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进展

李强;郝希山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外科治疗, 进展
摘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预后较差的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数为62万~65万,其发病率为所有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数约为60万,为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乳管镜治疗乳头溢液12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乳管镜治疗乳头溢液的疗效.方法:126例乳头谥液患者中积乳症、乳管扩张并乳管炎者进行乳管药物灌洗,对发现肿瘤者手术治疗.结果:126例乳头溢液患者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伴乳管炎78例,行乳管药物灌洗后乳管溢液均得到根治或明显好转.诊断乳管乳腺癌15例,乳头状瘤33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9.2%.结论:乳管镜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率,具有直接、安全、有效、准确性较高的特点,术前定位准确,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或过大的切除范围.

    作者:王敦英;周仕萍;闵美林;张卫东;唐张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问题的探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其并发症与后遗症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劳动能力,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作者:侯玉芬;郝清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MitoKATP通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心肌的保护机制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ris,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急腹症,常并发胰外脏器损害,包括心血管失代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胰性脑病,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作者:田影;尤胜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MODS免疫改变及药物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SAP-MODS模型,分别予地塞米松、乌司他丁、善宁、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及中药莱菔承气汤治疗.观察各组一般情况及死亡率,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TNF-α、IL-6、IL-10及血浆内毒素水平,流式细胞仪对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凋亡情况进行三色荧光分析,并取胰腺、肺、肾、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但同时也使SAP大鼠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进一步增加,加剧免疫功能障碍.善宁及PDTC可降低TNF-α和IL-6水平,对T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乌司他T和莱菔承气汤则可同时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减少CD4+T细胞异常凋亡、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减轻脏器损伤;只有莱菔承气汤可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和莱菔承气汤有助于调节促炎/抗炎反应机制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地塞米松可加剧SAP免疫损伤.

    作者:尤胜义;寇丽;王春立;薛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诊治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一种消化道急剧坏死与出血性疾患,病情凶险,病程短,易误诊,死亡率极高.我院1973-1999年共收6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成磊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视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学研究

    急性胰腺炎由于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十分复杂,至今仍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的高低和病情的轻重、病理形态及治疗是否得当有关,而治疗方针的确定常取决于外科医生对病理和病情的判断所以急性胰腺炎的分类和病情轻重的判定一直受到重视.

    作者:崔云峰;崔乃强;吴咸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GF-β1/Smads信号通路失调控与肝胆胰纤维化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是目前已知的与组织纤维化形成关系为密切的细胞因子,它通过胞浆中的中介分子Smads将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发挥生物学作用.

    作者:张淑坤;崔乃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内固定加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折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9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内、外踝中空螺钉,外踝1/3圆弧钢板或外踝解剖型钢板,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胫腓钩内固定,术后配以中药内服和熏洗.结果:本组79例,随访1~5年,平均2.5年.2例开放性骨折创面皮肤缺损,经皮瓣转移后愈合.全部骨折愈合.按照Baird-Jackson的评分系统和X线评价标准,优54例,良2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4.94%.结论: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配以中药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伤残率.

    作者:李洪斌;郑国富;张妙林;孟永骏;金伟强;郑俊;陈四木;付渊悦;高志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目的:探讨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方法:9例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创面挂线引流、大剂量活血化瘀药物、控制血糖、中药换药及对症支持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创面愈合时间为23~72 d,平均45 d.会阴部无组织缺损,瘢痕少,会阴局部无功能障碍.结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避免会阴部组织缺损,减少瘢痕形成,对于保全患者会阴部组织的完整性及患者的性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左志贵;宋华羽;徐昶;李激;倪士昌;周振华;陈绍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53、Ki67肿瘤标志物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53、Ki67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患者按膀胱镜检及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查p53、Ki67在各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进行比较.结果:乳头状瘤型、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有较高的p53、Ki67表达率,并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炎症型、滤泡水肿型则p53、Ki67表达率较低,与正常膀胱黏膜无差异.肠上皮型、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p53表达率较高,并且与正常膀胱黏膜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肠上皮型、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Ki67表达率较高,与膀胱正常黏膜组比较,前列腺型组有显著性差异,肠上皮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乳头状瘤型、肠腺瘤型、肠上皮型及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应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抗癌药物膀胱灌注,并严密术后随访.对于慢性炎症型、滤泡水肿型及无化生型腺性膀胱炎,在去除慢性刺激因素下进行临床观察即可.

    作者:方海伟;程跃;蒋军辉;沈志久;王国耀;李和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柴郁汤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柴郁汤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制备小鼠应激性溃疡模型,检测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丙二醛(MD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溃疡指数、ALT、MDA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郁汤高、中剂量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1),柴郁汤高剂量组的溃疡指数(11.40±4.72)和溃疡抑制率(53.97%)分别与阳性药物(Vit E并用雷尼替丁)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柴郁汤高、中、低剂量组ALT和柴郁汤高、中剂量组MDA均明显降低(P<0.01,P<0.05),高剂量柴郁汤降低ALT的作用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柴郁汤对抑制胃溃疡的发生率、降低溃疡指数、ALT和MDA的作用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柴郁汤对束缚-水浸法所致小鼠应激性胃溃疡具有预防作用,并能减轻肝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

    作者:刘红艳;张莉华;方步武;田在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Burkitt淋巴瘤1例

    患者男,12岁.因中上腹隐痛伴进食后呕吐7 d入院.巩膜黄染,右上腹可及-8 cm×8 cm×7 cm质硬包块,压痛,表面不平,活动度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作者:邱振明;郑永华;卢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及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是作为一种重建关节功能有效的方法之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随着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延长,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受限的主要原因,并严重妨碍了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推广.

    作者:段星星;周临东;杜斌;沈计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道术后常规拨T管致胆漏17例分析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常规拔除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的17例患者,分析其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7例胆满发生时间在拔除T管后3 min~1.5 h,其中16例采取非手术治疗,1例由于弥漫性腹膜炎而行手术治疗,1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4例患者采用的T管材料为橡胶管,13例患者为乳胶管;7例患者T管横臂横截面达原管的1/2以上;6例患者合并有中重度营养不良.结论:胆道术后拔除T管后胆漏的发生与T管材料、T管裁剪、拨T管时机、胆道内压力,病人营养状况有关.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

    作者:陈志良;任培土;鲁葆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心率变异性近似熵分析法与脑电双频谱指数间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心率变异性分析中近似熵分析法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监测麻醉深度时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全身麻醉病人测定麻醉前(T1)、诱导插管(T2)、术中(T3)、苏醒(T4)4个时间点各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近似熵(ApEn)变化.结果:HR在T2、T3和T4均较T1值升高(P<0.01~0.05).MAP在T2时较T1值降低(P<0.05),T3、T4较T1值升高(P<0.05),而T4比T3明显升高(P<0.01).BIS值在麻醉后各时点均较T1值下降明显(P<0.01),其中T4也较T1下降(P<0.05),T3与T2时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T4较T3明显升高(P<0.01).近似熵值的T1值均大于其他各时点(P<0.01~0.05),其T4较T3时点升高(P<0.01),T3较T2时点降低(P<0.05).结论:作为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指标的近似熵分析法,能描述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但其与BIS并无相关性.

    作者:周芳;申岱;刘家鹏;贾晓宁;李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方式

    目的:观察臂神经丛阻滞联合镇静镇痛术用于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的效果.方法:34例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全部选用腋路臂神经丛阻滞,并留置导管,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芬太尼0.1 mg、咪达唑仑2 mg.术后保留神经阻滞穿刺针外套管48 h,每6~8 h往留置导管注入0.2%罗派卡因8 mL,静脉推注芬太尼0.05 mg、咪达唑仑2 mg,连用3 d.观察术中术后各时段血压、SpO2、心率及呼吸变化,以及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各个时段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与麻醉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SpO2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各时段患者血压、心率、SpO2、呼吸频率与术中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镇痛效果良好,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臂神经丛阻滞联合镇静镇痛术用于自残性断指再植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郑翔;胡先保;徐招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体皮移植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中皮肤缺如和术后皮肤坏死的植皮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全厚或中厚自体皮移植、缝线打包加压固定法用于手术中皮肤缺如17例,中厚、刃厚皮片邮票状植皮用于手术后皮肤坏死6例.结果:乳腺癌术中即刻全厚及中厚自体皮移植全部成活,术后坏死组织切除及肉芽创面移植中厚或刃厚自体皮95%成活.结论:乳腺癌术中、术后皮肤缺如或坏死,采用全厚、中厚、刃厚自体皮肤移植加缝线打包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兴荣;杨顺江;徐朝辉;许盈;周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钙化诱导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MSCs增殖和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髂骨骨髓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取第3代MSCs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含10%血清DMEM培养基,钙化诱导组利用含有钙化诱导剂0.1 μmol/L的地塞米松、50 mg/L的维生素C、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的DMEM培养基,联合诱导组加入含有1%PRP及钙化诱导剂的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8 d.结果:MSCs传至第3代细胞多呈长梭多角形.诱导培养5 d后,空白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弱阳性,钙化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联合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染色为强阳性.诱导培养21 d,两诱导组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MTT法显示诱导培养第2~5 d联合诱导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钙化诱导组(P<0.05).碱性磷酸酶定量测定显示,联合诱导组于第3 d、5 d和7 d,OD值均高于钙化诱导组(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联合应用于MSCs的成骨诱导,优于单纯钙化诱导方法,且诱导的成骨细胞具有更好的增殖及成骨活性.

    作者:马信龙;孙晓雷;马剑雄;王志钢;张华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经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外固定,旋后-内收型固定于外旋-外翻-背伸位,垂直压缩固定于中立位,其他均固定于内旋-内翻-背伸位,固定时间42~56 d,平均48 d.结果:随访6~12月,82例功能正常无不适感;66例行走时踝部不适,小腿酸胀感;5例行走时踝部疼痛;3例手法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论:完好的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较单纯石膏或单纯夹板等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可靠.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赵洪洲;王志彬;王洪金;刘宝昆;刘丽民;库华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诊治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及超声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的153例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在乳腺微创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153例患者中共切除352处病灶,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腺良性疾病,术后1~6月B超检查,均未发现残留乳腺病灶.结论: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对乳腺良性疾病具有操作简易、定位准确、安全,病灶可进行微创完整切除,并能获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又符合美学观点等优点.

    作者:陈积贤;徐平;黄毅;梁美珍;林肖;贺新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