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隧道式拖线法对瘘管大鼠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王琛;陆金根;曹永清;郭修田;梁宏涛

关键词:隧道式拖线法, 瘘管大鼠,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摘要:目的:通过对体表瘘管大鼠模型隧道式拖线法治疗,研究在治疗不同时期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3、5、7、9、14 d和完全愈合时取大鼠局部组织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6.25±1.96) d和(23.75±0.96)d,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量在术后第9 d出现明显下降后逐级上升,在第14 d及愈合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Ⅲ型胶原表达量在第9 d至第14 d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9~14 d大鼠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比值升高,有助于创面愈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Mimics软件在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及术前计划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及术前计划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可视模型,并按Schatzker提出的标准进行分类.选取胫骨平台塌陷型骨折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开窗复位手术的初步计算机模拟、立体显示、植骨量估算.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初步实现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手术设计、开窗手术的模拟、植骨量估算及三维数据测量.结论:Mimics软件重建的胫骨平台三维骨折模型可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并明确Schatzker分类,为术前的手术设计、开窗复位的模拟、植骨量估算、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了依据.

    作者:付鑫;马信龙;马剑雄;张清功;张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下肢静脉曲张硬化疗法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病,重者丧失劳动力,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将硬化剂注入静脉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个很古老的方法.

    作者:孙万才;吴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用溃疡散在肛瘘手术后的应用

    2006-2008年,我们对95例肛瘘患者在手术后使用外用溃疡散换药,在减轻伤口疼痛和缩短愈合时间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龚德英;陈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补肾益精口服液对大鼠生精细胞损伤的保护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口服液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腺嘌呤灌胃SD大鼠,诱发生精细胞损伤大鼠模型.测定服用补肾益精口服液前后大鼠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结果:补肾益精口服液可提高生精细胞损伤大鼠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结论:补肾益精口服液对腺嘌呤诱发的大鼠生精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彩飞;李海松;万凌屹;杨欣;郑若姮;杜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配合穿刺治疗急性脓肿期乳腺炎31例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穿刺治疗脓肿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31例患者口服温通中药,同时采用穿刺抽脓;25例对照组进行切开排脓,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1个疗程(2周)后治疗组治愈23例(74.2%),对照组治愈6例(24%),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18.2±5.62) d和(32.75±4.37) 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穿刺治疗脓肿期急性乳腺炎可以避免手术疤痕,保全乳腺功能,显著提高有效率.

    作者:楼丽华;张勤;赵虹;顾锡冬;郝芬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期阑尾切除术后节段性大网膜梗死1例

    病人女性,23岁.因停经30周,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 d入院.先出现脐周腹痛,并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

    作者:杨素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在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治疗手段[1].小肠属于人体内大的淋巴库,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同时也是体内大的细菌库,因此小肠移植后常因发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小肠移植不但有受者对供者的移植排斥反应,还有供者对宿主的反应.

    作者:张喜平;田华;封光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袋状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疾病17例

    目的:探讨改良袋状缝合术治疗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袋状缝合术进行改良,完整切除囊肿组织,创口两侧基底组织与骶骨筋膜行间断缝合,两侧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别行内翻连续锁边缝合.结果:采用改良袋状缝合术治疗17例,其中1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1例二次手术治愈,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应证广,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藏毛窦的常规术式之一.

    作者:耿学斯;肖秋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阑尾切除术术中切口保护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10%,穿孔性阑尾炎可达20%.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8月,对256例术前预计病理改变等同于或重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中采用改制后的医用橡胶手套保护切口,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美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结合自体皮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9例

    我院在2006年5月-2008年5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植皮修复糖尿病足1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炳辉;邹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配合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例复杂肾输尿管结石采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术后口服八正化石胶囊1~2周.结果:结石1次取净率95%,无肾输尿管穿孔、大出血及尿瘘等并发症.结论:中药配合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结石取净率高等优点.但要选择病例适当,熟练手术技巧.

    作者:刘洪弟;李瑞亮;李永禄;韩景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级与分期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需要有诊断分类的标准,用以规范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纪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40例中有发病诱因者136例(56.7%),未发现明确发病诱因者104例(43.3%).结论:恶性肿瘤及各种手术尤其妇产科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住院卧床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作者:何向辉;逯宁;侯立南;朱理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因血栓蔓延累及深静脉而遗留病残,甚而有肺动脉栓塞致死的危险[1].我院2007年4月-2008年8月收治6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文慧;赵钢;贾振;徐恒;李令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隧道式拖线法对瘘管大鼠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体表瘘管大鼠模型隧道式拖线法治疗,研究在治疗不同时期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3、5、7、9、14 d和完全愈合时取大鼠局部组织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量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6.25±1.96) d和(23.75±0.96)d,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Ⅰ型胶原表达量在术后第9 d出现明显下降后逐级上升,在第14 d及愈合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Ⅲ型胶原表达量在第9 d至第14 d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隧道式拖线法后第9~14 d大鼠的Ⅰ/Ⅲ型胶原表达量比值升高,有助于创面愈合.

    作者:王琛;陆金根;曹永清;郭修田;梁宏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1].肠梗阻大约占外科急腹症的20%,居急腹症第3位,其多数属机械性梗阻(86%)[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肠梗阻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作者:荣宝海;周永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同侧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17例临床报告

    目的:评价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同侧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Lachman试验、Lysholm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X线等方法评价临床效果.结果:Lysholm功能评分:优12例,良3例,可2例,Lachman试验阳性1例.膝关节活动度120°~150°,平均137°.术后半年X线检查,未见有骨隧道扩大者.结论: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薛远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SKY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骨折

    目的:探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KY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16个椎体,比较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和伤椎前、中、后椎体高度变化及Cobb纠正角度.结果:15例16个椎体经13~32个月、平均18.2个月的随访,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前缘、中线有明显差别 (P<0.05),后缘无明显差别 (P>0.05).Cobb纠正角度12°~25°,平均18°.VAS评分术后3 d及 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Y椎体成形术是治疗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和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徐生根;毛兆光;吴国正;刘炳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羊膜覆盖并置管冲洗治疗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

    目的:探讨羊膜覆盖、置管冲洗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感染致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不同部位骨折术后的感染灶进行扩创,难以缝合、骨外露者,采用羊膜覆盖皮肤缺损创面,使创面成封闭状态,置管冲洗治疗.结果:冲洗2~3 d后局部组织肿胀及全身高热明显减轻,羊膜变为干性膜状物;5~7 d创面感染控制,羊膜下无排斥反应,创面肉芽新鲜,外露骨无坏死.结论:羊膜覆盖、置管冲洗是治疗骨折术后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日东;龚俊;何引飞;张庆明;高丽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21例.结果:LC全部成功,其中8例行肝下间隙引流,术后1~2 d拔除.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仔细、熟练的LC操作技术,术中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腹腔引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顾农;谢志杰;张国静;胡鸣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