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晓;李俊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检测患者病灶血管及周围血管、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60例胃癌患者,经CT扫描及分析后显示,血管成像均显示主要胃周血管。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患者及其家属意见,56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4例选择放化疗。其中1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癌手术,4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总共有48例进行根治术,8例进行姑息性手术。肝总动脉显示率100%,胃左动脉显示率100%;CT检查显示供胃血管正常为91.07%,解剖变异为8.93%,手术观察显示供胃血管正常为85.71%,解剖变异为1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胃癌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患者的供胃血管状态进行检测的准确性很高。
作者:梁子君;黄石川;赖国威;朱安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并发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30例为胎盘早剥组,同时期30例单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为无胎盘早剥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总结导致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结果胎盘早剥组胎儿窘迫率53.3%、新生儿窒息率30%、死胎率6.7%,明显高于无胎盘早剥组10%、6.7%、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胎盘早剥组患者的血细胞比容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无胎盘早剥组(P<0.05)。结论血细胞比容与分娩方式为导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诊断、治疗。
作者:余立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84例,根据患者住院号中尾数的奇偶性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白内障摘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视力水平恢复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白内障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白内障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白内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技术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ICVD患者90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CCA-IMT)检测和常规生化检测后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颅内动脉正常、轻、中、重度狭窄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内-中膜厚度(CCA-IMT)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组斑块分级(CPS)、CCA-IMT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轻度组(P<0.05),正常组、轻度组间及中、重度组间CPS、CCA-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CCA-IMT增厚对中度以上颅内动脉狭窄有预测价值。
作者:黄廷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重庆市某街道3个居委中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与社区服务中心的签约管理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群组看病的模式进行自我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高血压管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甘油三酯、血清胆固醇变化。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服药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群组看病模式的自我管理效果显著,有利于长效的管理,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苏强;将艳红;伦款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临床护理人员20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2013年1-12月期间对200名护理人员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资料,作为观察组,2012年1~12月对200名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资料,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发挥的作用。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显著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42,P=0.030)。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护理人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24,P=0.000)。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31,P=0.000)。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度及处理医院感染的能力,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盛瑞玲;吴春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按硬币法随机分组,5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心律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为76.21±5.29mmHg,舒张压为56.21±3.56mmHg,心率为135.21±10.21次/min,疾病治疗有效率为8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张士晓;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与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70例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1000m之内为A组(60例);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1000~5000m为B组(80例),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5000m之外为C组(130例),对该对象环境污染源距离与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及住院天数长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和C组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 A、IgG和IgM)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对象免疫功能与环境污染源关系为:C组>B组>A组;观察对象住院天数与环境污染源关系为:A组>B组>C组。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增高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二者呈负相关,尽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胡春华;罗洁;李济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少,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文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对照组为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庄华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间断腰穿,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脊液红细胞计数、脑脊液内皮素-1(ET-1)水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及术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3、5、7、10、14d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和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5、7、10、14d的VMCA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大池引流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临床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郑达理;廖驭国;杨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137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A组,n=70)和康复治疗组(B组,n=67)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记录其康复治疗前后认知状况及Y-BOCS评估结果差异。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不足问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状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B组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2)康复治疗后/B组Y-BOCS评分明显低于A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问题,对其予以心理康复联合药物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正中入路组、前外侧入路组和双侧入路组各30例,对三种不同入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双侧入路组显著性高于前外侧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前正中入路组显著高于双侧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手术入路方式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3.3%、80%、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入路疗评分为优人数明显多于前正中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折类型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双侧入路更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成小辉;刘伟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自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中选取110例,根据用药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研究组60例用药方法为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采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应用方便有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徐俊;张凤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胰腺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外科护理效果。选取收治的62例胰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B组)及综合外科护理组(A组)两组,每组各31例。比对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记录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PF、GH及VT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BP评分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明显低于B组的54.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胰腺损伤患者术后行综合外科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春芳;谢凭;张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EB0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而试验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疼痛明显、创面加深、植皮、功能障碍及瘢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创面感染率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B0治疗手部深度烧伤临床疗效显著,感染率低、无明显疼痛、见效迅速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外置和内置辅助治疗软组织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软组织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内置组和外置组,各31例,内置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外置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外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置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内置组(P<0.05);治疗6个月后外置组患者HSS评分显著高于内置组(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置和外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感染性胫骨平台骨折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HSS评分,外置手术在术后恢复方面优于内置手术,且HSS评分改善也较内置手术突出。
作者:黄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清远市人民医院7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推行肿瘤切除联合单纯静脉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前提下辅以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 vs 62.16%)(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黄朝机;梁忠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效果。选取收治的新剖宫产生儿窒息中抢救患儿2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窒息抢救效果、住院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为17.4±1.6d、1.8±0.5万元,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0.5±1.9d、2.8±1.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复苏中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成活率,降低住院时间及花费,并能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芬;彭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抽样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B组患者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干预,A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结合生活方式指导干预方案,行3个月~1年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出院后饮食习惯改善者58例,坚持运动者50例,戒烟酒者59例,药物依从性良好者56例,明显优于B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B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束后1年内住院率为89.29%,明显高于A组的57.38%,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为98.36%,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76.79%,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结合生活方式指导方案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干预效果显著,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自我健康监管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练秀群;朱美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