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硬联合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中老年龄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步宏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中老年, 血压, 影响, 对比
摘要: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100例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对比两组相关资料。结果EA组患者在探查和牵拉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明显大于CSEA组(P<0.05),在术前和术毕两个时间点的差异不大(P>0.05)。在中老年龄患者中实施下腹部及下肢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显著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快,用药剂量小,麻醉平面可控制,肌松效果好,从而大大提升麻醉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浓度氯化钠注射液气道雾化治疗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79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雾化治疗。研究组分为A、B、C组。 A组给予0.3%氯化钠注射液雾化治疗, B组给予0.45%氯化钠注射液雾化治疗,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治疗,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B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P<0.05)。婴幼儿肺炎采用气道雾化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负担,其中以0.45%氯化钠注射液效果佳。

    作者:陈赞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血清学与输血对策研究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血清学与输血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0例,对其临床数据使用APSS19.0进行分析,研究其血型转变过程及配套治疗的效果。结果以上80患者均成功植活,其血型转变过程平稳可控。结论异基因HSCT后输血治疗过程,以移植患者现有的血型血清学为依据相容性输血,实质上是保证患者在血液ABO血型转变的过程中充分避免凝血反应和溶血反应带来的副作用的过程,以及后续化疗过程中保证造血功能重建和血液机能重建得以稳定实现的过程。

    作者:陈勇高;周越勤;吴少梅;马庆宗;杨志钊;陈信;周巨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连续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和血脂水平、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大(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8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付华;杨芬;彭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检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并记录,而后采用胺碘酮治疗方案,并对服药后30、90、180d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将治疗前、治疗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第30、90d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值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于服用胺碘酮后第30d时逐渐上升,于服药90d后,TSH、FT4值上升达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50例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后测定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球蛋白(TG)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副作用,应注意服药时程,并定期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

    作者:邓世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产前早期干预的结果分析

    采用PCR实时检测方法对1661例妊娠35~37w孕妇产前阴道下1/3及肛周分泌物进行B族链球菌检测。发生感染113例。根据自愿治疗原则将GBS阳性者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予青霉素治疗;不治疗组21例,不作处理。分别观察两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结果GBS的感染率为6.8%(113/1661)。治疗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GBS感染率均低于未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GBS感染孕妇进行积极抗GBS治疗,尤其是产前早期治疗能够改善母儿结局。

    作者:章伟红;刘红英;黄亮;何素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合并剖宫产史病患良性囊肿阴式附件手术临床观察

    回顾分析我院阴式附件手术89例、腹腔镜附件手术76例、开腹附件手术65例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阴式手术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与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白细胞计数、止疼药应用、排气时间、住院日期及住院费用少于腹腔镜相和开腹手术组(P<0.05)。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相比,附件良性囊肿的阴式附件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机体舒适度高、住院时间短、经济等优点,应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祖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影响肾性贫血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8例肾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持续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3个月后,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相关因素对患者肾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治疗达标组与治疗未达标组相关参数。结果女性患者的治疗达标率为52.4%低于男性68.9%;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治疗达标率54.3%低于60岁以下患者68.8%;铁缺乏、感染或炎症、甲状旁腺素升高、铁蛋白升高、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患者治疗达标率的大幅度的降低(P<0.05)。治疗达标患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平均值低于治疗未达标患者,甲状旁腺素(PTH)、铁蛋白(Fer)的平均值高于治疗未达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与性别、年龄、铁缺乏、感染或炎症、甲状旁腺素升高、铁蛋白升高、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李敏芝;熊燕移;张莞灵;卓华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祛痰、抗感染、低流量供氧、保持水电平衡、保持呼吸道畅通、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行加用尼可刹米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大于对照组的74.4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清醒时间、撤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秋梅;梁一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在桡骨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及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情况为优和良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位情况尚可和差的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状况评价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优良率为6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疗效好,患者复位情况佳,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马焕林;张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30min后30%好转;治疗24h后65%好转,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72h后NT ̄proBNP指标为(1636.3±53.5pg/mL)、LVEF指标为(0.60±0.1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重症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谭位华;卿国忠;陆煜;杨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对78例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D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增加其它序列的扫描并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超急性11例病例中,T2WI扫描均为阴性而DWI序列除1例外其余10例均表现为高信号,阳性率为90.9%;在急性期67例中DWI均为高信号,阳性率100%,而T2WI序列的阳性率为89.5%。 DWI技术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婷;白艳;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探析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9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两组44例。B组予以蓝光治疗方案,A组则在B组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疗法。比对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A组痊愈39例,总有效率为93.4%,明显高于B组的72.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A组黄疸消退用时9.5±2.2d,低于B组的16.2±6.2d(P<0.05)。对患病理性黄疸的新生患儿予以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宗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7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显著(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且手术创伤小,对胃肠道干扰小,患者能快速康复,但手术时间较长,费用偏高,需要临床上不断改进,从而增强该手术的可行性。

    作者:赵炳端;许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开腹术治疗,观察组患者LC+ERCP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ERCP治疗胆囊结石并继发胆总管结石较常规开腹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也较低,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莫英光;曾宪明;阮颖彦;刘彩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探析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赫赛汀治疗,试验组给予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赫赛汀与多西他赛联合对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丽兰;余更生;李晓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选择医院收治的临床表现疑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进一步接受超声检查。通过随访或者病理检查后确诊,观察超声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准确率,记录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来源以及超声表现和血流情况。结果54例患者病理和随访共5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超声诊断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46例,其中1例误诊;8例未明确诊断患者中有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超声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90.0%(45/50);50例感染者感染部位主要为颌下间隙感染18例(36.00%);94.00%颌面部间隙感染超声图像回声为中等光点和暗淡光点,80.00%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血流少。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颌下间隙,感染来源主要为牙源性和外伤性,颌面部间隙感染超声图像回声主要为中等光点和暗淡光点,血流少。超声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旦波;张敏青;金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对于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提高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锦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芒硝外敷治疗急性期湿疹的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73例急性期湿疹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损的严重程度指数、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6%,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中药芒硝外敷治疗急性期湿疹,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治疗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就诊因其它原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及同期服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未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80例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分析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结果经对比分析的结果所示,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性别、规律饮食呈负相关,和年龄、抑郁焦虑以及酗酒呈正相关。观察组中女性患者、年龄超过55岁、血红蛋白水平低、糜烂性病变、胃部病变及多发病变患者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HP阳性、存在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规律饮食与女性为该病保护因素,酗酒、情绪焦虑抑郁、高龄为该病危险因素,且因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糜烂及多发性的胃部病变。

    作者:张俊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电切镜辅助下肾盂肿瘤根治术治疗肾盂肿瘤的效果分析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56例在我院行肾盂肿瘤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电切镜下辅助常规切口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少于对照组(25.0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复发和转移率为21.43%明显高于对照组(3.5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镜辅助肾盂肿瘤根治术可有效减小患者创伤,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联合腹腔镜术治疗可进一步减小创伤,但对肿瘤有效清除不如传统手术。

    作者:黄建团;欧永跃;林耀彬;黄建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