),改良Kessler法组各参数均小于其他4种方法(P<0.05).结论:临床中常用的改良Kessler法操作简单,缝合后外观光滑,组织反应轻,但其缝线股数少,抗拉强度较低,有待进一步增加强度.Tang法缝合的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其他方法,高抗拉强度可以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一种可靠的肌腱修复方法.

    作者:马剑雄;马信龙;朱少文;姬树青;毕平;马宝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itoKATP通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心肌的保护机制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r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常并发胰外脏器损害,包括心血管失代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胰性脑病,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作者:田影;尤胜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以大承气颗粒剂为主要方剂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严重烧伤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例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A组10例采用以大承气颗粒剂为主要方剂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B组7例常规治疗.结果:膀胱内压、平均动脉压、尿量、便量和氧合情况等指标A组优于B组.结论:以大承气颗粒剂为主要方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高志刚;刘彤;邢敬龙;刘艳山;邢溢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通里攻下法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十分复杂,常伴有肠麻痹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细群移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终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作者:张盛林;卫明明;齐清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道术后常规拨T管致胆漏17例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的17例患者,分析其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7例胆满发生时间在拔除T管后3 min~1.5 h,其中16例采取非手术治疗,1例由于弥漫性腹膜炎而行手术治疗,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4例患者采用的T管材料为橡胶管,13例患者为乳胶管;7例患者T管横臂横截面达原管的1/2以上;6例患者合并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结论:胆道术后拔除T管后胆漏的发生与T管材料、T管裁剪、拨T管时机、胆道内压力,病人营养状况有关.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

    作者:陈志良;任培土;鲁葆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胰腺炎糖代谢特征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慢性胰腺炎大鼠糖代谢变化以及中药柴胡疏肝散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制备慢性胰腺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进行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胰岛素受体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存在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肝脏胰岛素受体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中药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引起糖代谢障碍,柴胡疏肝散可能是通过上调肝脏胰岛素受体表达的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发挥治疗糖代谢障碍的作用.

    作者:薛承锐;周晓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自然病程与中医辨证

    目的:通过六经辨证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自然病程演进中的临床特征、脏器功能障碍特点、死亡相关因素以及证候传变规律.方法:对346例患者按照入院时、1、3、5、7、14、28 d共7个时间点分别记录APACHEII评分、各脏器功能状态,死亡相关因素,中医四诊.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自然病程中APACHEII评分呈双峰型分布;脏器衰竭多受累器官为呼吸、外周循环、肾和胃肠道.初期中医辨证以少阳阳明合病或阳明腑实证为主,严重者则表现为结胸里实证,进展期多为毒热炽盛,热结腑实,恢复期多见气阴两伤.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自然病程分为初期、进展期和恢复期,肠麻痹持续时间是影响SAP自然病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苗彬;崔乃强;赵二鹏;马涛;赵光;王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内固定加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折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9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内、外踝中空螺钉,外踝1/3圆弧钢板或外踝解剖型钢板,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胫腓钩内固定,术后配以中药内服和熏洗.结果:本组79例,随访1~5年,平均2.5年.2例开放性骨折创面皮肤缺损,经皮瓣转移后愈合.全部骨折愈合.按照Baird-Jackson的评分系统和X线评价标准,优54例,良2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4.94%.结论: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配以中药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伤残率.

    作者:李洪斌;郑国富;张妙林;孟永骏;金伟强;郑俊;陈四木;付渊悦;高志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颈椎外伤伴截瘫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颈椎外伤性截瘫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椎外伤合并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比较术前、术后Franlkel分级情况及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例术后死亡,5例失访,41例获随访,时间6~39月,平均19.2月.5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36例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前JOA评分为(5.7±2.3)分,终访时JOA评分为(9.8±2.6)分,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早期手术是治疗颈椎外伤性截瘫的有效方法,具体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致压因素来源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作者:王鑫;魏海滨;柴旭峰;刘雪平;陈贵月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视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学研究

    急性胰腺炎由于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十分复杂,至今仍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的高低和病情的轻重、病理形态及治疗是否得当有关,而治疗方针的确定常取决于外科医生对病理和病情的判断所以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和病情轻重的判定一直受到重视.

    作者:崔云峰;崔乃强;吴咸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