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血管成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梁子君;黄石川;赖国威;朱安莉

关键词:CT, 血管成像, 胃癌根治术
摘要:选取2010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诊治的胃癌患者60例,采用CT血管成像技术检测患者病灶血管及周围血管、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60例胃癌患者,经CT扫描及分析后显示,血管成像均显示主要胃周血管。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患者及其家属意见,56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4例选择放化疗。其中1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癌手术,4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总共有48例进行根治术,8例进行姑息性手术。肝总动脉显示率100%,胃左动脉显示率100%;CT检查显示供胃血管正常为91.07%,解剖变异为8.93%,手术观察显示供胃血管正常为85.71%,解剖变异为1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胃癌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患者的供胃血管状态进行检测的准确性很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2.7±11.6min,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8.2±3.6h,住院时间为7.3±2.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其术中出血量为41.3±8.8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结石残留1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呼吸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性健康教育指导,观察两组宣教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在呼吸内科日常护理过程中应通过多途径全面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依从性,使其保持健康态度以及良好的健康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兰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用于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33例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2.39±0.3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39±0.3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可彻底清除腺样体,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姚秀;范佳林;欧阳燕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药综合疗法用于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治疗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呼吸科近年来收治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中医组(40例),分别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及大吸气压(MIP)等。结果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61%和89.23%;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综合疗法用于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可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肺部通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TNF-α、NO及Hcy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与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高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360例HBV患者组治疗前后各一份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中HBV-DNA,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外周血中TNF-α、NO及HCY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120例作比较,利用SPSS 17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HBV患者组治疗前血清外周血中TNF-α、NO及HCY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BV患者组的HBV-DNA载量与TNF-α含量相关性为:r=0.831,P<0.01;与 HCY含量相关性为:r=0.856,P<0.01;与 NO含量相关性为:r=0.745,P<0.01。在治疗后, HBV患者组外周血中HCY、NO及TNF-α的浓度水平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患者组的HBV-DNA载量与TNF-α含量相关性为:r=0.312,P>0.05;与HCY含量相关性为:r=0.235,P>0.05;与 NO含量相关性为:r=0.334,P>0.05。结论 HBV-DNA阳性HBV患者血清中 HBV-DNA载量与外周血TNF-α、NO及HCY含量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罗建业;郑定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的疗效评价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84例,根据患者住院号中尾数的奇偶性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白内障摘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视力水平恢复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白内障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白内障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白内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技术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选取收治的患者1268例,2010年7月~2011年7月实施风险管理前的63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9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63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术中医疗事故发生率、患者接诊时间、切口感染率等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接诊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术后切口感染率及术中医疗事故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室护理中加强风险意识,能够提升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孕期综合保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来我中心进行产检的产妇201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03例,采用运动、饮食控制、健康教育等综合保健措施进行孕期保健;对照组98例,仅进行常规保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孕期并发症发生率、顺产例数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其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孕期应用综合保健措施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顺产比例,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郑红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上下气道炎症临床治疗

    探讨支气管哮喘上下气道炎症临床治疗情况。选择接受治疗的410例支气管哮喘上下气道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5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喘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和主要碱性蛋白含量、疗效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上下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道高反应性是导致上下气道产生炎症的主要因素,也是支气管哮喘临床病症之一,对诊断和治疗具有实践意义。

    作者:陈文强;苏贞绍;李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磁共振成像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经临床证实的3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磁共振成像。结果30例患者孕囊均可清楚显示,孕囊所处位置为子宫前下壁峡部剖宫产瘢痕处,其中有8例患者孕囊全部植入肌层,其子宫前下壁菲薄且前凸,为C字或者3字型;剩余22例患者孕囊浸润子宫肌层的同时又向宫腔内生长,经观察发现子宫下壁变薄。3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孕囊形态不规则,20例孕囊呈卵圆形或者圆形;12例患者包膜不完整,剩余18例患者包膜完整。患者手术瘢痕主要表现为子宫肌层呈连续性中断,且局部变薄或者向内凹陷,其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长T1和短T2异常信号,形态为条状。30例患者中有13例于超声监测下实施宫腔镜孕囊切除手术,10例经阴道联合实施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术和子宫修补术,4例经开腹实施妊娠物切除术,剩余3例实施子宫切除术。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研究分析可知,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可很好地将剖宫产瘢痕妊娠情况显示出来,便于治疗方案的明确,所具价值十分重要。

    作者:尹成俊;鲁国卫;章宏;程平章;胡丽春;田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有引产指征的单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足月初产妇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采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研究组采用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引产,比较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4h后,研究组有效率(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8.00%),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oley’s导尿管联合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叶湘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1例隐匿性骨折的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诊治的61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相关资料,患者入院后经过DR平片检查未显示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组和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分析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结果61例患者均经过X光照片(DR)和16层螺旋CT扫描,CT诊断符合率为100%,与X线照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患者均为骨皮质断裂或骨皮质皱褶,其中25例(40.98%)肋骨骨折;13例(21.3%)脊椎骨折;12例(19.7%)颅面骨骨折;4例(6.6%)髌骨纵斜型骨折;3例(4.9%)跟骨骨折;2例(3.3%)跖骨骨折;1例(1.6%)股骨颈骨折;1例(1.6%)肩胛骨骨折。隐匿性骨折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够对骨折患者做出明确诊断,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家健;钟艳华;尚来换;黎洁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降钙素原动态变化分析

    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随机抽取45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择选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结果研究组入院后3d内PCT上升至高值,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研究组终35例患者治愈好转,其PCT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至正常值,而10例死亡患者的PCT水平居高不下,二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降钙素原的检测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左彦;陈远博;张允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性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在化疗第1d静滴奥沙利铂,化疗第1~14d给予卡培他滨,对照组在化疗第1d静滴奥沙利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1.72%,对照组为31.03%,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情况也均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作者:卢翠萍;陈启才;陈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腔镜手术中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护理分析

    对腔镜手术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选取实施腔镜手术治疗的280例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术后延长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皮下气肿抢救成功率为90.0%,对照组为6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5.0%,对照组仅为65.0%,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腔镜手术患者二氧化碳潴留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对临床护理效果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50例疗效评估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集束化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生化指标、住院时间、预后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肌酐等主要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而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预后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应春;刘正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及冷刀锥切术)治疗的258例CI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行冷刀锥切术,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观察CIN患者手术前后术后转阴率,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宫颈锥切术治疗后,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术后转阴率分别为50.0%、50.0%及58.3%,观察组分别为54.2%、57.8%及68.4%。两组术后转阴率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3±2.2min、13.0±2.9ml、33.8±5.9d,对照组分别为22.2±5.8min、32.2±5.5ml、45.2±6.2d,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阴性转化率较高。其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对照组为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庄华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茯苓泽泻汤加减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研究

    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随机选取68例淤积性皮炎患者且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和中医药治疗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药治疗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起效时间、治疗时间进行观察和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4.12%,高于对照组,复发率(5.88%)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中医药治疗淤积性皮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魏宝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岁以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31碘治疗的疗效观察

    对本院2005~2010年收治的20岁以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131碘治疗患者为研究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进行随访2~4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9%,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甲减发生率为2.2%,研究组为8.2%,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3.3%,研究组为11.2%,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育38例,胎儿无畸形。采用131碘治疗20岁以下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临床效果显著,加减发生率低,且未影响生育,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蓝冠章;郑吉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