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跃;金阳;卢泽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口服加万古霉素口服;对照组:万古霉素口服.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失水纠正时间及疗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无1例死亡,停药后治疗组仅2例复发,而对照组有7例复发.两组间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并发伪膜性结肠炎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停药后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罗汉文;关宏刚;陈志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大鼠腹膜粘连动物模型,观察活血清下汤的多靶点治疗作用,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制作大鼠腹膜粘连动物模型,对粘连组织的TNF-α、TGF-β1、VEGF和Ⅷ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应用活血清下汤可以显著降低粘连组织中TNF-α、TGF-β1、VEGF和Ⅷ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粘连的形成.结论:活血清下汤对防治腹膜粘连形成比单用加味小承气汤或复方丹参方效果更为显著,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存在增效作用.
作者:尚晓滨;吴咸中;邱奇;李东华;李继坤;郭世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急性嵌顿痔过去多主张先作抗感染治疗,待痔复位后再手术.近年来不断有报道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大宗资料仍较少.我院自2000年起对急性嵌顿痔实施早期手术治疗,现对相关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干安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中低位直肠癌采用改良拖出式保肛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5年9月-2005年6月间1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出血,无拖出肠管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月后总体肛门功能满意率75%.结论:通过对拖出式保肛术术式的改进,改善了术后排便节制,术后肛门功能状态良好,这一手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董小牛;胡小明;何群峰;蒋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比较复杂,处理不当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近5年来,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65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麻醉问题和并存病的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1656例老年病人的麻醉资料,分析术前并存病、麻醉方法和一些应注意的问题.结果:1170例(70.6%)有一种并存病,391例(23.6%)并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存病.1 569例(94.75%)实施椎管内麻醉,87例(5.25%)实施气管内麻醉.无1例出现麻醉意外.结论:有并存病的老年病人并非麻醉的禁忌证,只要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各脏器功能,积极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就可确保老年病人安全渡过围术期.
作者:李雁;时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采用六味地黄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3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格;刘趁芬;袁亚新;王香坤;石杏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将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舒芬太尼0.2μg/kg)和Ⅱ组(芬太尼2μg/kg),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舒芬太尼-丙泊酚与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均无显著差异,然而舒芬太尼组术后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也长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不仅安全有效,镇痛作用也强于芬太尼,定向力恢复时间亦长于芬太尼.
作者:王曼;陈惠荣;余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超声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87例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超声进行诊断.结果:超声图像特征为:肠壁与肠壁粘连相贴,肠壁与腹壁粘连相贴,肠壁增厚,肠系膜臃积增厚,粘连索带,粘连性包块,肠管局部缺血性改变,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腹腔内积液等.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中超声检查明显优于X线,可提供粘连性肠梗阻的直接和间接影像依据.
作者:王光霞;王伟;李佟;王艳华;毕哲明;左砚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4组:Ⅰ组为假手术对照组、Ⅱ组为缺血再灌注组、Ⅲ组为葛根素低剂量治疗组、Ⅳ组为葛根素高剂量治疗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通过生理记录仪观察心功能指标.结果:与Ⅱ组比较,Ⅲ、Ⅳ组左心室功能增强,且Ⅳ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比Ⅲ组增强,同时,Ⅲ、Ⅳ组心肌组织MDA含量和血清LDH活性减少,Bax蛋白表达减少,Ⅳ组的心肌凋亡指数低于Ⅱ组,心肌Bcl-2表达高于Ⅱ组.结论:葛根素促进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表现为剂量依赖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损伤和抗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雷;金可可;潘景业;金广建;沈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手术病人术中应用聚明胶肽与贺斯(200/0.5)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50例ASAI-Ⅱ级,择期乳癌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聚明胶肽组(polygeline,P)及贺斯(hydroxyethyl,H),分别点滴聚明胶肽(P组)及贺斯(H组)1 000 mL,检测输入胶体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输入胶体前、后两组间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变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自组内对比,输入胶体后,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刚性、红细胞变形性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0.01).结论:输入胶体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宋玮;张彧;高鲁渤;邓迺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78例输卵管妊娠病例分成2组.A组40例,单用甲氨蝶呤,B组38例,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定期检测血β-hCG及B超了解子宫及附件情况.结果: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治疗成功率高,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氨喋呤组.治疗1周后血β-hCG下降率B组高于A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效果好、起效快的特点.
作者:李江春;张红霞;陈世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缝扎硬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整理近几年缝扎硬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病例,分析其疗效特点.结果:近期痊愈25例,显效9例,有效3例.远期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9例.结论:缝扎硬注松解术治疗直肠前突损伤小,疗效较理想、稳定,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尚锦秀;杨思娥;刘军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回顾我院及嘉兴一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治疗阑尾切除术后炎性肠梗阻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造如下.
作者:高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估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疗效.方法:按照分层随机分组设计原则,将206例颅脑损伤(GCS)评分<12分的患者分成为A组(常规)、B组(HBO)、C组(醒脑静)、D组(醒脑静联合HBO),治疗后根据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评定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四组患者在治疗时间、FIM评分增加值和持续性植物状态发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对觉醒及其他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石建宇;徐黔;戴素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将近3年3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中可以明确发病原因者224例(70%),未发现明确发病原因者96例(30%).其中手术后发病者56例(17.5%),创伤及骨折后发病者58例(18.13%),妊娠及产后22例(6.88%),血栓性浅静脉炎24例(7.5%),恶性肿瘤7例(2.19%),白塞病血管炎7例(2.19%),长期卧床25例(7.81%)、劳累及寒冻16例(5%),应用镇静药等9例(2.81%).结论:各种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产后、血栓性浅静脉炎、恶性肿瘤及长期卧床的慢性疾病,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作者:侯玉芬;张玥;程志新;宋福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急症手术多无术前禁食准备,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恶心、呕吐,引起误吸导致严重并发症,我们将穴位按摩用于下腹部手术中预防呕吐,获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蕾;庞克军;蒋红梅;邵洪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煎配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祛瘀生新煎足浴日1剂,配合按摩,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4.12%.溃疡局部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祛瘀生新煎足浴配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疗效较好.
作者:金远林;赖洪华;王海燕;吴军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人胃癌发病隐匿,未能引起重视.我院1999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胃癌340例,其中老年人(≥60岁)21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郝金成;梁雅静;郭见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全疗程中西医结合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潘万能;刘月刚;李劲;张天鹰;毛盛名;李金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